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1-06 01: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摘抄

  《旅行人信札》是一本由陈嘉映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人信札》精选点评:

  ●陈嘉映先生三十年前的游记,我辈今日仍不能及。

  ●沒嚼頭。

  ●“最后,我们都同意,文章之道,不过达意而已。事质平实,无须感慨万端;热情洋溢,不必弄巧含蓄。就我个人而言,只望得建安盛唐之万一,真率朴直,少弄花头,自然就有刚健在其中了。”没想到陈嘉映文笔这样好。反而读作家散文一直没太倾心的,哲人、史家、政客的倒读得对味。想来文章本就是偶尔站在生活外,回看一番、诉诸笔端,生活的质量决定了文章的品位,专心作文章的,至多精巧,难免空乏。

  ●青藏线火车上看完的,这不就是现在的朋友圈吗!有些怀念那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能在那时游历半个中国真是辛苦又幸福。“万里游行,深感:穷好富好,只要人好;山长水长,终须情长。”

  ●很朴实的文字,看完有提起行囊一个人出游的冲动!

  ●中秋国庆放假期间读完,跟着陈嘉映回到81年,巡游各地,目睹民风民情,思考人世,反省自我。

  ●p106

  ●断断续续地在地铁上读完,以度过一段难熬的时光。作者饱览山水,体恤人情伦常,对所遇之人之事都能见微思幽。“一人之行,心行则行,心止则止”,心之自然与物之自然相契合,是我羡慕和期望的心境。

  ●每次烦躁忙乱心神不宁的时候,陈老师的文字总能把我拉回生活的本真。(阅读多年越来越不好意思用什么本真啊,存在啊这种海派高级词汇了啦~)

  ●魏老师推荐的,哈哈,唯一能读懂的陈老师的书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一):难得一见

  哲学家的东西,好看的不多,这本例外.

  在上海福州路商务的小店里偶遇.

  正在看,四川那段,说四川女子都很暧昧(大意),还讲了四川人不好的话.牛.不过上海一段,说了过誉的话,私心啊,他是上海生的,现在又跑倒上海了么!

  里面有几首旧诗,极其一般,但考虑作者年幼,也就不计较了.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二):读《旅行人信札》

  作者后来成了哲学学者,看他当年的文字,甚至比现在很多专司文学写作的人要好很多。比较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恰恰在于思想孱弱,让人绝望。是他不屑文学,还是时代拒绝他?以前我看过他两本随笔文集,思想见解不说,也是文采斐然。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本位的叹惋。那真是旅行人的好时候,多数地方少有游人,青山碧水还有它的虎虎生气,大半历史遗迹也还没经受保护性开发的浩劫,没有旅游经济,也就是没有旅行市场的生拉硬扯坑蒙拐骗。尽管交通不便住宿有蚊虫,但我还是感慨“余生也晚”。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三):未完成

  我想,如果能把这信继续写下去该多好,这样就不只看到一个几近行者的日记了.

  仅仅当成本旅游向导书来看又过时,当成哲学家的书来看又幼稚了些,远不如去读他的"不可还原的象",里面有些关于哲学浅显的入门知识,易读易懂,能讲明白基础的知识不容易,更有大家的风范.

  看到四川那段很兴奋,但是关于成都姑娘评论的确有失偏颇,不知那个年代是不是那样.至于蓉城有腐化的气息,呵呵,而今流行的说法应该叫休闲吧.

  写的不少地方我都去过,但尚年少,无法细细将景的好处慢慢品尝一一道来.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四):妈的,这个人不仅读书比我厉害得多,玩起来也比我疯得多!

  缘起:之前看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初识作者陈嘉映。评其为当代中国最近哲学家之人。陈,五零年代生人,曾为知青。节目中述说插队之时勤奋读书之情状,又及恢复高考后入北大鹤立鸡群之感。心生好奇,至豆瓣搜其著作。有几本通俗读物,评分甚高,《旅行人扎记》为其一也。标题甚合我此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境,故读之。 此书为其留学西洋前壮游途中的家书。说“壮游”实不为过。历时两月余,自西向东,绕半个中国。节目中所说当年读书之勤,在文中得以印证。作者学贯古今中外,描述风景多用文言,引用古诗之外,亦自为古诗。所说西方人名典故,大多更是只能跳过。(所幸不多,绝非掉书袋) 令人敬佩的是,在旅途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作者仍手不废卷,学习英法德希腊等多门语言,甚至以此来熬过难以入睡的夜晚。何为真正的读书人,由此可见。 对于我未曾到过的地方,那些真实的描写,无论多么准确,我难有共鸣,此书也不例外。毕竟文字与画面是两回事。 读过此书,我对于书中所描绘的名山大川不甚明了,只崇拜那作者深夜独登峨眉,一路暴走。桂林七星岩,徒手攀登,鲜血淋漓,却于山间发现一具森森尸骨,吓得落荒而逃,立志“再不做冒险勾当”。但在福山,鄱阳五老峰,又一路攀登,两入军事禁区,两次与雷达站结缘,幸有北大学生证为其护身。雁荡山西石梁瀑布潭中探幽,无异于现实版虎口脱险。 于是余有叹焉:“妈的,这个人不仅读书比我厉害得多,玩起来也比我疯得多!” 此书不止于描风景、述历险,他还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即将脱离贫穷的朴素的中国:峨眉、厦门村民的热心留宿;不同于现代亲友间的淳朴热情;先富起来了的广东;瞧不起人、计较小气的上海游客;文明整洁,活力高效,“没有古迹,但有未来的大都市”上海…… 旅途中作者对宇宙人生,家国社会历史的思考,或精辟或深刻或感人,证明作者境界之高远。让此书远超时下诸多只是旅游的平庸之作。(再次提醒我,人丑就要多读书) 又及:夏天曾读赖瑞和《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两位作者的游玩都可谓不可思议。陈堪称学界贝爷;赖先生怀着对唐史的热爱,走遍大江南北,仅一个四川就从四个方向进入。陈是穷游,不知卧铺是何物,甚至睡货架,住旅社常是通铺(南方蚊虫令人色变),吃的一般。赖作为海外华人,当年可真的是不差钱。软卧是标配,喝五粮液就如同现在喝可乐一般。(各地吃食使我心向往之)动不动就包房间,真是羡煞人也。文采格局上陈更胜一筹,但赖先生的书读来也是有趣!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五):水长山长,终须情长

