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30 01:07: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精选

  《我要游过大海》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要游过大海》精选点评:

  ●没有华丽的词藻,陈丹燕带来的是一个恬静的爱尔兰

  ●陈丹燕太多产。看多了以后也就尝够了她写的方式。这本书初中时候买的,看了一些。阴阴郁郁的爱尔兰的海边,总让人想起某位学古英语的女翻译。那是我无法完成的梦。

  ●文字好美

  ●三星半 通篇娓娓道来 自然而然符合爱尔兰淡淡忧伤,略带神秘的气质 尤利西斯那段见出功底 前半本较平淡

  ●冷冷一眼生与死,骑士飞驰而去。这本游记很棒,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调子。

  ●宝贝,你要爱生活。

  ●还是对第一章聪明又调皮的小矮人们充满爱。爱尔兰是既pleasant又清澈醇厚。

  ●一直对爱尔兰有一种情结。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更爱爱尔兰,但是不想放下一切立刻出发,想等到日落时,去那里住上两年,在海边睡着,在海边醒来,即使海风苦涩我也能够欣喜地觉得那不是苦涩是新鲜。如果我旁边还有一个你,那就更好了

  ●图片印刷质量一般,如果书再小一点就很好了。 她的文字入水一般,看了很舒服。不过游记类型的散文,我个人更喜欢《我们在此相遇》这本书

  ●不错~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一):该去爱尔兰找一找生命的意义

  第一次看别人旅游的游记 ,很多时候都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去过这样想去哪就去哪的生活 ,同时也在恐惧自己去了之后会不会什么都不知道 ,会不会连叶芝的诗歌都看不懂今天下午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上个星期就借过来的书 ,其中所谈到的尤利西斯我还是很感兴趣的 ,我真的是现在真的很喜欢诗一样的人生 ,真的 。

  书中所指的历史背景我现在还不清晰还是阅读量太少了书中多次提到哈利波特和魔戒这样经典的著作我都还没有看过 ,真的是对外界的人和历史了解的太少了或许现在很多人都在想着将来要怎样怎样过一个幸福的生活但是我想人生真的还是需要诗和远方的 ,我可能一生去不了那么多地方但我的心总是要过去的 ,往后的人生我要让我的脑袋富起来 ,心纯净行至美 。想起怡宝的广告词 。书里大篇幅的写了十九世纪爱尔兰的文化 ,也说了爱尔兰人被殖民统治了八百年却又是统治了世界文学八百年或者说是更久 。

  可以说书里体现的就是一个年过四十岁的女人应该有的心情 ,有一次在知乎上看到读书的女孩子和不读书的女孩子会有哪些不同 ,有一个回答是说或许四十岁之后就会表现出来 ,是的我在这里看到了作者的心境真的是很纯净了 ,人在中年的时候最会发现自己与世界本身应该存在的联系 。如今我二十岁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还没有真真正正的领会到那种平静如水的心境。

  书中关于尤利西斯的应用也很有意思 ,我喜欢在自己阅读过的人文章中去验证我所接触到的信息 ,今年五月份看了飘 ,她的爸爸是爱尔兰人 ,圣母玛利亚的玫瑰经依然在斯卡里的口中轻轻吟唱 ,沿着小说中的路线去旅行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就像作者沿着尤利西斯去旅行一样 。本身就是一个验证的过程 。在心里面先种下一株草看看我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二):愿与我同行否

  框住了一片蓝天的石头相框。大自然是天生的摄影师。

  有句话深有感触:“以前的女人太傻,轻易地付出一切,就为了一个男人。”现代女性,大都是独立的个体,想必不会再犯傻了。

  那个城市的传说真好笑“要是有一天,有一个货真价实的处女到教堂结婚,连教堂上已歪斜多年的塔楼都会噶然回正。”难道说,那个教堂里祝福的新人都不纯洁了吗?还是那个城市的人多爱出轨。

  陈丹燕肯定是哈迷,对小精灵的品性这么了解。心性年轻的人往往活得开心。

  看到那幅庄园的老苹果树,突然想起小学时候有人问我,你有看到过苹果树吗?那时很不以为然的回答,谁没见过,家后院不都种着吗?

  高中时,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只能想那时是童言无忌了。(苹果大多是种在北方的,而我是南方人,当然现代高科技是可以实现“南苹北橘”,但这太傻。)

  她很喜欢用“喜欢”这个词,看得出她是个热爱自然的旅行者。以前看过一部连续剧,你总是说讨厌,会觉得这个世界真得很讨厌;你总是说喜欢,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很有爱的。

  “和自然赤诚相见”,看到这句话,我有话说,请问还记得Eat Pray Love 里那男孩在海边的疯狂吗?“我们与自然原本有一条天然的脐带想连”。钓鱼的人其实是将心抛给大海、大河,与他们用心交流,心诚则灵,届时他们才会赠予我们礼物。我们嘴里吃的,身上穿的,都是自然的馈赠,我想说:“谢谢,但能否再给我些呢”我身边纯自然的东西太少了。

