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季羡林谈写作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1-30 00:4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季羡林谈写作经典读后感有感

  《季羡林谈写作》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谈写作》精选点评:

  ●标题略宽泛,让人产生名不副实的赶脚。

  ●2017.94 题目倒不如叫做《季羡林谈散文》,很多篇是为散文正名。书中多次指出,鲁迅说过写通写好文章就是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在散文写作中,提到了要惨淡经营,注重文章结构,还有从身边琐事着手,都很有道理。附录的两篇散文确实在写实、写真,有趣生动。还有倡导古典文学,以及阅读诗歌和史记,受教了。

  ●虽然书名是谈写作,emmm为了主题凑齐这些序也是不容易,惨淡经营这个主旨在不同的序中都有提到,凑在一起就略显重复了。“要作花样文章去,非多记古典不可。”并没有什么捷径啊。

  ●先惨淡经营,再返璞归真。 重结构,有节奏,修词句,情至上。 多阅读,多揣摩,多观察,从琐事中感悟,再把感悟文辞优美的记录下来。

  ●翻着看的,作者对散文的一些看法

  ●读到《赋得永久的悔》,很感动。

  ●有些启发的是谈东方语言和禅宗的言外之意的部分

  ●谈散文的章节非常吸引人。有趣的是,全文用第一人称写作,感觉他在那个时代思想很前卫。

  ●一般

  ●写作内容必须真实 这是这本书教会我的 比起许多文章为了点击率而吸引眼球的不实内容 真的是太轻率了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古人的作词炼句 反复琢磨 力求最好 很佩服这种作文的认真态度 学习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一):惨淡经营

  惨淡经营是我对这本书的最大印象,季老在书中多数提到。说实话,我还不是很懂这四个字的含义,感觉上有从战略上重视它,从战术上轻视它的意味。

  这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书不是由季老直接写成的,而是由编辑收编的季老在各处谈到过写作的文章。很多文章要表达的内容都有所重复,可能是季老要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吧。粗粗地看了一遍,印象不是太深了,似乎要回头再翻一下。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有气势的结尾,这些论述我还记得,而这些也是我从小学开始就知道的事情。也许很多真理都是这样吧,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要做到还真的不容易。

  对季羡林不太了解,只是感觉是个有学问的人。手头还有一本谈国学的书,待研读后可能会了解的更多些。

  对于这本书,毕竟是出自名家之手,读读无妨,但是千万别以为读完就可以变成文学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二):文得学养

  基于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目的,买了这本书。阅览过后,虽有一点失望,但却收获一点惊喜,但总的来说还是惊喜大于失望。

  首先,这并不是一本写作技巧书。幻想这季老能把他写作的感悟全部写出来,又或者在书里会得到他老人家手把手教你写作的结果,那是不现实的。这只是一本季老论写作的书,只是季老把他对写作的一些想法表述出来。而这些仅仅是编辑把季老关于写作或和写作沾边的收集在一起,汇成册子而已,并非季老有目的性的以“写作”为中心的论述。因此,未免令人有所失望。

  但是,令人惊喜的是,对于一个从未接触季老的文集的人,从中却能感受到季老的为人,季老的治学态度,季老的人生历历程。“文得学养”是季老的一个观点,意指,文是用来载道的,作者要有深厚的学识,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达到“文质并茂”的境界。我用此句来形容我看书时对季老的崇拜,如此返璞归真而又引人入胜的文章,平淡却不流于乏味的表述,正是季老的功力所在。

  看文能知性格,季老是一个低调的人,一个实在的人。书中所录之文,处处能见季老的自我反省和谦虚,所谓笃实敦厚。浸淫文笔几十载,细细述起事来,从容不迫,娓娓动听,所谓挥洒自如。书中对写作的技巧,有一句最为核心:“简练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培养自己的写作技能,季老认为,需细致观察生活,有空背诵名篇,在简练摩中逐渐成长。

  如此好文,我读得过于匆忙,可能再翻读一遍后会更有体会吧。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三):洗澡的时候读完的书

  对这样的老先生有盲目地崇拜心理

  又是相熟的朋友推荐的人

  于是买了他几本书来看

  在热气腾腾的浴室里面

  读完了谈写作

  这不是一本为了写而写的书

  只是一本为了出而出的书

  书里面的内容有许多是重复的

  但字还是好字的 

  只是编书的人将季老在各处写过关于写作的文字都拿来放在一起

  便成为了《季羡林谈写作》

  坦白来说,这并不是对写作或人生有惊骇的影响的书

  不过也许是因了阅历的关系,我才看不出其中的惊骇吧

  说道帮助,那一定是有的。

  时常比对着自己写的每一句话每一篇日记也好随笔也好书评也好

  不要有这书中所说的弊端

  自己创造的,奇怪的修辞,用起来是很得心应手的。

  在学校的作文里应该叫做了病句,但是对于独立写作来说,是风格。

  这些年,加上谈写作这书和其他的阅读渐渐明白,以上的话是不对的。

  愿意以严肃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文学的人

  首先要学会的是正确的作文方法。

  就好像为什么小孩子在学校里要学习文章的起承转合一样,基础是要正确而牢固地坚持的。

  这是季老告诉我的第一件事。

  书的背后是摘录的话,有一句我很喜欢。

  大抵是说,在没有被感动的时候是不可以写作的,不然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你当时的文思一样,晦涩而没有生气,同样也不能够打动别人。

