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10年》是一本由万希润著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ARS10年》精选点评:
●非典期间的医护人员真的很伟大! 但是这本书是每个人的回忆录,每个人写的都不多,太过笼统,出本书没什么必要,再深刻点更好。
●这本是协和医生非典回忆,每篇三四页,尽管偶有亮点,总体不系统不深入参差不齐。十多年过去了,政府应对的得失、医护战线、病原的研究和治疗方案的演变,太值得用一部书来好好挖掘了,可惜似乎迄今并没有与之相匹的作品出现。书中转载的三联周刊的一篇文章不错。
●贵在很真实吧,前面一两篇挺有价值的,但总体来说有点记录日记式了,流于表面,其实更想看深挖一点的东西。
●又是豆瓣书评第一人,10年前硕士1年级,在家休息,不许返校,每天都在写论文,踏上一条不归路啊。。这本协和医院大夫的回忆文章合集,把我带回了那个年代,看看的确有很多感慨。
●想不到当年看过的书,今天又重新浮上心头。。死神来去自由
●作为医生,看哭了,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既然是回忆,作者选取了医生,感染者,相关工作人员这几个群体,但占大多数的仍旧是医生,而且是协和医生的回忆。而协和的这些医生也并不都是亲历者,很多也并没有直接冲上一线,谈的也只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医生们虽然医术精湛,但文字能力太一般,让这本书除了题材以外几乎没有可看性……而且编排也没有逻辑性。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这些走过2003春季的人永远不去遗忘。
●文字一般,但优点在于都是亲历者的真情实感,其中的真情令人感动。中间几篇有点行货,而且协和的医生居多,覆盖面小了些。最后康复者的回忆也很感人,可惜少了些。还有想说的一句话是:SARS这题材可以拍非常好的纪录片吧,但好像没怎么见到。
《SARS10年》读后感(一):非典医生回忆录
文章的主要由协和的医生在 SARS 十年之后的会议录组成, 主要是以个人的视角来回忆的. 质量不如我自己的期待. 主要的缺点有:
1. 视角比较单一, 主要是医生和护士. 其他角度比较少.
2. 征文感强烈. 略有有点战胜方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感觉.
不过虽然有上面的一些缺点我还是推荐这本书, 因为现实的力量. 里面讲述的那些事情即使隔着时光依然能轻易触动我的心. 下面是我一些印象深刻的.
1. 病重的王晶护士气管被切开. 但是每次换药都会在纸上写下谢谢给照顾她的护士. 这一段是在一个护士日记的里看到的. 我以为后面几天可以看到王晶痊愈, 没有想到第二天的日记就写着王晶护士不幸去世.
2. 妻子新婚后祸患癌症之后又感染非典, 被送进了永远出不来重症病房. 而且因为 SARS 去世之后会被直接火化. 丈夫送进去之后就再也见不到.
《SARS10年》读后感(二):典型非典记忆
疫情渐渐退去,隔几天副校长会露天开个会通报情况解答疑问,同学们闹着要出去。理由五花八门,一个男生说夏天来了没凉鞋穿要出去买不然热死了,大家哄笑着支持。终于,提出各种生活琐事不再是无理要求。
书中很多人都怀念那段时间人们对医生的尊重以及和谐的医患关系,尤其是10年后,当他们在微博上转发着各种医生被砍事件的时候。难道只有恐惧才让人们互相依赖?
《SARS10年》读后感(三):现代医学的无力-《SARS 十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读后感
现代医学的无力
所以碰到像非典或是新冠肺炎等急性传染病时,个人身体素质和抵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平时应该多想想怎么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及个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医患关系
所以去看病也是有风险的,你毕竟不知道给你看病的这个医生的水平和医德怎么样? 平时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储备一些基础的医疗常识和知识。关键的时候还是要靠个人自己来判断,不能把自己的决定权交个医生。不能迷信医生和科学。
非典为新冠肺炎提供了经验
01
—
医生们也讲了防护服相关的细节。
书中还有很多发生在非典期间病房内外感人的故事。
总体评价3.5星,不错。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版中的页码:
02
—
1:“公共卫生专家其实是第三批才上场的。”在中国疾控中心办公楼接受采访时,曾光提醒我们仔细回顾一下2003年媒体与公众关注度的变化,#226
2:SARS以后,卫生部牵头组建了一个全国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这个平台的控制中心就在国家疾控中心。#305
3: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上面,美国CDC则拥有极大的行政权力。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可以调动国内一切资源,法律也赋予他们在必要时候关闭一些重要的部门和机构的权力。#343
7:出了更衣室,我们在走廊上套了两层鞋套,戴上两层手套。我们来到一扇门前,上面赫然写着“您即将进入半污染区”。进了这道门,护士长交待说:“一会儿你出来的时候我不能出来送你,一定记住每出一道门所有穿戴要脱掉一层扔在门口的污物桶里。”#740
03
—
04
—
16:为增强前线战斗力,医务处通知我连打了两支胸腺肽,这药在当时千金难求,有人甚至不惜冒险作假,以至于在后来奔赴中日SARS一线前的体检结果中发现,我的白细胞比例严重倒置,单核细胞>60%,中性粒细胞不足30%,药效强劲由此可窥一斑。#1384
06
—
16:为增强前线战斗力,医务处通知我连打了两支胸腺肽,这药在当时千金难求,有人甚至不惜冒险作假,以至于在后来奔赴中日SARS一线前的体检结果中发现,我的白细胞比例严重倒置,单核细胞>60%,中性粒细胞不足30%,药效强劲由此可窥一斑。#1384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感染、毒品和吸烟:公共卫生案例实录
近年读了1065本书,挑出33本5星好书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9年读过评过的293本书
本号127个书单1127篇书评的索引(截至2019年12月31日)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搜索本号的最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