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精选点评:
●八零末九零年代的封面
●哲学家生来彼此就不相爱,鹰隼翱翔天际,独来独往,燕雀只好听其自然……盘旋天际,伸爪伺机,此乃伟大天才的命运。 那是寒酸的一生,不过要用蔑视的眼光来解释。 心理学是毫无诚实可言的。 “人就应该是人”,这句话在我们听起来就像“树就应该是树”那样地索然无味。
●终于把这本摘抄完了。。。。累的手抖
●说尼采是纳粹精神导师不无道理,即使是他的癫狂所做的胡语。很难说在这个世上到底谁更加疯狂:尼采,还是其他人?「可能真的是我们疯了吧,很多时候难以认同。」
●#电影与哲学#p683页,尼采希望他的读者领悟到自己原本相信的许多事情不是客观地真的,但同时尼采又要避免让读者们相信那些事情不是非真的。许多电影的多重视角的使用,也是这个目的。电影会给我们提供一些互不相容的对世界的描述,并要求我们不再徒劳的去追问哪一种描述是客观上真的,而是领会到这样的真理:对于它们各自的叙事者,它们都是真的。
●读过不同翻译的版本
● 倒置价值,道德之于何处。 人归于何处?
●光是批判基督教这一点就值得五星
●版本不是太好
●尼采比叔本华更值得读的原因在于,尼采进一步说明了人面对虚无至少还要勇敢的面对,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意识到人生之虚无已经难以承受,根本就没有心思再去面对了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读后感(一):从来没有人懂得重新尝试
很多人都都说重在尝试,的确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尝试象征着一个人的勇气,智慧,但是我觉得重要的并不在“尝试”这个词上,而是“重”,它才能体现出你到底有多少勇气,失败后的尝试才是真正的尝试,这个才是精华,从来没有人懂得重新尝试,因为成功的人没有必要在浪费青春重来一遍,而失败的人多数已经被打倒。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读后感(二):重估一切价值
道德本身就是敌视生命的惯用语。
赞美劳动是奴隶自身的美化,因为他们没有闲适的本事。
强者有实力者,想的是陶冶别人,不愿意在身边见到异己。
其实,不是美满带来幸福,而是唯有强者才把自己的幸福状态,宣称为美德。
最强者,即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必是极恶的人,因为他反对别人一切;理想,他在所有人身上贯彻自己的理想,并且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他们,在这里恶,就是强硬痛楚,强硬。
大型颓废宗教总是依靠群畜的支持,群畜本身不能决定去从,他们离不开”牧人“——教士。
专制是伟人的特性,因为伟人要愚划庸众。
群畜用”道德“美化自身的本性。
比”你应“更高一级是”我要“(英雄人物),比”我要“更高一级是”我是“(古希腊精神)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读后感(三):权力意志
读书人爱书,好比阔少好色,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爱书,也爱你。
书籍是我进步的主要源泉。从事培训,压力不是课程、项目的评估,而是个人成长速度太慢,这极其恐怖。所以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2010年决定投身培训行业,就没有停止看书。基本上,一个月必定阅读一本书。今年年初,目标是两周看一本书,逼自己加快成长速度。虽然压力很大,却也因为在培训领域,养成阅读习惯,读了些好书。感谢书籍,思维、思想、见识等等,才可以随手捻来,信口开河,滔滔不绝,赚点酒钱。
意识到对我如此重要,我把看书比作与女人恋爱,爱书,如同爱你。
我精神困惘的时候,我爱书。
哲学书籍是我最爱。构筑起我个人价值体系的,其实只有基本书,第一本是尼采的《权力意志》,第二本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大学时代,我放弃了专业,放弃了吃饭,放弃了性爱,没日没夜泡在图书管,潜心研读。我惊讶我在大学能啃这样的大部头,可见在大学时代,我对自我的追求是多么的强烈。看完两本书后,内心无比强大,见鬼砍鬼,遇佛杀佛,无法无天,思想境界一下子提升几个level。心不慌了,神也不迷惘了。
我心情大好的时候,我爱书。
心情大好,看书效率奇高。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边翻页边幻想,画面与惊喜迎面扑来。一辈子不长,书却多如牛毛,多如美食,看不完,却希望多看。趁着奇高的看书速度,享受着阅读的快感,美于与情人牵手漫步黄昏西湖,美于尝遍天下美食。心情大好看书,遇到惊喜的句子,心情大大大好。
我遇到职场问题,我爱书。
职场就是江湖。人在职场,江湖就在。人人都是江湖人,人人都有苦衷。我遇到职场困惑,工作难题,我很少请教同事,一般是看书寻找解决方案。一来同事的视角过于狭窄,不能全面,二来就是江湖。当然,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是很正常的行为,也很有必要。只是我的学习,大部分通过找同类问题书籍,解决起来,更加有深度、全面、系统。
从会识字,到现在出口成章,口沫纷飞,离不开工作的实践,更离不开长年累月的阅读。我的为人,正如我读的书。我爱我读的书,我也爱我成为的那个人。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读后感(四):哪一个上帝死了?
