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成吉思汗的意愿》观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07 07:32: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成吉思汗的意愿》观后感摘抄

  《成吉思汗的意愿》是一部由安德烈·博瑞索瓦执导,爱德华·安达尔 Eduard Ondar / 斯蒂潘尼达·博瑞索瓦 Stepanida Boriss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吉思汗的意愿》精选点评:

  ●这些蒙古人真是奇怪,也不争房子也不争地的,单纯的杀来杀去,有意思么?

  ●难得给一个片子这么高的分

  ●相比《蒙古王》缺乏大气,剧情流畅性不强。对于铁木真的刻画明显不够深入。

  ●难以理解 两星半

  ●俄罗斯视角 很有意思 btw 成吉思汗就是蒙古人 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俄罗斯人 他的后人分别融入了俄罗斯 蒙古和中国 and 他的文化传人是毛熊

  ●文化的交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根据《蒙古秘史》记载扎答兰部血统源于兀良合氏,即林中百姓布里雅特族,电影里扎木合却成了斯拉夫人…然后铁木真与扎木合结拜安达是在某高举十字架的东正教神父监督下,更是令人无语。战争场面还行。

  ●看样子这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铁木真了。真是扯淡无极限了。这个日本人是宣扬民族仇恨?没有这日本人这片子一点没影响。再说这乃蛮明显是汉族用语,其实就是历史畏兀儿,人家那时候已经伊斯兰化了。再说这个神父我怎么看着怎么这么想笑。基督教当时影响不及佛教。现在喇嘛教已经改变了一些蒙古原始的萨满

  ●不知道说什么。

  ●幸亏是真实的历史片,不了这么血腥我可受不了!人物关系和情感都是靠猜了。这么长的电影最后结局也是留给人深思……想象成吉思汗到底怎么想的。。。

  《成吉思汗的意愿》观后感(一):俄国人眼中的成吉思汗

  影片展现给我们一个嗜杀成性的成吉思汗,并没有把他拍成英雄,有点意外,但一想到通篇都有一个约翰神父贯穿其中,其实俄国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就应该是这样的~约翰神父想用上帝的力量停止草原的杀戮,本以外是俄国宣扬宗教的狭隘影片,谁想影片最后,中国人出现,教导成吉思汗的儿子,士勇而不嗜杀,最后种下一棵小树,把蒙古秘史交给约翰更是意味深长~说道树影片开篇就是成吉思汗和小伙伴们玩耍,后来祈祷,征战,最后成吉思汗亲手杀死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巫师也葬在那棵神树上,影片最后由中国人亲手种下小树,可以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成吉思汗的意愿》观后感(二):看着实在没啥意思

  看样子这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铁木真了。真是扯淡无极限了。这个日本人是宣扬民族仇恨?没有这日本人这片子一点没影响。再说这乃蛮明显是汉族用语,其实就是历史畏兀儿,人家那时候已经伊斯兰化了。再说这个神父我怎么看着怎么这么想笑。基督教当时影响不及佛教。现在喇嘛教已经改变了一些蒙古原始的萨满教。最后还是没办法回避中国在这里的影响。这个中国人算是点睛之笔。但是真懂历史。就会明白中国对蒙古历史远比这电影大的多。只是这是俄罗斯拍的,没办法用中国的视角就是了。想想元史可是用汉字记录的。就像电影中的橙子,中国的元素已经化作日常生活id一部分。看看穿的衣服。看看盘扣。喝水的瓷器。中原严禁铁器流入游牧民族。但是走私严重。古时候盐的走私也是。蒙古继承匈奴,和中国人打了多少年了,早就互相影响了。

  《成吉思汗的意愿》观后感(三):俄罗斯的成吉思汗

  我看的名字翻译为成吉思汗征服者传奇。

  服装看着不错,同一军中服装也各有不同,但没有看到类似连枷之类的特色兵器,主要都是有点印度风的弯把弯刀,似乎有一把清朝的牛尾刀,不确定看得啊对。

  千军万马场景和好莱坞相比另一种审美,俄国、波兰的战争片骑兵部分我以为胜过好莱坞。总有一番长枪冲刺的感觉,临近却又有掷出长矛的镜头,不知道是否正确。射箭显示为地中海式射箭手法,显然细节不具有代表性。

  音乐也蛮好,蒙古风格,就是觉得呼麦用得太多了,蒙古音乐也是很丰富的。

  几段成吉思汗的成长史,丧父,结义,立扎撒等等,不适合电影的镜头语言,完全没有感觉。

  用扎撒大于旧习俗来表现成吉思汗崛起的内因可以接受。重视兄弟感情之类的属于艺术需要的美化,可以接受。

  虽然蒙古族此时刚形成,人种很杂,但看到一些主要人物金发碧眼不习惯。

  还有为什么乃蛮部落要加一个日本人呢。中国功夫放进来做什么用。当时宋朝的汉人在吗这么打扮?作为俄罗斯的电影放一个苦难的基督徒很正常,但当时乃蛮估计是景教,没什么体现。

  全剧通过一些大事件表现成吉思汗的崛起,剧情上没什么吸引力,场景的视觉刺激还不够。但作为俄罗斯人心目中的成吉思汗一看,同比中日蒙几国的片子,可以参照看看。

  此外,我想到俄罗斯人做的游戏金帐汗国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成吉思汗的意愿》观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