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言》是一部由雷蕾执导,雷蕾 / 杨雨润 / 杨子潇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讳言》精选点评:
●阴暗,压抑,观感极其不适,也许这就是这部短片的目的吧,让我们体会被性侵的孩子内心有多痛苦。
●我们。生活。本来就是残缺。请善待每一个孩子。
●Anthony Trollope:「沒有故事要說的人,是最快樂的人。」
●茕茕独立,孑然一身。引人反思。
●很有想法,很有力量。性教育在今天的中国还是没有推广开。
●牛逼
●画风好
●看得心惊
●拿開你的髒手!閉上你的臭嘴!對施害者永不諱言,你想坐牢嗎?!
●身為一個生理女性,我一直不明白:如果穿裙子引人瑕想,為什麼不可以穿褲子?男子憑什麼規定女子穿著不方便活動卻方便脫去的裙裝,卻稱之有禮與貞節?是的,真實諱言無所不在。
《讳言》影评(一):你嫌孩子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一个短发小女孩趴在窗边独自望着操场。
一群活泼的小孩正在操场上欢快地玩游戏。
有的人在跳绳,有的人在拍皮球,有的人在丢手绢。
拍皮球的声音啪啦啪啦的响着,渐渐,皮鞋发出的脚步声掩盖了球声,一个穿着黑外套、白衬衫的成年男人走到了小女孩的身后。
这个成年男人是女孩的老师,他坐在小女孩的身边,亲热地和她攀谈。
突然,男人的大手沿着红色的书桌,缓缓伸向小女孩。
男人的手开始变成黑色,两只黑手不停在女孩的肩膀、腰上游走,抚摸,最终伸向小女孩的粉色长裙。
而小女孩,因为害怕而埋着头缩成一团,四周慢慢被黑手染黑,但她……不哭不叫,不发一语。
这个看得人压抑的片段就出自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三位学生雷蕾、杨雨润、杨子潇的毕业作品——
《讳言》
本片在雅典动画电影节上一鸣惊人,成功提名动画短片单元,还入围了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动画界奥斯卡)。
导演雷蕾说,之所以会关注到性侵问题,是因为在创作早期剧本时,被儿童性侵案件触动了,单纯地想要做一部有关儿童性侵的作品,作为一个自己宣泄愤怒的窗口。
回忆一下,从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到三色幼儿园事件,再到今天的高岩,“性侵”这两个字在这一年几乎没有远离过我们。
随便一搜,类似的悲剧就有一大把:
2018年3月20日,河南12岁留守儿童遭性侵 嫌犯落网被判八年。 2018年4月8日报道,衡阳市衡东县新塘欧阳海小学教师罗某初步招供睡了20 多名小学女生,已被衡东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2018年4月9日报道,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现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语言学系主任沈阳被实名举报于20年前在北大教书期间曾经性侵一位名为高岩的女生。事实上,性侵害案件的隐案率是1:7。也就是说,如果成功揭露了一起性侵害案件,那背后可能有7起不为人所知的性侵。
这部画风荒诞剧情恐怖的黑色动画片,其“底色”就是由这些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所调成的。
01
比性侵更可怕的,是二次伤害
本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更多的关注到儿童被性侵后所遭受到的二次伤害。
在小女孩遭到老师的性侵后,脸上的表情从不解变成恐慌,她可能还不明白老师对她做了什么,但这个世界在她眼中已经彻底扭曲了。
她变得独来独往,看着身边的同学玩闹却无法融入;
她走在街上,看着每一个陌生男人,都觉得害怕;
而坐在那个充满噩梦回忆的教室里,书桌、黑板都变成了可以吃人的怪兽。
女孩回到了家,这个曾经对她来说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但踏实的感觉已经找不到了。
台灯上、桌子上、窗帘上,整个房间都长满了眨动的眼睛,阴森又诡异,就像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在她的家里监视着她。
无处可逃的小女孩用手将自己紧紧圈住,但依然避不开背后的议论和眼神的“凝视”。
她越来越沉默寡言,变成一滩可以随便揉捏的泥,为了掩饰自己,世界是圆的,她就变成圆的;世界是方的,她也变成方的。
最后,女孩变回婴儿,化成一滴落在地上的蓝色眼泪。
在本片的彩蛋中,同样的黑影又像一条毒蛇,缠住了操场上的另一个男孩。
这样的悲剧从来不会停止。
《素媛》中的小素媛,性侵导致8岁的她终身残疾,不得不安装人工肛门,终身都要和便袋一起生活。
《不能说的夏天》中的白白,被教授性侵,事发后白白所承受的,是漫天的舆论攻击。
《嘉年华》中的孟小文、张新新,不仅受到伤害求告无门,还要被权力压迫和扭曲。
性侵的受害者,不但不被理解,甚至更被歧视,同学议论纷纷,父母脸上无光选择隐瞒。
道德审判、舆论攻击、心理恐惧,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压得受害者在这个世界永远抬不起头。
所以,本片中的小女孩选择了自杀。
还记得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吗?