尼采惊呼“上帝死了”,他是在痛惜被教会、被大众杀死的古典的、原始的基督教的上帝,这个上帝被取以代之一个道德化、人格化的上帝,这才是他批判的上帝。
“基督教掀起了一场反对古典理念、反对高贵的宗教的斗争……我们已经误解了:
1.人的不死性;
2.所谓的另一个世界;
3.居于生存解释中心的惩罚和赎罪的荒谬性;
4.使人非神性化,而不是使人神性化。扯开了最深刻的裂缝,对于这种深刻的裂缝,只有依靠奇迹、依靠最深刻的自我蔑视的礼拜才能克服;
5.充满了毁坏的想像力和病态的欲望,而不是可爱而单纯的实践,不是充满了一个可以在尘世实现的佛教乐土的世界;
6.包含了教会团体、神学、崇拜仪式、圣礼在内的教会制度;总之,所有拿撒勒的耶稣反对的东西;
7.无所不在的奇迹、迷信;相反,犹太教和最古老的基督教最引人注目的标志正好是它对奇迹的反感以及它的相对的理性。 ”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他并不是反基督,恰恰相反,他盛赞那个古典的、灵知的基督:
“和日常的那种生命相对立,耶稣提出了一种真正的生命,一种真理中的生命:因为他最讨厌的莫过于那种笨拙的、毫无意义的“永恒化的彼得”、个人肉体生命的永恒延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肉体的个人”的张狂,他怎么可能会希望这种“肉体的个人”的张狂变得永恒呢?同样,他也反对教区内的等级制,因为,他从未答应过论功行赏的事,他怎么能去谈论彼岸的赏与罚呢! 对道德的超越是和完美的人同时出现的。”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
可惜这样的话传出去,只是令一般的人干脆否认了基督,而现行基督徒也没有去认识尼采谈论的另一个基督。两派人,都给他贴上了无神论的标签,一派更加安之若素,一派更加沾沾自喜。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读后感(五):权力意志、永恒轮回与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说,重估一切价值,重估被苏格拉底用美德败坏后的一切价值,在权力意志补遗中,尼采说自己有五反:
1我与过失感和反对把惩罚概念混入物理和形而上学世界做斗争,同理,也与混入心理学、混入历史阐释做斗争。对迄今为止的一切哲学的道德化的见地。
2我重新认识并推出了传统思想,即基督教理,也包括人们对基督教教条形式已经破产的地方。
3我与18世纪的卢梭,他的“自然”,他的 “善良之人”,他的对情感统治的信仰做斗争。
4我与浪漫主义作斗争,因为基督教理想和卢梭的理想在这里同流合污
5我与群畜本能优势作斗争。
尼采说康德就是一个蠢货,他是道德价值的国王,他的上帝是脱离我们的,是看不见的,但却是现实的,既否认理智在那种意义上的解释权,也不承认在那种意义上有否决权;而黑格尔继柏拉图之后,乃是浪漫主义和反动倾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历史意义即一种新的力的象征,他试图援引历史来证明道德的统治。精神本身乃是自我披露和自我实现的理想,我们就属于生成的生成一部分;笛卡尔代表了理性的天下,意志主权的证明,他代表着贵族政体;卢梭代表了情感的天下,感官主权的证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叔本华代表着渴求的天下,兽性主权的证明,他是兽道主义(79)。唯有歌德相信总体性才能拯救一切,才会表现为善良和合理的,歌德真正克服了悲观主义——这乃是歌德式的、充满着作为结果的爱和善意的一瞥。(81)。
为了真理,要让心理学居统治地位,使其高于神学,道德学、经济学和政治,任何高等的权力本身都包含着超善恶即超真和假的自由。道德劝善的代价是什么呢?取消了理性,把一切动机都简化为恐惧和希望、赏和罚。(336)
确定真理乃是一种无限过程,一种主动的规定,不是固定和肯定的东西的意识化(106)。(过程即本质)因此要真理的意志必须用心理方法加以检验。因为它不是道德势力,而是权力意志的一种形式,也许可以证明,它使用了一切非道德手段。(291)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一切意义都是权力意志。求一致的意志就是权力意志——相信某物是如此如此(判断的本质)这种信仰乃是意愿的结果,事情就应该是尽量一致的。(71)权力意志就是自我提高和自我强化。权力意志不是存在,不是生成,而是激情——是产生生成的、结果的最基本的要求。给生成打上存在性的烙印——这是最高的权力意志。(398)一切生命所显示的东西,被认为是整个倾向的缩略公式。所以重新确立对生命概念也就是权力意志。(399)
道德的权力意志意味着: 1群畜反对强者和独立者的本能;2受难者和败类反对成功者的本能;3平庸者反对杰出者的本能。(87)这是基督教的权力意志,而尼采的权力意志:A在被压迫者和各种奴隶那里表现为要自由的意志;B在强大的和即将掌权的种类那里,则表现为强权意志,要正义;C在强者,最富有者,最勇敢者那里,则表现为对人类之爱,爱情。更确切地说,所有力的组合中的权力意志都是据强而欺弱。
