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本由郁达夫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精选点评:
●沉沦,我对友情的渴望对性的追求在压抑中发酵成神经质般的猜忌和惶恐。最喜欢我召妓的时候吟诗那段,经典就是脱离那个时代也可以扇人耳光。 春风一文只为老透二字
●才子多情
●郁达夫和张资平一样,擅长对肉欲的心理描写的作家,不喜欢《沉沦》中那种微弱抗争而不可自拔的状态。《春风沉醉的晚上》描写的女性在环境中的行为反应恰当好处,结尾的文笔美。
●完全是因为娄烨的片儿才去读的。看完以后,依旧没有改变郁达夫在我心中的定位——披着文学外衣的流氓。
●打着那个即将变革的时代的烙印,用着拗口的白话文的郁达夫,真让人不喜欢。
●郁达夫的生活是自营自在的,富阳、上海、扬州、日本,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留下了他无数的身影。他是具有爱国热情的,是热血的。春风沉醉的晚上,那个住在上海贫民窟里的落魄男子,碰到了苏州小妹,生活的艰辛早就坚韧的品格。即便世道不明,但至少,还有春风沉醉的一个晚上,带给人清新的爽风。
●N市……鹤舞公园……A神宫……莫不是我现在在的这个鬼地方……
●这个性压抑患者。。。。。其实沉沦最后一句真没必要。。。。
●郁达夫对于我是一个谜,一支异域之花,一枚山巅上的雪片,一条烂醉的丝巾。达夫文间分明透露出无限的悲意,比之周作人凝沉,鲁迅轻巧,同为江南文人,自显出一派独秀之气,旷然卓尔于世。
●春风沉醉的晚上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一):大上海的小意淫
春风沉醉的晚上
贾宝玉是天下意淫第一人的话,郁达夫就是第二人
不需要很有钱,够吃就可以
不需要很漂亮,性感就可以
不需要很妖艳,干净就可以
不需要很清纯,真诚就可以
不需要手淫,意淫也可以
读这篇文章时我已经20多了,惊奇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离我是如此之近,这样的好文章为什么不放到中
小学教材里呢(好像现在已经有了?不知道)?那样就不会让我在中小学最恨语文了,不过也不能全怪
教材,谁让我小时候只喜欢看黄书,不喜欢看淫书呢.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二):他很努力的挣脱犹如他们很努力的挣扎
郁达夫故事的主角大多为男性
这些男性人物千篇一律 怎么说呢 形容为浪荡的孤独患者最好不过.他们躁郁寡言 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 却往往难言 大多红着脸支支吾吾的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他们清高 他们渊博 但他们却也敏感 也怯懦 他们虽和所有男人一样渴望爱与性的自由却又以此为世俗 不去沾染 他们是一朵绝世的奇葩 孤傲又美艳 但谁也难以驳斥他们的病态与消颓.
“我就爱我的祖国 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吧.”
是《沉沦》里那个他让我记忆犹新的呐喊,他为何而沉沦,背负着深深的忧郁孤身飘零在异国他乡,他沉沦之何方,是否像结局所诉,终将湮灭在相隔中日那灰沉沉的大洋.
我读郁达夫的作品 觉得他远的像沉郁幽深的海平静之下不知多少次缄默着狂澜四作 读郁达夫的事迹 又觉得他近的像语文课本上被我们视做榜样的人民英雄简单可贵.
他有多努力的要挣脱这个时代 就犹如他们有多努力想要去改变这个时代.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三):读《春风沉醉的晚上》
春风沉醉的晚上有春寒,贫穷的“我”,只有一件破棉袍子,在这冷峭的空气中走着,自由舒畅。
但这春风沉醉的晚上没有太阳,行人更是少。“我”这享受却无人分享,也见不得太阳,见不得光。
“我”满怀希望,给你买了巧格力香蕉鸡蛋糕,等你下班,等到睡着。
但是可惜啊,一片心意却得不到你的致谢和赞扬。
你念念不忘的,却是对“我”的误解,数落“我”的不是。
幸好,“我”还可以在你神经镇静之时,为自己辩解清楚。
因为你回来了,就在“我”面前。
捧着小说的我,多么希望也有这样一个机会啊。
爱情之美好,就在于什么都没有发生。
摘一段最喜欢的吧。
“
我看了她这种单纯的态度,心里忽而起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情,我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但是我的理性却命令我说:
‘你莫再作孽了!你可知道你现在处的是什么境遇!你想把这纯洁的处女毒杀了么?恶魔,恶魔,你现在是没有爱人的资格的呀!’
”
1923年,郁达夫27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四):落日
今天又看了两篇郁达夫的短篇,虽然比起之前那几篇,应该不算是他的主要成名作,可是我莫名觉得这两篇无论是内容还是语句、内涵,都更加打动我。可能像《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样的文字太具有社会革新意识,太具备时代印记,太直抒胸臆了吧。 摘抄一下这两篇文章中的小句子。 身上披满了黄金的日光,肺部饱吸着西山的爽气。 屋顶下的市廛的杂噪声,被风搬到这样的高处,也带起幽咽的色调来,在杳无人影的屋顶上盘旋。 这种写法很像我们每一个开始接触“文艺”的人会用的,后来忍不住百度了一下郁达夫,说他是开启了抒情浪漫文风的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嗯,对,抒情这个词,仿佛从小学初中的语文课后,便再没有接触过了。可是我们很多年轻人,其实是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会不经意或是刻意的去应用这种文风。 郁达夫的文章应该都是带有他的个人经历的,这两篇文章虽然也不除外,但是终于有那么一些时刻跳出了时代和生存的局限,让人感受到了他自由的灵魂。哎,毕竟我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中的,所以有时候难免对艺术家要求过高,认为他们应该比我们更自由,所以竟然忘了郁达夫是在那样苦痛的时代里仍然真诚追求爱的人呀。 这两篇文章叫《落日》和《过去》。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读后感(五):同学们醒醒吧……
一个人在剑桥的晚上读完这篇《沉沦》,实在是不知道从何吐槽。
本文讲述了一个留学生在异国找不到妹子,但因性欲旺盛而常偷窥女生洗澡,又因嫖妓没钱给小费而怪自己祖国不够强大的故事。
本文借鉴了日本流行的“私小说”的写作形式(即一种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内心最糟糕最黑暗的部分,把别人不齿叙述的道德沦丧的场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文学)。当然,郁达夫所表达出的苦闷和日本私小说作家太宰治的气质性抑郁所导致的彻底绝望(纯黑)不同,是一种做作而烂俗的苦闷。郁达夫硬是要在打飞机的同时给自己冠上爱国者的头衔(黑人带红帽子),实在是可笑且可悲。
可笑是因为其就算这样还把自己当做大诗人。可悲的是这一切也并非他自愿。郁达夫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生一个人来到日本,其面临的各种困难是不少。再加上他又是个性格别扭的文艺青年,当然也交不到朋友。还好他还喜欢写文章,把自己最糟糕的部分写出来发表了去,也能结识一帮臭味相投的人,比如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郭沫若的人品我们就不提了。能和这种人做好朋友,也能反映出郁达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各位如果去看看郁达夫的生平,就会知道他是个极为风流(始乱终弃、道德感低下)的人。把这样的人捧到天上,诸位语文老师一定都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