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30 04:41: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摘抄

  《一个女人的24小时》是一本由褚威格著張玉書譯著作,志文出版的19991101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的24小时》精选点评:

  ●这篇也挺不错的

  ●忠于婚姻还是追求激情 无关道德 茨威格对女人的了解怕是比我都透彻

  ●女人的激情。

  ●喜欢

  ●神级心理描述!

  ●我不小心看了不太好的翻译版本... 总的来说后面还是挺好看的。这是一个关于激情与空虚的故事。其实激情是我们都需要的,需要自己创造,而空虚也是每个人不得不去向自己生命深处探索的议题。若不这样,当激情来临,则变成洪水猛兽——吞下去,吞下去,毁灭他,毁灭他。这是为什么那些酒店的吃瓜群众要筑起道德堤坝来抵御威胁,让自己离的远远的,一滴水也不要粘。一滴也不要。而激情呢,那么强烈的横冲直撞的情感,足以使一张年老的面孔染上少女红晕。仅仅在回忆中而已,在回忆里就可以分泌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血清素。这就是激情的魔力。它可以把枯萎灰白变成饱满色彩,也可以使一具朝气蓬勃的肉体陨落在纸醉金迷里——贪婪也是一种激情。

  ●语音版

  ●我以前说过所有我讨厌的才是对我好的 后来看到有人说所有你BS的将成为你自己 忠言逆耳 是不是一个道理

  ●201806没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么让我着迷,但是作者文字的功底太强大了,忍不住看下去。不要碰赌博,容易丧失人性的柔软与对生活的热情

  ●就是到细致的证明题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一):爱情的傻瓜

  好巧不巧在这个时候看了这本书。如果是以前,我一定会嗤之以鼻:孤独的傻女人,荷尔蒙的影响爱上一个渣男。

  爱情就这么没有道理,女人永远是情绪的俘虏。真的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笑容就对某人产生依恋,喜欢上一个人。是因为空虚寂寞太久了吗?也不是吧。近四十年的生命里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东西填满,也还好啊。谁知道呢?可能就是那一刻被丘比特的箭击中了心脏吧。

  赌徒连名字也没有告诉夫人,他也没有把名字告诉我。于他们心中,女性没有那么重要吧。

  只是他们知道不知道,心被夺走了很难受。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二):茨威格是写女人的大师

  不得不承认。女人就是充满幻想的动物。总是感性的。无论是少女,还是四十岁的妇人。那种感性一直都在。陌生女人来信说的是少女,女人的24小时,说的是中年妇人。

  但是那种天真,和充满幻想的劲却没有变。

  女人随时准备为一个男子献出她的一切。不管她多么富有,迷人,有教养,年龄几何。不管她为他放弃的是家庭还是事业还是金钱。

  女人向来好骗。中国有杜十娘,外国有C夫人。

  反观止,这样为爱情付出一切的男人却少之又少,即使有,也都是拿了傻子一样的剧本。比方说尾声抱柱而死。好男人总是胸怀天下的,女人只是他的一部分。江山跟女人比起来,江山更重要。

  女人总是活在幻想的剧本里,书中的女人,从决定抛家弃子,跟陌生男子私奔,到发现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赌徒,拿他的钱会豪赌。甚至对她恶语相向。令她颜面尽失,也不过发生在24小时内。

  我很佩服茨威格的语言天分。这么简短一个故事,他竟然可以说上百页。所有的语言好像被拥挤的水泄不通。作者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当然这种感觉也许是,翻译造成的。

  所以说这本书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女人是感性的人。很容易相信一切,并为之动容。如果你连骗女人都不会。别无其他,可能是功夫不到家的缘故。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三):一个女人的24小时

  

曾经我也是那种有强烈改变别人愿望的人,觉得看到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变好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后来看了一些书,经历了一些事,发现这种有强烈的救世主情节是一种病,来自于先天性格的缺陷,妄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别人的人是愚蠢的,而这种想法往往会阻碍你获得幸福。

