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2-22 00:2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摘抄

  《物类最新消息》是一本由罗热 保尔德罗亚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6元,页数:1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类最新消息》精选点评:

  ●好玩!

  ●挺有意思,天马行空的联系,给了我一些思维的新方向

  ●才子学者型。化腐朽为神奇。我不认为这是恋物。

  ●起初先翻到盐蛊的,惊艳。后来越发感到有些琐碎矫揉。 不过,罗热对这世界真是一本餍足地满怀失落啊——这大约属于哲学家独有的能力,我只觉得难过。

  ●在标题“物类”二字的左上角那个“07/角度”是什么意思?角度甚至可以理解,但07绝对无法解读。这本书是一套中的一本吗,还是由7个人共同写完,但只有保尔德罗亚署名了,还是所有故事都发生在某一年的七月,巨蟹座,还是第七个故事有问题?是一种提示,还是一种禁止?

  ●以新的角度。看待固有的物类。会有意想不到的体验。

  ●很牛。

  ●唠唠叨叨的

  ●万事万物皆有存在的意义,但是太啰嗦真的很烦

  ●自行车,只有向前发展才能坚持不倒。。。 我们对于物类的态度其实象征着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果我们被物类迷惑、虏获,就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但如果我们抛弃物类,蔑视物类,也会偏离自我。我们所需要的态度,处在这两者之间:时刻准备碰到物类,准备看见它们进入我们的领地,脚踏我们所谓自由的空间。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一):物类,有话要说

  过度专注自我,像傻不楞噔的陀螺,忙碌地兜着圈子却一直以为自己拥有全世界。我们一直误会着自己,却从未看清手边安静的白瓷杯比情人更诚实,更忠贞,不离不弃。《物类最新消息》给51件平凡物件添了思维,搭通天地线后,我发现这间小房子有很多话要说,碗碟不只是容器,凉鞋不该被随意丢弃。。。每个物类都是衡量人类的尺度,遥控器也有它的哲学。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二):碗

  燥热时,一碗凉茶,冰爽入心;寒冷时,一碗热汤,捧在手心的温暖蔓延到指尖脚底。 实心的碗,就像岁月的深处,凝结无数人类的智慧,人们用碗喝水、喝汤、喝茶、喝药、喝粥等等。碗极尽所能,用他的凹深盛尽人世的苦辣酸甜,记录一个人从婴儿到暮年的食量和年华。佛教僧侣抛弃世间的一切,却唯独带着碗去化缘,既是化自己的缘,也是化尘世间一切的善意与美好,用此照拂自己的心灵。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三):一本让你思考的书,如果不是重新思考的话

  出差在外地的时候,怀念起这本小书来。不在手边,连她具体的内容也记忆模糊。

  有点太细腻到近乎琐碎的手法,我第一篇随手翻到的是《项链》,看完就觉得,一定是个法国诗人的闲来之笔。

  翻看作者简介,社会科学研究员,有点意外。好歹人家是法国人,对了一半。

  法国人的浪漫到处可以看到,洗掉回忆的洗衣机,复制世界的复印机,回形针给人安全感,诸如此类。

  生活如此美好,是看完前几篇的时候的想法

  后来逐渐变为:物类如此诡异,现代生活很可怕!

  再后来,看周围的物类也开始神神叨叨的去思考它们是不是在静静的思考自己生存的意义

  我的神啊,第一次被一本十几万字的小书搞得如此境地的

  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才吐出一口长气来说,好书啊!

  难得一见~~~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四):物类的哲学,哲学里的童话,童话中的主角

  许多书中写到植物,动物,用它们的视角来观望打探人类社会,把它们当做有情感有思想的,像人类一样的主角。但没有人写物类,物类没有办法写啊!它们真的是一点血肉都没有的,没有一点内部与自然界的循环,不能享日辉月泽,雨露滋润,不是绛株草,连石头都比不起。保尔.德罗亚在动笔之前,也是想了又想。他对自己说:“物类就是折叠起来的演说。或者是已经消失的旧话的折痕。或者是隐退的词语链坚固的残余。”于是有了整本54篇探险航海日志,以来解答一个古怪的问题“物类怎么样啊?”

  保尔.德罗亚的文字表达方式极好,极短小的句式,平淡从容流畅。虽然与翻译有关,有时候我们这些看译本的读者实在是不能判定自己爱的是原文,还是译本。

  碗:有人类之后才有碗。碗对不尽流淌之物的一种断续控制。在各种器物中碗最为母性。佛教的僧侣舍弃一切,只带碗去化缘。碗有一种恒定不变的意味,是有家庭气息。

  常识普及:当西藏的《度亡经》以“一餐饭的时间”作为祷祈或者仪式的量度时,其意思实为消化胃里食物的时间,吃完一碗饭的时间。

  回形针:注定是不被人注意的物类。性情温和,是因为它对任何东西都不会造成伤害,它的诞生时间并不长,不难想象,它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就像某个适时出现的人物,又不可避免被人们遗忘。就像一个标志性简短的时代。被称为“道德的楷模,伦理的榜样”,不时被践踏,却仍然一成不变。

  电视遥控器:康德说,物类是不直接受我们意愿支配的现实。但电视遥控器却改变了这一说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意愿,延长思想。电视遥控器像所有电子产品一样,直截了当,简单无聊。好像我们动不动就实现意愿,却不知道我们始终在别处,可惜没有一个按键可以让我们实现地球和平,结束苦难......