林奕含在高中时被语文老师性侵,当时的她还不完全的知道“性侵”的概念,而他的语文老师,对这种行为,是这样跟她说的:“我们没有做不对的事,你不能责备我的爱,也不能责备你的美”。
懵懂的林奕含接受了这种说法,并在此后的十几年人生中再也没有走出阴影。
直到26岁,林奕含才鼓起勇气把儿时的这段噩梦经历出版成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在这本书出版短短两个月后,林奕含再也不堪忍受抑郁症的长年折磨,在卧室上吊自杀。
而这次,是她的第四次自杀。
无论是林奕含,还是本片中的小女孩,她们的人生原本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可能,可是因为性侵,全都毁了。
在这些悲剧中,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性教育的缺失。
02
别让性侵成为“性启蒙”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书里,房思琪曾向父母含蓄地暗示及试探时:
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矿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讳言性,但性不会远离孩子。
性心理学家蔼理士一百多年前曾说过:“性的启蒙工作应于何时开始,或怎样开始,也许成为问题;但是这种启蒙工作的非做不可,非仔细与谨慎去做不可,是再也不能怀疑的了。”
这句话,很多父母至今还不明白。
去年,微博的营销号恶意歪曲《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内容,这也引起部分家长投诉性教育读本过于直白赤裸,导致教材被回收。
这些内容,尺度太大?
“我从哪里来的?”
“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垃圾堆里捡的。”
很少有父母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能如实坦白,因为他们羞于说出口。
但是对于小孩来说,这不过是1+1=2的事。
你觉得尺度大,是因为父母用成人的性观念去脑补了插图的内容。
不客气的说,所有缺乏性教育的儿童,其父母都是失职的。他们始终不明白性教育不是色情,它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教会孩子拒绝。
无论是本片中的小女孩,还是林奕含,如果她们在童年时,她们的父母能告诉她“无论是德高望重的老师,还是父母的叔叔朋友,不管谁碰了你的身体,你都要勇敢拒绝她”,或许就可以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了。
但最终,性侵成为了她们的“性启蒙教育”。
讳言性,远远比谈论性更加可怕。
- FIN -
※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首发于公号:小鲜电影
xiaoxianmovie
《讳言》影评(二):错的是施暴者,吃尽恶果的,却是受害者——观影:《讳言》
文/Alex
五分半钟的短片,能传达什么?
最近有三个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站了出来,用手中的笔,画下了很多人不敢触碰的话题——校园性侵
这部只有5分半钟的短片,却入围了2018年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毕业短片单元、2018年雅典动画电影节的动画短片单元——
《讳言》
影片一开头,一片青春的气色。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正在操场上快乐地玩游戏。
有人在击鼓传花,有人在打篮球,有人在跳绳。
教室里只剩下一个小女孩,孤独地坐在座位上,眼巴巴地看着外面的同伴小伙伴,她也想参与其中。
咚咚咚。
这是外面同学们拍打篮球的声音,也是过道里毛骨悚然的脚步声。
一位穿着黑色外套、白色衬衫的男老师鬼鬼祟祟地走了进来。他笑嘻嘻地走到了小女孩旁边,拉开凳子,坐了下来。小女孩被吓了一跳,连忙把手从窗户旁收了回来,像上课时一样坐得端端正正。
教室里,只有她和旁边的的男老师。
刚开始,男老师嘴里不断地说着话;眼看小女孩没有任何抵触,他边开始把手慢慢地伸向她。
从肩膀,到脖子,到裙子,再到两腿之间;男老师的手,也从白色,变成了黑色,就像怪兽的魔爪。
这双魔爪,残忍地攫取了小女孩世界中的彩色。
事情发生后,小女孩的世界变得凌乱不堪。
上课看黑板的时候,白色的粉笔字,在小女孩看来,都会变成老师那张不怀好意的嘴,最后变成一只黑大手。
当时老师,就是这样先用各种言语来哄我,然后再把手伸向我的啊。
明明周围什么都没发生,但是小女孩的内心却不断地产生了怀疑。
同学们依然像平时一样,上课写作业,下课就成群结队一起去玩。但在小女孩看来,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事,所以三三两两在讨论。
她不敢跟同学们一起玩,更不敢跟他们说自己的事情。