权力意志以重估一切价值为己任,一切估价的背后都有道德估价在指挥,假如这种估价消亡了,那时我们用什么尺度衡量呢?那时,认识等等还有什么价值呢?道德的估价,只要它还是一种社会性的估价,就要完全依照此人起的作用来衡量。(p116)一切目的,目标,意义都不过是与一切现象同时发生的意志的表现方式和变态,也就是权力意志的表现方式和变态。一切估价都只不过是为这种意志服务的结果和更加狭隘的眼光,因为,估计本身就是这种权力意志。我们应当把未来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准绳——而不要步着我们的后尘去寻找行动的法则。(21)重估一切价值,兴趣不再放在肯定上,而是放在怀疑上;(怀疑乃是真实性的来源。)感兴趣的不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坚忍不拔的创造性;不再是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权力意志;不再是一切只是主观的这种恭顺的用语,而是一切都是我们的事业!让我们为之自豪吧。(20)
假如人们可以把世界设想为有一定大小和一定数量的力的中心,别的设想始终不确,因为不合需要——那么其结果就是,世界要在自己存在这种赌博中经历相当数量的骰子点数的组合。无限时间中,说不定每一个可能的组合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不仅如此:某一组合也许会出现无数次。由于每个组合与其下一个轮回之间所有的组合都有可能出现,而这些组合中的每一个又决定着同一序列组合的整个结果,那么这就证明有一个绝对等同序列的循环。因为,世界乃是一个循环,它周而复始无限地重复自身,而且无限重复自己的赌博游戏——上述设想不等于是一个机械论的设想,因为,假如世界就是这样,那么它也许就不会引起同一物的无限轮回,而是形成一个最终状态。(243)认识一切都是轮回的,这使一个生成的世界极其接近于存在的世界——观察认识的顶峰。凡是现实的,真实的、则不是一,更无法还原为一。
能量守恒的原则要求永恒轮回,一切都在生成中永恒轮回。生命,原来的生命乃是无目的的、无意义的,但却是无可避免地轮回着,没有终结,直至虚无,即永恒的轮回。 作为必然永恒回归的东西,作为变易,它不知更替,不知厌烦,不知疲倦——这是我所说的永恒的自我创造、自我毁灭的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这个双料淫欲的神秘世界,它就是我的善与恶的彼岸。它没有目的,假如在圆周运动的幸福中没有目的,没有意志,假如一个圆圈没有对自身的善良意志的话——你们想给这个世界起个名字?(416)不过,现象不可能是原因。即使在那时,在一个被否定的世界上,也会有否定行为是可以否定的,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结果,即它否定一切,这也许是肯定一切的实践……假如发展乃是一个大圆圈,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等价的、永恒的、必然的——在肯定和否定、取和舍,爱与恨的一切相互关系中,都表现出一种观点,一种特定的生命种类的兴趣:存在的一切事实都在自言自语地肯定。
狄俄尼索斯式的这个字眼表示要求统一性的激情;表示对人格、日常生活、社会、现实的超越;表示对消逝深渊的超越。因为,激越痛苦状态侵入了更黑暗、更丰富、更动荡的状态;对整个生命的性格的疯狂肯定乃是对处在一切变幻之中的同等的人、同等权力的人,同等快乐的人的性格的肯定;伟大的泛神论具有同乐性和同情性,它也承认生命的最恐怖和最可疑的特性,并使之神圣化;它是永恒的生育、繁衍、轮回意志;它是创造和毁灭的必然性的统一感。
阿波罗的——这个字眼表示要完全自在的存在的激情,要典型个体的激情,要一切简化的、突出的、强大的、清晰的、毫不含糊的、典型物的激情,表示在规律支配下的自由。
艺术的进展必然与两种自然艺术力的对抗性相联系,正如人类的发展是与男女两性对抗相联系一样。权力的充实和消减乃是通过冷静的,高贵的、拘谨的美达到自我肯定地最高形式:它是古希腊意志的阿波罗精神。
古希腊精神内部,狄俄尼索斯主义和阿波罗主义的这种对立乃是促使我产生有接受古希腊本质之感的伟大之谜之一。根本来说,我所致力的无非是猜破为什么希腊的阿波罗主义必然是从狄俄尼索斯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狄俄尼索斯式的古希腊人必须成为阿波罗式的。这就是说,要折服想当巨人、复杂人、铁石心肠人、煞神的意志,为此要依靠要求规矩、要求简单、要求纳入规则和概念的意志。放肆、野蛮、亚洲式的东西是以古希腊为基础的。因为古希腊人的勇敢在于与自己亚洲主义的斗争。因为美并不是天赐的,正像逻辑学、自然风俗不是天赐的一样——它是要来的、夺来的、抢来的——它是古希腊人的战利品。(314-315)
哲学毋宁说是达到一种狄俄尼索斯式的肯定,肯定世界就是现今的样子,不打折扣,没有例外和选择——哲学要求永恒的循环——即同样的事物联接的同种逻辑和非逻辑的永恒循环。这是一个哲学家所能达到的最高状态,对生命抱着狄俄尼索斯式的态度。我的公式就是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