  就写到这里吧,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可以继续写那些物类的故事,没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希望以上这三个小故事可以吸引你。无论如何,这本书在哲学家读来像童话,而物类成为童话的主角,第一次啊,值得思考。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五):男人的恋物情怀

  男人恋起物来到底与女人是两样的。眼下这本《物类最新消息》,要是换做那个张姓的民国女子来铺陈,断是要染上她跋扈亮烈的神采。轻车熟路地跟你道出名牌的成衣讲究,内衣的风情要如何若隐若现地透出来,珠宝香水自然不好落下,连念及吃食也饶有兴致。素来认为女人在恋物方面优势明显,谈起小物件的细节时眼角眉梢里全透着理直气壮,是当真半点愧赧也无的。

  而这个法国男人罗热-保尔•德罗亚一上来就神神叨叨地发问:物类怎么样啊?既无要领,更谈不上结果,但他是迎难而上的。在夜色将近的时刻,德罗亚决定做个实验,以探险者的身份努力接近物类、观察它们,并定期记录观察,编制一部航海记录。

  这样的一本正经不知道是因为首先他是个男人,还是出于哲学家的职业习惯。而女人一恋起物来怕是多半离不开“逛”——不必确定目标和方向,也无时间限制地从一处游荡至另一处,沿途用手抚摸衣服质地,用鼻子嗅草莓味的橡皮,用味蕾开启戒不掉的甜食。若成群结队,则必然满嘴谈论着和物类不大相干的事。

  不管怎么说,德罗亚的探险是开始了。

  他率先给了回形针一副道德的面孔:是聚合但又不捆死的力量,是阻止散失的力量。是抗拒熵的力量。回形针以自己的方式,金属的毫不张扬的方式做了这一切。

  在钥匙上发掘出爱情的指向:两人相爱的时候,一方就是另一方的钥匙。一个情投意合、紧密配合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没有互为补充一说。钥匙绝不会补充锁。它只是开锁,让锁活动,调动锁自身的活力。而恋爱的人,彼此使对方更加自我,尽可能达到自身的完善,从而具备爱情所专有的谜一般的强度。

  洗衣机瞒着主人偷偷学会了18世纪的招魂术:我们把死去的灵魂投入其中。滚筒转动起来。水流把过去、污迹和记忆带走。一场大雨接一场大雨,清水终于挤进纤维,洗去前面的时光。分解了钻得最深的污渍。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转动,它把往昔变成了未来。当从前的一切似乎就要渗透出来的时候,机门开了。让洗涤一净、很快晾干、准备接受新生活的灵魂走出舱门。显然,这些灵魂记不起任何事情了。它们一如新衣服,准备染上新的污迹。

  雨伞的智慧在于它内心清朗:自己所遮蔽的绝非雨水,而是天空。它给我们制造了一方不透明的、移动的、与我们相称的天。

  一个男人若能表现出对物类的耐心、细节的体量,无论如何都有几分天真可爱,哪怕这个法国男人的言辞有时略显笨拙(不排除是翻译不太好的缘故)。物类在他的精心栽培下一个个都渐有生息,以离心运动的方式开始挣脱他。在实验进行了3个月之后, 德罗亚郑重又不无感伤:我的生命地图,还有精神地图,疑惑世界地图?——我愿意试着标上:此处有物类生活。这种相象中的地方应该是人类去不了的地方。

  怎么看都象是给物类的一次放生。而这种豁达的恋物情怀的确是在男人身上表现得比较充分。想起一个叫欧阳应霁的香港男人,写物写到让人想放下物,如此分明认真的恋物态度,却原来是想留个华丽转身,扔下一句:我都看过了。这样的男人其实都有一种自持的睿智,放生的同时也为自己平安赎身。

  于是德罗亚一声 “应该善于停止实验”就让自己安然地重返人间了。他心里的那根弦清楚地不由分说:不然,这事做下去就会没个终结。那么物类怎么样呢?他已经成竹在胸了:很简单,你们怎么样,它们也怎么样,或者反过来,它们怎么样,你们也就怎么样。每个物类都是衡量人类的尺度。

  相比德罗亚对物类哲学般的探险过程,他抵岸的姿势稳则是稳,但并不稀奇。因为老早就有个英伦男人在椅子中找到了慷慨与和谐的隐喻,在水龙头上找到了诚实与坦白的态度。而这又是另一本男人恋物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物类最新消息》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