  爱尔兰这个民族,想当初是被世界赶来赶去的“可怜儿”,如今却成为世界的宠儿,所以世事难料啊。悲伤会过去,有成绩也切忌高兴太久,要做个理性富有强健生命力的人。

  里面的风光摄影很磅礴很宁静。那个石船观之更像个正在微笑卷曲着长鼻子的非洲大象。

  我也好似去爱尔兰游历了一番,见到了小时候梦中的小精灵,带着蓝色帽子的小矮人,还见到了当地人脸上让人肃然起敬的刀刻般的皱纹,见识到了他们锐利而不屈的美丽。原来深棕色被时间漂白后会变成金棕色,这是个漂亮的颜色。我总是很好奇,为何即将老去的老人能预知自己到点的时刻,不光是书上的我老家邻居的老太太,我外公、爷爷都是这般。

  最近疯狂地追一系列的电影,如哈利波特、指环王、纳尼亚传奇……零零总总,发现都是些魔幻故事,而看的这本,讲得又是充斥着精灵、巨人、仙女和小矮人的爱尔兰,这是巧合吗?

  那座高十字架下的石井,那中间盛着的的一汪清水,真得如此有用吗?心诚则灵,那些换了重症之人来这里,是否也能被圣水治愈呢?还是这只对基督徒或是天主教徒有效。那佛教徒来了怎么办?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三):游过大海才可以感受凯尔特古风

  

耳边一直回响着爱尔兰民歌《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中悠远哀伤而清亮深长的旋律,逐句品读爱尔兰诗人叶芝在1893年创作的诗歌《当你老了》,让自己沉浸在爱尔兰的氛围中,然后才开始一页页地回翻全书,写这篇读书笔记。

经过一年一年的时间,在几个不同的城市生活过,年龄的增长象单程列车不断向前,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在变化在逝去。这一切,就像阳光下融化的雪,你亲眼看着它一点点消融,却无力阻止无法回头。而旅行如同做梦,让我们得以飞越不同的时区,逃离日常的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徜徉。很久以前曾计划过去英国旅行生活半年时间,却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这算是我离爱尔兰最近的梦吧。阅读《我要游过大海》,跟着作者发散的思维感受爱尔兰的 方方面面,任思想在这个遗世独立的小岛的丛林间和都市里徜徉。

爱尔兰是个有灵气的地方,有山有海有湖,也有古老的凯尔特文化。在行政上,重庆市般大小的爱尔兰岛到被分割成了两部分,北部六分之一是属于英国的北爱尔兰,其余六分之五是爱尔兰共和国。在文化上,爱尔兰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仙灵精怪传说,我们熟悉的小说有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还有唯美主义代表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风景如画,它丰富多采的自然风光令人神往,这里有翠绿的乡村,绵延的沙滩,蜿蜒曲折的湖岸和河流。这里的生活缓慢而从容,没有惊喜,也没有骤变,纯粹而Pleasant。在这片被时间洗刷过、充满遗迹的空间里,有一种安然向隅的寂静,和脆弱而且饱受制约的美感。

坐在我的书房,想象着遥远的爱尔兰,现在该是下午三点多,太阳照射在丛林中,依然温暖耀眼;那些小仙人现在还藏在人们无法找到的山洞里,要到晚上才会出现。我希望自己能游过最深的大海,去探寻小仙人的足迹,去感受爱尔兰的凯尔特古风。也希望在此过程中,大海可以如作者所说,抚慰我的精神。在嘈杂都市的目常生活中心中堆积的无数细碎之物,渐渐被冲干静,我感到自己内在的世界开始像白色的沙滩一样干净。其间凸起的黑色岩石,似乎是我生命中某些重要的经历,它们也许并不愉快,但它们的存在,使原本平坦的白色沙滩变得丰富。恨意已经消失,石上那些刀刻般的裂纹使人感受到自己心中渐渐从痛苦中聚集起来的勇气。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空间,犹如空无一物的悬崖上的神殿,那里,是专门留下,与自然共处的。也许,当我有一天真的来到爱尔兰岛,不再年轻的心可以敞开得更多些,能感受和理解自然,并领受到它深厚的恩泽。

我想,我应该努力游过大海。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四):风吹过的大地

  “我巴望自己能游过最深的大海,去到你身边。但大海太深,我又实在不能飞。”

  ——————————————————————————————————

  展开地图,左上角的岛国就是爱尔兰,更精确的位置是:53°N、8°W。

  在我看来,《我要游过大海》肯定不是最好的爱尔兰游记,也不是陈丹燕西行最丰盛的一本。没有西西里明晃晃的阳光和甜滋滋的葡萄,也没有巴伐利亚熏风醉人的午后。不过她自己也说:“年轻时代我大概会认为它不够甜美,不过,现在,我会为它的简单与丰富打开自己的心,会觉得它是完整的。”少了满腹幻想的甜蜜感,有了中年人趋于平静的心境。