  我是最反旅行的人,反对亦反感,追求别样生活的热情和矛盾在旅行的过程中达到了高度统一,且处女座吹毛求疵的特质也在这种冲突中发挥到极致。一位好友,曾经一顶草帽、一把雨伞,仅着长袖+黑布鞋走南闯北,游历四方,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吾非鱼,当不知鱼之乐:吃得上热饭么?喝的上热水么?洗的了热澡么?.............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家翻翻旅行杂志得了。

  这本书或许改变了我的想法?

  《旅行人信札》是作者1981年旅行,过西安、成都、昆明、广州、杭州、南京等地,途中寄给北京亲友的信件集。从陈嘉映老师的《说理》开始,我很喜欢他的语言风格,不说教、讲解深入浅出,甚至有些可爱;虽然这些信件写就之时,他尚未及而立之年,但文格已现:“文章之道,不过达意而已。事至平实,无需感慨万端;热情洋溢,不必巧弄含蓄。就我个人而言,只望得建安盛唐之万一,直率朴直,少弄花头,自然就有刚健在其中了。”

  这番开头,来自第二封信,当知全书基调,不求错综玄深或奇思妙构,只愿远避烂漫芜杂,做到质直准确与干净。

  我以为书简是极具私密性的写作,个人情感因投递、运送的时间差得到发酵,也因这一庇护之所能够与时代潮流拉开警惕的距离;然而在《旅行人信札》中,这种“藏私”式的概念并未得到体现,相反,陈嘉映老师是萧萧于天地间的洒脱,叙事周到,略带风流,偶发议论,有古风而无捉襟见肘之感。

  极感兴趣的是他安步当车的阔达:

  邻座的农村妇人,用脚抵着他的臀部,不敢交涉,好男不跟女斗,徒呼奈何,16小时权且挺着吧;

  蹬五十里自行车回城,旁边有辆拖拉机,也不管司机有意甩掉他,硬是手勾着车帮,一路风溜回来;

  与恶汉讲理不通,自己干脆也耍起蛮横,那人才老实,难怪孔夫子说礼不下庶人;

  将火车货架上的行李拾掇出块空地,缩在上面也能勉强睡一觉,最后被警察礼貌地请下来;

  ............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陈嘉映老师另辟蹊径,独上七星山,身悬崖壁,神浮云中,虽只能辨认十步内景色,也是朱碧交错,令人神往;却不想瞥见岩缝中有具成人尸骨,恶臭阵阵,进退间风雨大作,叮咬的蚊虫轰然扑面,把一个大男人吓得跌跌撞撞,几乎跳崖。山途艰险,他连摸带爬摔下山,幸亏提着胆,两手被岩刃割得鲜血淋漓,但起码缓住落势,没成第二具白骨等待下一名游客的发现;

  .........................

  仿佛有些灰头土脸的狼狈样,实在与我们心中的思想家形象相距甚远。

  这一路显然未必全程顺当,但陈嘉映老师有希腊人的哲学智慧,那是因生存而充溢着欢欣感激之情:峨眉山巅,看云海将彼处与尘世隔断,目追落日,眼望京华;也转头记得赶紧购七两米饭,炒盘肉丝,一扫而光,只可惜独自不饮酒,山、友、书、酒,叹仅得其一。填饱肚子,夜登金顶,山脊似一艘巨舰,立于舰艏,四方一目尽收,人间也许是阴天,这里却晴朗。看繁星被点亮,云海起伏,这种自然的动态,让他明白了自己崇拜的信仰是什么:“顶峰之上,仰睇俯察,绝无人迹,惟此身对大慈大悲的佛心,不禁瞠目长啸、如痴如狂。”陈嘉映老师是怀着一颗柔软的心,体贴到那无际绵延的爱,因为还活着,总对世界有所留恋;知晓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却对人之情并无所谓,所以怀抱对世界的爱就总有一种失恋的感受。“但在那种饱满的伤感中也不是没有欢欣,那种隐秘的对生之欣喜,为能爱而欣喜。而那就是生本身了,那一切欢欣与烦恼的泉源。贴近这生的本身,我们就爱又何妨,可笑又何妨,哭又何妨呢!”

  若说旅行真要体验到些什么,文字也说不出。“好像是要说,万里游行,深感穷好富好,只要人好;水长山长,终须情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旅行人信札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