  没有写作的灵感应是培养在生活中敏感的心

  而不是硬要把麻木的心捏酸,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是这一代许多人的短板。

  这是季老告诉我的第二件事。

  所以说了,此书不太好读,不容易进入也不容易坚持。

  但是收获还是有一些的。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四):“炼字炼句炼篇”写好文章的三大法宝

  “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这是很多写作者的理想,都想如杜甫转世,信手拈来的写出一篇好文章。可是季老却告诉我们“信手拈来的妙文是在长期惨淡经营的基础上的神来之笔”。好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但是其背后是写作者的一片匠心,煞费苦心。

  大师已逝,风范长存。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这本书收录了季老关于写作方面的文章。他在书中告诉我们好文章就“意匠惨淡经营中”来的。需要讲结构,讲节奏,再三推敲,一丝不苟,认真的炼字炼句。

  炼字炼句

  大家都知道要想文章好就要有好句子,句子要好,则必须得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字眼”。书中季老举了几个“炼字”的例子。如唐朝诗人贾岛做了一首诗,诗里面有这么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好以后,他觉得第二句里面的“推”字,念起来不够味儿,想改成“敲”字。仔细琢磨到底用哪一个字更好些。后来觉得“推”字太低沉,不响亮,一改为“敲”,全句立刻活了起来。我们现在常说“推敲”就由此而来。又如宋代大散文家王安石写一首诗,原来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他觉得不好;改为“春风又过江南岸”,他仍然觉得不好;改了几次,最后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来是形容词,这里却改为动词。一字之改,全句生动。再如咏早梅的诗:“昨夜风雪里,前村数枝开”,把“数”字改为“一”字,“早”立刻就突出了出来。从诸多合用的字中挑出这个“字眼”的过程,便是“炼字。要想写好文章,就得从炼字炼句开始。

  炼篇

  光是炼字、炼句是不是就够了呢?季老觉得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炼篇还要在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选用上,狠下功夫。人们都说万事开头难,文章的开头也是要细细思量。开头好了也并不等于整篇文章都好,炼篇才刚开始。在以下整篇文章的结构上,还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整篇文章一定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要认真对待,而且要有一个中心的旋律贯穿全篇,不能写到后面,忘记了前面。文如看山不喜平,有变化而又完整,谨严而又生动,奇峰突起而又顺理成章。

  写作是新时代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了,但写作并不象大家想得那么轻松,特别是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象季老说的一样,好的文章一定是从“惨淡经营”中得来的。 “炼字炼句炼篇”就是写好文章的三大法宝。

  作者简介:米米莉娅。14岁小帅哥的中年少女心辣妈。混迹网络十几年,有深度的理财达人,真诚的阅读推广人。微信公众号:财上眉梢 欢迎与米米交流阅读与生活

  《季羡林谈写作》读后感(五):#写好文章,除了多读多念还要再加上深度思考。

  文/叶小键

01

  叶圣陶的这本《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让我理解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近日在阅读《季羡林谈写作(2016版)》对于写作这件事有些感受。

  《季羡林谈写作(2016版)》主要是在写他写的散文、小品文、游记,自然、洒脱,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季羡林有佛学的知识和从小的写作投稿,这二者的结合,让他的文章有禅意。对于写散文或是文章比较有禅与佛经意义在里面。

  季羡林主要是写散文为主的大师,目前我没有在写散文,所以就我阅读其他有感受的地方与您分享:

02

我们只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季羡林 《季羡林谈写作(2016版)》

  我觉得是真诚的写作就是认真二字,我记得罗永浩在演讲集《生命不止,折腾不息》这本书里有一个照片是他写到,"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认真要写文章,是一件对自已的承诺,是否对其他人有责任是一回事,但是对自已有下承诺要完成它,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只有自已知道。

  真实的写作或是创作或是写散文,因为真实的写出来的文章会贴近读者之间的距离,因为你写的文章会非常的接地气,让读者产生共鸣这个事情或是这种心种我也曾有过。

  为什么要真实的写作呢?因为真实的写作一方面是疏整自已的思考深度,另一方面是整理自已的阅读心得,或是看到生活有所感悟。

  真材实料的写文章则是对于生活的认真深度的思考。

  阅读他人的文章也是如此,打动你的心也是文章里真实情感。 而当你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或是深度思考后的文章,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

03

想要写好文章,只能从多读多念中来。季羡林 《季羡林谈写作(2016版)》

  写作上的大师如:季羡林、叶圣陶、梁横都是如此的推崇要阅读。

  比如上级要求你做一份给予客户的ppt报告,有制作经验的你便会很快可以上手完成。

  而这个经验怎么来,就是平时不停的累积与创作。 累积则是不停的公开发表,(如同简书发布) 创作则是不停的写作(固定写作)

  那么你要有素材库才行,所以阅读是建构你的素材库,让你的生活累积材料。

  创作文章要有素材库,怎么收集素材库。 不停的的投入写文章的这个创作里,同时也要阅读许多好的文章或是书。

  看到好的文章拍照转存下来,或是写笔记。

  我个人为例,以前读书是看了就算了,或是在书本上画线如此。 因为想要深度思考,决定要写读书笔记才有所不同。

  同时也把阅读书本有所心得,整理处理后,公开写作,与读者分享。 持续大约363天,感觉下来有所不同。

  我觉得还要加入深度思考与输出,才会写好文章。 写文章是创作文章,阅读是基础的养分。

  深度思考是阅读后写文章或是生活感悟中最重要的原素之一。

本文总结

  我觉得真材实料的写文章则是对于生活的认真深度思考。

  升级你的写作能力,就是多读多看多深度思考多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季羡林谈写作(2016版)》个人不推荐你阅读,推荐阅读《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季羡林谈写作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