她越来越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这种事情真的太不光彩了。
小女孩还开始变得非常敏感。
走在路上,迎面碰到的每一个男人,她都觉得对方就是对自己施虐的男老师。她拼命跑,想摆脱这个坏人,但是一扇门后面又有一扇门,她怎么都走不出这个无底洞。
无论是上课,还是跳绳、玩游戏,小女孩都无法找回之前的快乐,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天的痛苦。
让她受尽折磨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痛楚;还有来自外界的二次伤害。
当她鼓起勇气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妈妈同样很无奈。她只能抱起自己的女儿,用双手捂住女儿的耳朵,希望她能暂时逃离外界的闲言闲语。
但是,外界怪异的眼光会穿墙,每时每刻跑进小女孩的家里,盯着小女孩的一举一动。
就算躺在了妈妈的怀抱里,小女孩的恐惧依然如影随形,丝毫没有减退。
对于小女孩来说,外人的怪异眼神、闲言闲语,甚至比那件不光彩的事情还要可怕。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改变了她的家庭,全家福少了一个人,妈妈和她,现在连电话都不敢接;
这件事,更改变了小女孩自己。
被恐惧、孤独、压力支配的她,渐渐觉得自己不“正常”。
她想尽一切办法,要融入团体,让自己看起来“正常”。
她被无数双手包围着,慢慢变成了一摊可以随意捏造的肉,一时变成长方形:
一时变成三角形:
一时变成圆形:
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跟别人“一样”,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
恶魔男老师摧毁了小女孩的整个世界,周围的闲言闲语又像尖刀一样,一刀一刀毫不留情地反复刺向小女孩的伤口。
对于受害者来说,外界的一句流言蜚语,都足以成为压块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影片最后,有一个彩蛋。两个小男孩正在快乐地玩着蓝色弹珠球,而一只相似的黑大手,又一次悄悄爬上了其中一名小男孩的腿上。
也就是说,性暴力面前,男生同样不能幸免。
短短五分半钟的影片,讲述了一名天真无邪的学生,如何一步步被恶魔侵害,又是如何一步步被外界的二次伤害击垮。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完全的虚构,而是真真切切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从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到举报北航教授陈晓武的罗茜茜,再到今天的高岩,她们都在承受着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性侵,就像是现代社会一个躲在黑暗角落的恶魔,一出手,就足以摧毁受害者的整个人生,挑动整个社会的神经。
受害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躲不过的,还有就是外界的指指点点。
穿那么骚,活该你被骚扰;
喝那么多,你不被性侵,谁被性侵;
看看你,不检点,太脏了。
错的,永远都是施暴者;但承受残酷后果的,却只有受害者
更让人心寒的是,美国最大的反性侵组织RAINN调查显示,70%的性侵案都是熟人作案。
也就是说,你永远不知道,身边的对象、好友、亲戚甚至是家人,会不会就是隐藏的恶魔。而被熟人伤害,往往会阻碍受害者维护自己的权益。
甚至让他们开始怀疑:我还能是个正常人吗?
身体上,他们遭受着疾病的折磨:17%至65%有过被性侵经历的女性,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比如说对未来失去信心、创伤性体验重现、噩梦等等。
短片的小女孩,就一直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困扰,看谁都像是恶魔老师;听谁说话,都觉得对方在议论自己。
更严重的,还会产生抑郁症的症状;最严重的就是自伤和自杀的行为,其中23%至44%的受害者都有过自杀的念头。
而一些身体上的伤害,比如性传播感染、生育功能受损等等,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比如说电影《素媛》中,被性侵后的小素媛,身体落下了一辈子的毛病,不得不安装人工肛门,终身只能跟便袋一起生活。
受害者受伤程度太重,而施暴者的犯罪成本却太低。
即使是在性暴力犯罪越来越受重视、女性权利不断提升的美国,每1000名强奸犯中也只有6名能被关进监狱。
错的,永远都不是受害者,而是施暴者。
当然,还可能是自以为事不关己但敲键盘敲到停不下来的吃瓜群众。不把受害者当另类,这才是一个人、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bookface,文章略有删改)
