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2-20 01:33: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100字

  《私人生活的变革》是一本由阎云翔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生活的变革》精选点评:

  ●研究做得扎实,题目选得漂亮,可结论略水了

  ● 十分失望,仅仅是一个标准化的中国研究,西方理论加中国经验,对于理论自身反思性不足,而经验田野也不进行深描。国家与个人的二元对立逻辑,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农村是uncivil individual,实际上背后的意思何尝不是civil society,好像没有civil society就是野蛮一般,远远不及更有反思性的中国学者的研究。

  ●挺有意思。

  ●经验描述和相关理论分析都是很有意思的,可读性也比较强。但读完了总觉得差一口气,差在哪里?一是作为一个乡下人,书中所分析的种种,似乎我不做那么多次田野,也可以归纳提炼出来;二是本书主题是「变革」,但对49年以前的农村生活把我似乎不大够,有些想当然(这里自然有费孝通的过大的影响力)。没有引用秦晖的相关著作,实在是大遗憾!虽然我没读过什么英文研究农民、农村的文献,但秦晖的理论深度和穿透力,实在是讨论中国农民、农村氏不可或缺的啊。

  ●读了一半了。觉得没必要读完了。三星。——读完了,明白什么叫“人怕出名猪怕壮”,有点名气就能这样写书了?很好的话题,都这么随意处理了,最后两章连标题都错乱!能给出当初写《礼物的流动》一半的专业精神吗?再减一星。201504

  ●06年3月11日博雅堂书店 七五折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他对私人关系的考察和描写有多精彩。前四章都没太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而且总让人觉得在打假靶子。五六章的确好,细致详实,但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那些发现实在不算什么…

  ●或许作者的预测过于悲观了,但这么全面的开拓性考察,包括结论等我觉得都没问题。而且私人生活领域更增加了田野调查的难度。另外作者这么敏锐于私人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他生活中一定很八卦。。。

  ●各种案例故事信手拈来,颇有一种围坐唠嗑的感觉。(有些地方甚至就是吐槽,我还摘了好多搞笑段落呢……)。

  ●感觉还行,没那么好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一):观点过强

  不知道是不是美国化太重了,呵呵。《礼物的流动》就没有这样带过强的价值倾向。

  比如说,在房屋格局改变前,同性同龄经常通过串门聚在一起,不见得需要只注意这里的没有隐私、性别中心。实际上,为什么不看看公私分开,公共性活动占主导呢?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二):阎云翔真俗啊

  死抓住泛滥的表观概念不放,什么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农村的对比,稍微细一点看,都涉及现代权力模式的形构嘛;什么个人权利的兴起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进入,实际上,没有公共性哪里有什么个人权利,消费主义能进入说明这种所谓个人根本不是现代权利主体。

  在这方面,比甘阳之流还不如,倒是和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几分相似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三):读书分享会记录

  书中写了很多日常经验

  现行很多社会理论是来自西方的,不能全部应用

  个人 国家 社会

  关于家庭的理解:社会功能论

  缺席的个人

  “私人生活”和个体视角

  国家对私人生活转型的作用

  1949年起,大集体,政治运动,把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消解

  后集体化时期,国家从地方社会撤离,公共生活的衰落

  法律政策,新的家庭关系 eg 婚姻法,计划生育

  家庭伦理➡️社会主义道德观➡️市场伦理 无公德的个人

  礼崩乐坏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四):学术著作一样好读

  本书荣获2005年度列文森图书奖,作者是位在美国做了近20年研究的华裔人类学学者,他以深厚的专业积累与丰富的调查材料,从中国东北一个普通村庄———下岬村的私人生活史写出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历程。在笔者看来,本书最大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在于研究范式的转变,更在于为历史写作注入了一股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让“个人”成为叙事的主角。婚姻生活、情感世界、家庭冲突、两性关系、赡养老人,等等,这些平淡无奇的琐事,不仅成了学术研究的对象,更忠实记录了下岬村人几十年历史与命运的变迁。看来,历史研究只要有个性魅力,学术著作也一样能够被读者认可和接受。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五):一个村庄私人生活的变革

  近来所看的书是阎云翔的 《私人生活的变革》,像是学位论文,注释,引用文献都列的很清楚,并不难读。作者写的是一个东北村落的30年变化,青年的权利,父权家庭解体,妇女地位上升,极端个人主义和孝道的沦落。

  书中所讲的道理并不高深,例子也很平常,似乎除了在一个村子呆了很久之外,这文章没什么难度。但我觉得最可贵的就是他写的这其中关系,将现象和原因准确区分了开来——这并不容易做到。比如,在那个村子里,儿媳妇地位上升往往和虐待老人有密切关系,如果不小心,很容易会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但这其实是两个并立的现象,并不成因果。而且指出,引动父权衰微的源头正是公社时期的集体生活,这是我从前没有想到的。

  书最后的忧虑就是孝道沦落和个人主义的膨胀,在相对贫穷的农村,这必然带来两代人的痛苦和绝望,作者说,我不知道将来两代人如何和谐共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私人生活的变革》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