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齐如山回忆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2-23 03:36: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齐如山回忆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齐如山回忆录》是一本由齐如山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4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齐如山回忆录》精选点评:

  ●原来齐老先生是一位资格比梅兰芳还老的历史人物。 知道了那时侯出国是没有护照的。还有许多趣闻和历史细节。

  ●同文馆伙食忒好了

  ●本书最该看的是齐如老发牢骚的地方~

  ●非常有趣的民国时期的事情,也谈了许多戏剧的亲身体悟,真是身临其境之感,非常有体悟。

  ●太棒了!!!

  ●就是一本故事书,听老人回忆一些往事,没其他的。

  ●齐如山先生是最后一代受过晚清系统教育的大家了,书中描写的清末教育改革活灵活现,文笔平实流畅,让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

  ●奇人,痴人

  ●羡慕齐如老的人生,官商学通吃,学贯中西,还闲无事研究研究京剧,编几出戏。

  ●生动、有趣!

  《齐如山回忆录》读后感(一):晚清民国的风云变幻

  刚读了一半

  齐先生回忆他童年即晚清时期的事情非常的有意思,例如私塾、例如科举、例如京师同文馆。在享受逸闻趣事之余让我对晚清那段时间的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很是开心。

  齐先生的文字朴实中引人入胜,细水长流娓娓道来,即使未讲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的放走很多时间,乐趣亦在于此。

  总之,不错的书,很是喜欢。

  《齐如山回忆录》读后感(二):恶搞历史

  没人告诉我这本书如此好玩,怀疑那些所谓的书评人脑子进了水。

  这本书太好玩了,有无数荒诞的,幽默的,恶搞的历史细节。

  从同文馆开始,我一直在狂笑。

  某些细节,身为一个北京土人最能理解其中的轻与重。

  从世界上待遇最好也最腐败的学校同文馆,到一边品尝盒子菜一边攻打东交民巷的八旗兵,到日本人的注重细节的统治如何在北京瓦解,一切一切都像是把历史恶搞了一把。

  无数滑稽可笑的瞬间把我们熟悉的刻板的,宏大的,有意义的历史击得粉碎。

  笑过以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历史。

  《齐如山回忆录》读后感(三):给正史填缝

  知道齐老先生始从电影《梅兰芳》,也曾读过老先生《抗战时期的北平民间》,是回忆录的一部分。在大陆,京剧是国粹是中华文化的奇葩,却几乎无人记得若无齐如山先生几十年的挖掘整理,京剧也就只是靠着言传身教的一个传统剧种而已,不会比评剧梆子戏等剧种地位高到哪里,齐老先生可谓功德无量。但我毕竟不是京剧爱好者,所以更感兴趣的是老先生记述的清末民国的民间杂事,比如科举的细节比如闹拳匪期间的席子比如说相声的抗日等。这其实是正史的补充,给正史填了缝。老先生们说起往事来免不了自夸当年,这就需要读的时候有辨别能力了。这一点上陈存仁先生的回忆录就好的多,客观记叙多。

  《齐如山回忆录》读后感(四):我加几句吧

  近来很喜欢看些琐碎的东西,比如笔记,看上面的奇异事、风雅事、玩笑事。老先生这本书不大像回忆录,更像是这些琐碎的综合,却又不至于此。看他的《北平小掌故》,有趣,却还不如这本回忆录好。我觉得就在于回忆录里写了东西,更写了老先生是怎么样的搜寻这些,为什么做以及研究的一些结果。比如国剧,固然没有精致地分析唱腔,却把其他诸方面都详细地罗列出来(《国剧艺术汇考》);比如民俗,从饮食制作到典章俗例,都是详尽地写画了。老先生读书可能没有当时其他名士多,却因为丰富的生活而多了真实性和亲切性。

  更有,所有关于北平的东西,都是带着一种温情来写的,是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恰当吧。

  《齐如山回忆录》读后感(五):挺好的,感觉跟白先勇给我的感觉都差不多

  ==========

  齐如山随笔:清宫史话 (中国故事) (齐如山)

  - 您在位置 #203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上午10:32:31

  是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吧

  ==========

  齐如山随笔:清宫史话 (中国故事) (齐如山)

  - 您在位置 #203-20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上午10:32:31

  清朝成亲王清华园近光楼诗,“丹凌沜边万泉出,贵家往往分清流”,

  ==========

  齐如山随笔:清宫史话 (中国故事) (齐如山)

  - 您在位置 #720 的笔记 | 添加于 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 下午1:26:52

  菜

  ==========

  齐如山随笔:清宫史话 (中国故事) (齐如山)

  - 您在位置 #716-72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4年8月28日星期四 下午1:26:52

  中国之菜,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厨役所做饭馆之菜;二是太太或老妈所做家庭之菜。 这两种菜都好的省份,大致可说是广东,饭馆的菜与家庭菜,都有很好的。山东、河南等省,则厨役所做之菜都不错,但家庭菜则差。江苏、浙江等省,家庭菜有真好的,而饭馆之菜,则多平平,所以上海繁荣了一百多年,没有出名的饭馆子,偶有亦是外省之厨役。此外,有特殊原因之大城池,则只有好饭馆子,如扬州因为盐商,开封因为河工等等,但这种地方不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齐如山回忆录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