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是一本由(挪)托比扬·埃格纳著作,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精选点评:
●简单善良的童话
●关照生活,又理想于现实生活,强盗也可以变成好居民。现在除了想住进姆咪谷,还想成为豆蔻镇的村民。据豆友提示,原版里的歌谣都被谱了曲,其实读的时候我已经在心底不自觉瞎唱了……
●从旧书堆里翻出来重看了一遍,其实译的算不上好,但故事脉络还是能看出来,非常有童话感。
●书已经不好买到了,我下载了电子版看的,在回程的车上,这篇简短的童话在手机上只要两个小时就能划拉看完(我看的很慢)。车行在乡下水泥路上,夏天午后的风不时从半开的车窗冲进来,趁人不防备把头发全盖在脸上,并在车内各处假装不引人注意地洒下无数尘土,简直可以想象它遁去时嘴角一抹邪恶的笑啊。这趟没法选择的车旅叫人疲累,但想到远处有个童话小镇的生活永远按照它愉快的方式进行着,又怎能不开心呢。
●巢湖。时不时地来支歌呗。
●看见虾球那个向往的世界帖子突然就想起这本了。。。
●强盗们转变啦,人都是有用的哦~
●三个强盗本来很懒惰,不爱干净,后来爱干净了,还有了工作。
●很有特色
●乌托邦、永无岛和豆蔻镇,幸亏有这样的童话王国哦!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一):心中的豆蔻镇 也有强盗和居民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
是我8岁的时候
当时自己真的好天真
因为当时一直固执的认为第二个字读(fu)
O(∩_∩)O~
这本书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读懂的书籍
又似乎是我只到现在都没有读懂的书籍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 一直贯穿至今
我的文笔风格 我的思维方式......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二):11.25《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这本书中我觉得有三个人虽然身为强盗,可是他们的品质并不坏。并且他们有一点笨笨的,我们读起来会觉得他们很可爱。这三个人分别是乐纳丹、哈士贝和贾斯佩。一开始他们偷来了一头狮子。这头狮子挺温顺的,就算被关在房间里也不会大叫大嚷、抓门、咬窗户。但是当这三个强盗偷来了这头狮子之后,他们发现自己家的伙食越来越少了。后来甚至连一粒火腿渣渣都没有了。于是他们一直等呀等,等呀等,等到天黑了,在去肉店偷火腿和肉。当然,他们还往脏物袋里装了几件保暖的衣服。他们背着这个大袋子回到了家,现在他们什么也不缺了。第二天早上肉店店主就找到了豆蔻镇的警察,巴士贤。“昨天晚上我的肉店又被盗了!!”他气愤地说道,“为什么这件事情总是发生在我的店里?这件事情不能再发生了,我不能再容忍了!!” 巴士贤附和着说:“是的,是的。这件事情不能再发生在您的店里了。我会把这件事情记在我的记事本上,然后想办法去解决它。” 肉铺的老板总算被打发走了,巴士贤松了一口气,记下了这件事情,然后自言自语到:“这些强盗确实有一点烦人了,他们真的不应该偷东西。只不过也许他们生活的很困难,才出来偷东西的,所以我要原谅他们。” 看吧!豆蔻镇的警察就是这么善良。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三):从豆蔻镇看游戏性
这本书我无数次翻开,每次都看不了几页就扔下,直到大盗们登场才提起些兴致。刚开始这本书一直很困扰我,我觉得它一点也不像个童话。作者创造的这个小镇基本没有远离现实,那里的人和我们一样也要坐电车,而不是骑着扫帚就能飞起来;这里的人和我们一样以开面包店、肉铺等谋生,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唯一不真实的地方在于,豆蔻镇更像一个乌托邦,一个非常非常和谐的乌托邦。这里甚至有麻烦了也不用急着想办法,好像顺其自然一切都能解决,我一度还想这是不是西方反智主义流行时期的产物。
此外,整本书也非常和谐,没有强烈的起伏,波澜不惊。所以当我看到小朋友的读后感“这本书有强大的吸引力,看了一遍,还想再读一遍,读来读去,毫不厌倦,还是觉得它像一本新书”,甚至还有大人回忆小时候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时,非常不能理解。
后来查看了一些《豆蔻镇》的书评,不约而同提到了游戏性一词。游戏性这以概念来自西方,大概意思是指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刻意说教,就是图个乐。任溶溶直接用一个单词表述——Nonsense,无意义。这种游戏精神符合孩子的审美。我们在看轻松些的文学都喜欢选择有代入感的,同样道理,《豆蔻镇》这样的故事也更容易让孩子有代入感。
作者写《豆蔻镇》时,西方处于经济发展黄金时代,许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如何让孩子从游戏获得成长,学会与人的相处之道等,强调娱乐性、游戏性,所以有了《长袜子皮皮》、《查理德巧克力工厂》、《大盗贼》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
由此来看豆蔻镇的人物设置、情境设置都是按照儿童游戏来,坐车不用买票、狮子也能当宠物。儿童平时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在书中可以找到发泄释放的。那些所谓的强盗就是我们身边那些淘气的男孩,又懒又脏,却富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很像是宫崎骏动画片中的那群空中盗贼。但游戏精神真的就是没有意义吗?传递出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神、想象力的培养。
可见我的童话观已经落后了人家几十年。我思维有两个僵化,一是觉得童话一定要特别奇幻的元素,比如《安徒生童话》《毛毛》《哈利波特》等等,最好是架空,最低限度也得是《魔女宅急便》那种,至少有个会飞的主角。二是,必须得教给孩子点什么,好像没有这个就找不到故事存在的意义。
最后概括一下,我对这部小说种种不适应,都表明我已经丧失了童心童真,变成了一个无趣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