就像阿德勒思想说的,没有人应该对另外一个人负责,人类的不幸福本质上都来自人际关系,其中课题干预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理论上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不对别人期待不以爱和关心的名义干预别人的事情,生活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了,深以为然。

后面这个女人和年轻人发生关系后对他产生异样的感情,想要依赖他,放下一切不顾一切跟他走,这也不是什么无耻荒唐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思想。这是源于交合性行为对女性身体和心灵上的影响,性行为会强烈地加深对对方的依赖感,(前提是他们对对方本身就有好感,这个女人在这之前已经对这个年轻人产生好奇心,而年轻人没有表现出这种依赖感,是因为这个女人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个陌生人,而且赌博已经掏空了他的灵魂,一个空壳怎么会对别人产生依赖感呢)加之这个丧夫的女人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性行为带来的快感,而且继丧夫后一直过着富足但平静安稳的生活。

所以对于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女人来说,她渴望的是激情和疯狂是人之本性,而年轻人的出现刚好符合她的情绪需求,救助别人带来的自豪感幸福感,渴望摆脱平静追求刺激的欲望,对激情之爱的强烈追求,所以她的行为其实是很自然,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可耻的。如果是我们置于她的处境,很多人可能也会做同样的事情,至少会产生同样的想法,无非是有没有把想法付诸行动的区别,她固然是勇敢的,可惜这种勇敢是盲目的。

回到阿德勒思想,就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试图妄想干涉别人的课题,这样大家才能都获得幸福。就是这么一句话,可世人总要顾虑所谓道德规范,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圈里兜兜转转,可人终究逃不过社会的大圈子而独立存在,如你,如我,但尽可能的不受外界干扰,学会独处,认清自己,找回自我,追求幸福,依然是一种提醒一种忠告。

忽然发现我好像对阿德勒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开心,有点意外阿,开篇前并没有想到这个咦,果然,人要多多思考。就此作罢,该看书了。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四):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女人真的是感性,老太太起初出于拯救他人的本能而靠近赌徒,就像看到小孩有被汽车碾压的危险时或醉酒者不幸落水时,旁人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迫使他上前。正如老太太所说的“这一切完全是不自觉地发生的,并不是我自己在行动,而是行动来到我的身上。”

  然而,到了后面赌徒被拯救了,老太太感觉自己拯救了一个灵魂,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或许她空虚了太久,被人需要的感觉让她充实。她甚至想抛弃自己一切声誉和家人与赌徒远走高飞,难过的是赌徒对她只有感激,在他眼里她尚且不算是个普通女人,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女神或许这样形容的更确切,总之他们的关系与爱情无关,这是老太太不想要的。后来老太太在赌场再次看到赌徒,他对她承诺的誓言形同虚设,想要骂醒他拯救他,最后只换来屈辱。

  其实,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茨威格很了解女性心理,女人很多时候做了一切其实只感动了自己,别人不一定领情。同时,一个女人一生里确有许多时刻,会使她屈服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之下,不但违反本来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形实际上明明存在着;硬不承认这种事实,不过是惧怕自己的本能和我们天性中的邪魔成分,想要掩盖内心的恐惧罢了。

  最后,叙事者的一段话让我感触良多“判断这类事情,司法机关当然比我严厉得多,毫不殉情地维护一般的风俗习惯,那是它们的职责:它们必须作的是判决,而不是宽恕。可是我,作为一个平民,却看不出为什么非要自动担任检察官的职务不可:我宁愿当一个辩护人。我个人最感兴味的是了解别人,而不是审判别人。"从前对于别人的爱情观我可能也会带入世俗的标准,自己的看法,但从现在起我也要当一个称职的平民,我只需要去了解他人,不需要对他人做出任何审判。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8.4[奧] 斯蒂芬·茨威格 / 1982 / 百花文艺出版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女人的24小时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