文章吧手机版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1-17 00:02: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精选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是一本由(挪威)T・埃格纳著作,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2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精选点评:

  ●啊哈哈哈超喜欢这本! 故事很温馨,顺便向叶君健表白

  ●这本书真心给豆瓣分骗的,真心以为不怎么样

  ●写法和故事都很简单,却让人忘不掉

  ●當時覺得特別好看,但是想不起來講的什麼了

  ●嗨,是我呀!

  ●哈哈

  ●太美的故事,音乐感不要太强了!!!!

  ●小时候翻来覆去看了好多好多遍

  ●到底什么是童话呢?

  ●哈哈哈哈,欢乐的童话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一):傻乎乎的世界

  怀着好大的憧憬看的,并没有想象的好,但是是叶君健翻译的,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但作为给小孩子的读物还是不错的,一些傻乎乎的人,住在一个傻乎乎的小镇里,过着傻乎乎的生活,很简单,很儿童,很欢乐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二):骗人的童话

  初中时语文课要用“结晶”一词造句,大多数是诸如“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之类的答案,唯有一人:“我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幸好有这样一个答案,在模式化的教育正剥夺着孩子们的个性与想象之时,让人稍感宽慰。

  童话所给予孩子们的,是幻想的真实,是美好的来源,童话里的世界,是甚至成年人的向往,只不过,大人们已经学会冷冰冰的说,“那都是骗人的。”

  这是我最喜欢的童话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三):童话永远是美好的

  所谓强盗,其实是身兼“白左”“宅男”“屌丝”三重光环的三个善良的大男孩,最大过错是偷取镇民的福利(偷面包、牛排和香肠,偷乘电车),因为怕被镇民抓去劳动改造而昼伏夜出,还养一头左派老狮子防身。家里太乱,想找个管家的吧,结果找来的苏菲姑姑是女尊,连好人卡都没捞着。最后饿着肚子去偷盗,偷东西时终于被抓了,“再给我们三块姜糖面包(福利),我们就投降”。经过四十八天的再教育,三个强盗焕然一新,不屌了也不宅了,还救出了在着火的高塔(象牙塔)里隐居的老知识分子杜比雅,老狮子也被牛排和香肠喂饱了不闹事儿了。三个强盗终于有了工作:哈士贝带着老狮子进军娱乐业,建立了马戏团;乐纳丹投身商海,成了面包师的助手;贾斯佩成了主管消防的公务员,原来还女尊的苏菲姑姑看他拿到了铁饭碗也变得女权了,嫁给贾斯佩了。光明的前途,三个强盗都有了。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四):并非童话的童话——孩子眼中的《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几年前,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眨着亮闪闪的眼睛来到我身边,要我给她讲一个童话故事,那时,我刚刚买了一套《二十世纪最新童话》,于是就随手翻开一本,开始给她讲这个“豆蔻镇”的故事。

  可是,我只开了一个头,就被她怯生生的声音打断了:“姐姐,我想听童话故事……”

  “这个不就是童话故事么?”我感到很奇怪。

  “不,这个不是。”

  “为什么?”

  “童话里面有仙女。”

  “不是每个童话里面都有仙女的。”

  “不,都有仙女的。”

  “但是……”

  我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闪动着的是一种极其认真而执着的目光。于是,我明白了,在这场不会有结果的辩论赛中,胜利的那一个绝不会是我……

  几个月前,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女生背着书包来到我身边,很诚恳地对我说:“老师要我们在暑假里读几本优秀的儿童小说,可以借一些书给我么?”于是,我翻出一堆书橱里面的旧书,这时,她看到了那本《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这个不是小说呀。”

  “那你说这是什么?”

  “这是童话,对不对?”她指着书脊上的文字,有些疑惑地看着我。

  “你自己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她沉思了一秒钟,就翻开书本,看了起来,没过一会儿,她就抬起头来:“这就是童话嘛!”

  “为什么?”

  “因为住在这个豆蔻镇里的人都像是傻子一样,真的强盗也不会只偷面包和香肠呀!”

