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遇上西医》是一本由区结成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中医遇上西医》精选点评:
●很早以前读过的一本书,当时很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个来自海外,兼修中西医人士对于中医支持的观点,然而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怀疑以前坚信不移的中医了,感谢欧结成,为我打开一扇门。
●看了之后,想看一本中医史之类的书,
●中医往后的道路大略有三种:应用科学的方法,使自身变成“科学化的中医”而与西医并立;固守传统,使自己变成主流医学而外的“另类医学”;放弃一些传统的理论留下能被西医利用的诸如中药针灸之类,从而融入现代医学。也许根本的问题是,科学是否是医学的全部,或者医学是否是科学的分支。
●简明扼要的论述中西医的源流和争论
●有点和稀泥的感觉……就是一个受现代医学训练也明确知道现代医学局限而且又深爱中医的学生,按照现代大学论文格式写的一本中医简史 其实我觉得写序言的那个医生说得更言简意赅!
●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在建立公共卫生和疾病防御体系方面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
●我读过的对待中医最理性的声音。
●史料详尽,条分缕析
●大三时读的,完全没印象了。我要重读。
●很早讀過的書了,因為最近看中醫又翻出來重讀,感覺更深入
《当中医遇上西医》读后感(一):我们现在是不是陷入在所谓“科学”的迷信中?—我的读书体会
生病中,服用中药汤剂同时兼读本书,悟到,所有的医学都是从原始逐渐发展的,无论有多少有缺点,毕竟都是医学,都有其特点,特点就是优缺点。进而反思,何谓科学,我们是不是都都陷入了所谓“科学”的迷信中。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既可以出现张悟本之流的欺世盗名再以以名牟利之徒,也可以成批制造出草菅人命,唯利是图以“药代”为本职的现代制药商豢养的西医“医生”,所以知识是我们最好的自卫武器,而具有医德和情操的医生才是我们的生命守护之神,在被病魔折磨的时候,我们愿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托付给他们!
《当中医遇上西医》读后感(二):立场很好,态度很好,题目很好,提纲很好。
区医生从西医角度看中医,不偏颇,不偏袒,立场很好。
从西医角度看中医,不居高临下,怀仁厚济世之心立论,态度很好。
当中医遇上西医,反映现实状况,体现全书主题,题目很好。
提纲从古论今,中西对比,也很好。
内容么,也还是值得一看的。
其实,用龙华的一位老教授的话,争论没意思,中医的存亡废立,不是靠争论能决定,不如多做一点事情。什么事情,能真正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实事。
一句题外话,若世人都以区医生这般的态度处事,怕是共产主义也就不远了。
《当中医遇上西医》读后感(三):医与药应分开来看
看书名就知道是在以中医为主体进行反思与思考。其实一句话,医、药要分开来看,中医强在医理,西医强在药物。再高的医理水平,也得有药才能治病,再烂的医理水平,大不了用试错法一个个抗生素什么的用过去也能治好些人。这么多年来中医药发明了什么新成药方子?西药却不断发展出新。在资本时代,研发新药需要大资金投入,周期长,风险高,没有有远见而不急功近利的强势资本推动,很难。而中药不行间接影响了学习中医的年轻人不断减少,长此以往,中将不中,说不定哪天就得改叫日药了。德国人等目前已开始认真研究医理,而我国却还停滞不前,心痛……
《当中医遇上西医》读后感(四):科学地看中医问题
因为最近中医问题的争论,我写了一篇BLOG来评论这本书:
当然我是站在反对废除中医的立场上来说的,事实上区医生的观点并不是像我这样简单地站在支持或反对的立场上,他的分析要客观全面并且科学。毕竟他是以一名专业的西医的视角来看中医的,全书几乎都是在分析中医,特别是分析中医的不科学,只有最后一章以非典为例,指出了中医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当然如果想要找到更多支持中医的理由,那就应该看《思考中医》,因为作者刘力红是一位中医(此书我未买到,参考了别人对此书的评价)。
不论你对废除中医这件事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应该看看区医生这本书,这才是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像方舟子那样逻辑混乱地一刀切。
《当中医遇上西医》读后感(五):闲书
只能说,这是一本笔记,说是梳理的话,只是蜻蜓点水点了几点。正如我之前的评论一般,语言特别的有那种科研风,翻译风格,当一本入门的读读还是可以的。或者当一本简单的梳理,医学典故集看看也不错。图片资料倒是很详细,但是纸张质量不行。
而且,不知道是否由于出生西医的问题,很难说对于评价本书说这本书的公正是否是真的公正。很难看出其在中医上的造诣。
当然,如果报一颗休闲的心,当笔记读。对部分事物和人还是会改观的。比如北洋政府在公共卫生建设和医学发展,梁启超等人的所作所为。
在本书的p121页藏象学说是不是有点错误?还有,既然已知内经是合著,为什么不以之矛对已之盾?在p132页,是否对马王堆医学的论述有那么一点激动和奇怪。
本书在读到非典遭遇战的时候语气才显得轻松点,才能在那一点显示出公平的样子,虽然还是在用西医的框来套中医的骨头。
这本书一直让我有读论文的感觉。。。引文和标注不断出现,表现了做学问的严谨?
最后说一句,手机上豆瓣真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