  说起爱尔兰,想到的是异乡才子王尔德的风流韵事,乔伊斯《尤利西斯》的都柏林6月16日一天,叶芝的诗,恩雅的歌,1921年民族独立战争。

  爱尔兰是一个遥远、宁静、自由,又很有民族特色的国家。

  神秘的古风在雨水的侵染下,化作晨雾,缭绕于森林与平原。黑暗的岩崖边,湿冷的细浪拍打着远古留下的大石。

  爱尔兰纬度高,加之是个岛国,天气阴冷、多雨。在那里过日子绝不会安逸,我们这些亚热带居民,在冬天还能享受暖和的太阳,是无法感受到那份阴郁。据说爱尔兰有很多酒吧,酒吧里有很多独立隔间,只能坐一个人,人们常常边喝酒边哭泣。这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所痛苦的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帮助他。

  爱尔兰的历史很悠久,像老故事书扉页常出现的常春藤花纹,泛着黄色,让人很容易想到过去,是很远很远的过去。那时候,人类作为微弱的生命体,艰难而纯粹的活在大地上。自然界万物各行其道,共同呼吸。爱尔兰的迷人,来源于她的神话,凯尔特人的各种传说至今流传于世。她的神话不同于吸血鬼德古拉公爵独居山谷、远离尘世,而是融化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亲近当下的生活。她因为琐碎细小而显得非常迷人。

  《哈利•波特》里头有在古灵阁银行工作的小精灵、“私家保姆”小矮人、喜好喝酒的巨人、美丽慑人歌声清婉的塞壬……现在回想起童年的记忆,当时惊讶的魔法世界,原来大多来源爱尔兰这片瑰丽神秘的土地,顿时觉得又亲切又可爱。

  陈在书中提到各种小矮人:蓝帽子的小矮人忙个不停,制鞋、雕刻石头、做样式繁多的珠宝、打铁,更多时候,手里拿个蜡烛在地下挖宝藏;红帽子的小矮人生性残暴,喜欢杀人,将别人的血涂在帽子上;它们住在林中草丛里的野蘑菇下,那里散发着蘑菇特有的芳香之气,又像一把打伞可以遮风避雨。它们有时来家里帮忙干活,千万不可以付钱给它们,也不能送衣服。“世事变迁,俗世中价值交换是生存必须学习的法则,但神仙世界里,依然得守自己的本分。”

  叶芝在《凯尔特的薄暮》的自序中说道:“人所听到、看到的事情,均为生命之线,倘能小心将之从混乱的记忆的记忆轴上拉出,谁都可以用它来任意编织自己想要的信仰之袍。”

  这里是科学、文明无法到达的地方,失去那些传说和神话,生活将会多么无趣。

  我所经历的生活都跟一条江有关。荆楚之地,自古滋养着巫楚文化,鬼怪仙人是老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是近二十年,文明之风大肆兴旺,民间遗风散落到更纯粹的乡间。

  昨天从姑妈家回来的路上,江水泛着淡淡的嫩绿色,像加了牛奶的绿豆雪糕,漂着凉气,却不渗人。我问:“这是长江还是清江啊?”相比起家乡河清江,长江并不清澈。爸爸笑我:“在这里长了这么多年,怎么还犯这样的糊涂呀。当然是长江了!”是呀,冬天的河面平静,水浅;夏季的山洪来了,水的颜色就深了。看不远处的清江更是碧绿了。

  江边的人最亲近的就是水了。水灌入了人的心灵,塑造了人的性格。

  小时候,老人爱讲水妖的故事,俗称鬼迷心。说的是,江水中的鬼怪有时能迷惑住一个人的心,他便一步步朝水中走去,旁人怎么叫他都不醒。读初一时谈起这事,晓蕾说:“我邻居家的姐姐就遇到这种事。”“那后来怎么了?”“还好有人拉住了她,不然就完了呀!”当时心有余悸近一个星期,特别是晚上回家,怕被某仙带走。

  这样的故事说都说不完,全在民间流传着。童年的夏天,搬个小板凳,在奶奶的大蒲扇下,一边听着蝉响亮的叫声,一边听老人们讲唤魂、水鬼和仙人们的故事。

  这都是些迷人的旧世界遗物,在忙碌的正常生活中,谈论它们,肯定会被认为“神神叨叨”。但当人们套在自己造的文明之网,无法欲望杂芜的尘世解脱时,正常的秩序和理性一点也帮不上忙。要相信,自然能给予的慰藉,远远超过思想。这种感觉正如陈所叙述的:它非常安详,又巨大。它并不甜蜜,但却充满了庄严而怜悯的感情。

  风吹过的大地,有一股超越历史,自然自由又自在气息。如今,我们是无法到达那段时光、那片土地,但风依然带来恒古的声音。就像小河在河床里,熟了的苹果会落地,划过天空的彗星在自己的轨道里,给我们以肃然、安宁和命运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要游过大海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