  我无言以对,看着她带着些得意的笑脸,我不得不又一次承认了自己的无知。是的,究竟什么才是童话?——我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弄懂过。

  七、八岁的时候,我以为《狼和小羊》的故事就是童话,可是后来,人家告诉我,那是寓言故事;十二、三岁的时候,我觉得《银河列车999》是挺不错的童话,可是后来,人家对我说,那是科幻小说;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听说《魔戒》是个值得一看的童话,可是后来,人家又说,那是魔幻文学。

  也许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童话,甚至对于同一个人,在他不同的年纪,也有不同的童话的标准。至于我,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衡量童话的是与非的魔尺,所有的好看的故事在我眼里都好像是童话,而我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它们定一个界线——

  “很久以前,有三个强盗和一只狮子生活在一座乱糟糟的小房子里面……”难道这样的描述就是童话了吗?

  “在风平浪静的豆蔻镇上,忽然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盗窃案件,警官巴士贤陷入了重重疑云……”或者这样的开头就不是童话了吗?

  我相信,在埃格纳写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的时候,他并没有去费心考虑过这个作品究竟算是童话还是小说。其实,在豆蔻镇上发生的一切,与其说是一个精心编织的故事,还不如说是一场随心所欲的游戏,是作家为一群充满了热情和友情的孩子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模仿真实社会生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里面,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他们自己扮演着自己,并在这扮演的过程中发现了爱人和被人所爱的乐趣。在这里,快乐的精神高过了一切现实社会里的条条框框,也高过了童话这个字眼能够涵盖的定义。

  如果你是站在二十世纪,站在一个正在走向知命之秋的老者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那么,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童话,因为它离残酷冷漠的现实太远、太远;可是,如果你是站在二十一世纪,站在一个正在迎接日出之光的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那么,你就会明白,这是一种正在被快乐地演绎着的真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未来,而这个未来的世纪,却是属于现在的孩子们的。

  漪然写于2003.9.28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五):从强盗形象谈作品对生活的理想化描写

  (留一笔)

