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17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寸金莲》精选点评:
●一本奇书,市井言语,说书和传奇的小说传统,加上纳博科夫<洛丽塔>一样的审美叙事,写的有滋有味,色香味俱全
●很好看
●对一切用方言描绘的小说都有莫名的好感
●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想裹小脚了……>_<
●看到后续中的书评突然鼻酸,“百年史诗惊回首,缠放放缠缠放缠”。
●三星给文笔叙事,二星给文化普及。
●舊社會女人是三寸足的犧牲品與塑身衣有異曲同工之...
●别人说美它就美,并且在丑的基础上自我演化美化机制。
●家里的政治与权力。想起小时候看大宅门的惊诧——这些人为什么会对权力的流动这么敏感!|冯骥才写作有种说书人的感觉。
●纵使清醒 也欲罢不能的扭曲 / 荒谬与正常 时过境迁后不过是 一线之差
《三寸金莲》读后感(一):小脚里有大学问
漂亮的封面吸引我把它取下货架,生动细致的描写让我捧着它足足在书架前站了一个小时,使我大开眼界的故事内容不得不买回家一口气读完它。我奶奶就是小脚,只觉得小脚很丑,走路不稳,只觉得小脚就像手边的水杯一样平常无奇,但是当你打开这本书后,你就会惊呼:天啊。
《三寸金莲》读后感(二):三寸金莲
请观赏百度《踏访山水 收获奇石》将更加的透彻了解金莲了一枚石头的不平凡?!一枚小小的石头所经历的变迁,只有在悄然中铭记,而且只能通过“石头有缘人”进行解读。浙江温州市的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石头有缘人”,在中国温州楠溪江,王先生去那里探寻“石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三寸金莲石”,在王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才能了解到有趣的“石头物语”。
《三寸金莲》读后感(三):有多少人看出来这是一部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
一方面,戈金莲认识到裹足对身体的伤害,所以送走了女儿,另一方面,既然她为了改变命运选择了裹脚,就要在这个完全对立的命运里坐到顶峰,从斗女人、斗男人,到斗组织、斗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最终她的确做到了极致。
而现世的许多人(包括我),抱怨生活时各种理由推脱,却忘了行行出状元,当不成状元能修得内心的平静满足也是极好的。所以,活着不容易,我们要加油,同时我们要汲取教训,不要让怨恨蒙蔽了辩证的双眼!
是不是很鸡汤~
《三寸金莲》读后感(四):金莲?
初中的时候看三寸金莲这本书,当时对其中的一些描写不是很了解,但是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好象是说香莲的眉毛画的很淡,象在月亮上面做梦.还有就是情节的离奇.那时对三寸金莲是没有很多了解的,所以感触也不是很深.
后来才知道姥姥是缠过的,好象是刚缠上就解放了,所以脚也放了。前不久又看了一遍这本书,要说这次有什么更深的感触那也是没有,呵呵,但是其中的一些东西却更让我迷惑了.到底这金莲里有什么东西呢?让那么多的人迷在其中?这些疑问我是暂时解不开了,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也会一直保留的.
《三寸金莲》读后感(五):这才是真正的故事
我不想看带血带泪的带史的长篇大卷,故事,我要故事。
冯骥才总是极大的满足我,给我的想象力找一个安放的地方。
无论是里面的宋画的鉴赏还是宋画的作假,都带给我神奇的感觉,生活的气息、真实的力量。
我现在有一毛病,就是一看见“烟花”、“寂寞”、“疼痛”以及“45°C”这样的字眼就难受。而这些真实的、鲜活的(在历史中鲜活的)、不做作的东西,则让我新鲜。
从小说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来说,比不上很王朔比不上余华比不上苏童(我也不知道自己比较的对不,我只看过这些),但又是这些无法替代。——冯告诉了我一些我不知道的,正如书里写的,让我自己来“听其言观其行度其心”,而没有强塞什么。
他写的开心,我读的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