  在阅读《爱的教育》时,我已经感受到了作品中学校教育,成人形象等的理想化描写。而《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也是一部对成人世界作理想化描写的童话。与《爱》不同的是,前者是一部立足于小学生校园生活的日记体童话,大多记录的是与校园生活有关或由此衍生出来的故事,而后者则是围绕着豆蔻镇这一普通村庄来进行描写的,描写的对象就是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围绕着豆蔻镇的强盗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可以体现出豆蔻镇居民对于强盗的态度,以及强盗弃恶从善的转变,可以反映出作品对于豆蔻镇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理想化塑造,所以我想以强盗形象作为切入点来谈这个问题。 文本分析: 一、强盗对他人的态度 强盗,是一种用暴力行为强制性地把属于他人的财产占为己有的违法行为,即强效他人财产伤害他人生命。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谋财害命。 但豆蔻镇里的强盗却不太一样。我们从强盗之歌,以及他们抢面包店,肉店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打劫是往往出于自己懒惰不愿意工作,没有食物所以去作恶。他们没有伤害过镇上居民的生命,在绑架苏菲姑姑后也没有伤害她,当发现泼辣的苏菲姑姑不仅不帮他们料理生活还对他们颐指气使时,他们选择求她回家而不是向她发怒,伤害她。当强盗被当场逮住,也很快投降,蹲监狱时对来看访他们的人也彬彬有礼,对警长和警长太太心存感激。自身失去了自由还牵挂着家中无人照顾的狮子。 这样的强盗形象明显与传统意义上的强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三个强盗身上恶的属性少了很多,而是更加贴近懒汉的形象。 二、他人对强盗的态度 说完强盗对他人的态度,我们还要注意到他人对强盗的态度。当面包店,肉店老板第一次发现被盗后,他们报告给警长,但警长与被盗者却都没有把这件事当做非常急迫的事情,反而更加重视镇上的文艺汇演。这样看来,豆蔻镇的居民有一种宽容或者说是恬淡的生活态度,读者从他们身上少有感到对生活的剑拔弩张。 当苏菲姑姑被强盗绑去强盗家要求料理生活时,她没有害怕,也没有屈从,而是大大方方的给强盗们分配任务,让他们整理家务和自己,她觉得自己可以改造强盗,并且十分愿意去改造他们。当强盗们进了监狱,警长和太太把他们照顾得很妥帖,居民们也会来看望他们。 镇上的居民们热情地帮强盗们的狮子众筹,还帮助他们找工作,当他们放弃当强盗有了新的工作时,居民们也没有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他们。 豆蔻镇居民们对强盗的态度向我们传达了豆蔻镇居民心中的善良。对他人,即便是站在对立面的人的友好,这种友好并非是不辨是非的好,而是来自于人内心的爱。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强盗事件推测出,豆蔻镇最大的恶人也许就仅仅是这三个强盗。 这一部分总结起来可以说是豆蔻镇居民对待坏人的态度。他们友好,善良,愿意主动关怀处于对立面的人,面对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害怕而是愿意积极的去引导帮助坏人改变。这样的居民在我们生活中有,但生活中也大有谈恶色变,避之不及,对作恶的人不给予变好的信任更不会主动去帮助他们。然而豆蔻镇的居民却有着集体的善与爱,在这个镇上,人们抛却了趋利避害的人性特点,用善对待着身边的各种存在,这种描写也是理想化的。 三、强盗弃恶从善的改变 选择强盗作为切入点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身上存在一种由恶向善的转变。这一点所提现的人物特点可以在上面两点钟得到说明,就不再赘述。这里将重点放在转变上,俗语云,学坏容易,学好难,而强盗们的转变似乎没有经历过太多落难,他们只是收拾自己,拿起了从前使用的音乐技能,找到一份合适且喜欢的工作。作者对这一转变的描写是温和轻松的,是只凭自己一份向善意愿就可以改变自己以前的错误的。这样的描写弱化了弃恶从善中所需要进行的自我挣扎,周围环境的阻挠等等。 理想化描写的价值 一、符合童话文本的视角 在将童话和一般的幻想文学作区分时,儿童视角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别。童话就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审视生活,无论这部作品是关于王子公主还是关于动物还是关于人的普通生活,它都应该立足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下的生活不是没有邪恶,没有失望,没有死亡,而是无论这个世界有多么荒诞、无奈、甚至可怕,正义会战胜邪恶,希望总多于失望,生命的延续会化解死亡带来的阴郁。 正如这部作品中的强盗,也从最开始的偷懒作恶变成了同大家一样的豆蔻镇的居民,有自己的职业,靠自己的劳动吃饭,这也是一种正义战胜邪恶,希望战胜失望的结局。 因此作品中的理想化环境塑造是十分契合儿童视角的。 二、在理想化描写中像小读者传递生活中的爱 一部作品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许多小说以其描写对人物在善恶选择中所产生的矛盾心理而出彩,有的小说以揭露现实丑恶而受到关注,我认为《豆蔻镇》这部作品存在的重要意义是描绘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现实生活,这种生活可以让儿童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期待,也能体会到与人为善,对世界充满爱意是一种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幸福的生活态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选择理想化的书写就十分必要了。试想,在这部作品中强盗的结局不是弃恶从善而是继续作恶或是接受惩罚长期呆在监狱接受教化呢?这种结局相对原作来说,能够体现生活之善的力度就要弱一些。理想化的描写和写实化的描写并没有好坏之分,而就这部作品而言,这种理想化的描写更契合作者希望在通过作品向读者展现一种宽容、和谐、友爱的生活图景的目的。 三、理想化的描写与现实生活形成反差,促进人们进行反思 相对于写实化的描写来说,理想化的描写更容易被人们拿来与现实生活作比较。作品中描写的豆蔻镇相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此岸来说,更像是人们所期许的生活彼岸,是一个乌托邦社会。在阅读这样一个生活彼岸时,读者会心生向往,也会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豆蔻镇的理想化描写会在读者心中留下一副美好的生活图景,这份图景也会引导我们自身向善,去为现实的美好尽一份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