《讳言》影评(三):不要让性侵成为孩子的性启蒙
转载,合作,请豆邮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正文:
一年前,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雨夜自杀,她给好友发消息说:
我多希望,在我第一次被强奸的时候,我就已经死了。
她用那本自传体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和自己的死唤醒了一次从南到北的me too 运动。
现在,那些不敢承认性侵的当事人会说,我就是房思琪,或者说我的老师是李国华。用这两个名字说出自己的故事,比直接让她们诉说自己的性侵经历要容易一些。
很多人不愿意坦白被性侵的经历,因为就算公开了,犯罪者也未必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而自己注定会面对二次伤害。
林奕含死后,台湾民众群起破案,很快找到了林奕含当年的补习班老师陈星。 陈星被传讯了3次,证人34人,包括林奕含的心理医生、闺蜜、丈夫与前男友、陈星的妻子与补习班负责人。
113天的调查后,台南地检署公布侦办结果——陈星犯罪证据不足,全案不起诉,舆论一片哗然。
法律完善需要时间,但有一波人不能再等了——孩子。
当下, 我们能做的是打破禁忌,不再——
《讳言》
《讳言》是中国美术学院2017届动画系的毕业作品,创作人雷蕾、杨子潇、杨雨润。
这部只有5分钟的短片动画入围了有着”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法国昂西动画节。
海报中一只大手扼住了小女孩的嘴,小女孩用两只血色的小手拼命挣扎,但无奈,她被无尽的黑色包裹了。
但,动画中的故事远比这幅海报来的惨烈。
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耍。
有的丢手绢,有的拍皮球。
一个短发小女孩趴在教室的窗户向下张望,她没有去参加课外活动,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
这个时候,教室里忽然进来了一个男人(男老师?),他的脸色惨白,穿着黑色的西装。
小女孩不知道如何是好,赶忙收回了搭在窗边的手,紧张的坐在课桌前。
男人的一只手变成了黑色,从指间一直延伸到了胳膊,另一只手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发。
黑色的影子慢慢侵蚀了小女孩的肩膀,她哆哆嗦嗦的攥着拳头,下意识的把两条腿往一起靠了靠,不敢说一句话。
接着,男人的魔爪伸向了小女孩。
她的世界开始变形。
杉姐猜想,这个男人可能以小女孩没有参加课间操来威胁她,小女孩慌张又充满罪恶感的时候,强奸犯利用小女孩的这种心理得逞了。
其实,很多时候,强奸犯并不一定凶相外露,他们可能貌似亲和,让孩子在懵懂失察的情况下受到侵犯。
美国导演珍妮芬·福克斯的真实经历拍成的电影《信笺故事》中:
女孩子因为父母无暇照料,夏令营时老师对她格外关注,让她受宠若惊。
有一天,老师留她在家中吃晚饭。
在老师的称赞和鼓励下,詹妮在不知道性侵为何物的情况下受到的侵害......
《讳言》中的小女孩遭遇侵害后,再看讲台上的老师们都是变形吃人的大嘴,同学们也开始纷纷议论她。
就连大街上也都是魔鬼的手,她怎么跑都跑不出去。
世界扭曲了。
小女孩疯狂的跳绳,她光着小脚丫跳的越来越快,地上是点点血迹。
她开始自虐了。
为什么受害者会给自己更严厉的惩罚呢?
因为,比强奸更残酷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二次伤害。
小女孩无法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再去学校上课,玩游戏,整日躲在妈妈的怀里。
妈妈也没有办法,只能抱着她哭。
虽然家里有墙壁和外界隔离,有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流言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家门。
台灯、沙发、桌子、地毯、窗户......到处都是眼睛。
这些眼睛让她们不敢接电话,不敢走出这个房间。
更让人痛苦的是,父亲也因此离开了他们,桌子上的全家照分明少了一个人。
妈妈也无法保护自己,小女孩只能抱紧了自己。
想象着自己有无数双小手,慢慢把自己包围。
最后,她把自己化成了一块柔软的肉。
旁边人都是方块的时候,她把自己变成方块。
别人是圆形的时候,她马上又把自己变成了圆形。
大家都变成三角形的时候,她又变成了三角形。
她努力的把自己揉啊揉,揉啊揉,她认为只要自己看起来和别人一样,就不会再有人嘲笑她。
她融进集体不为交朋友,只为了把自己藏起来,藏在人群里。
心疼!
但是,不管小女孩怎样努力,耳边都会有议论的声音。
最后,她只能把自己藏进母亲的子宫里,变成了一滴蓝色的眼泪,走向坠落。
影片的末尾还有一个彩蛋,两个小男孩在地上开心的弹玻璃球,黑色的影子缠住了其中一个小男孩的腿。
在性侵这件事上,男孩同样不能幸免。
有一个网络主播曾经在发起过一个话题叫你经历过性骚扰吗。
没想到来了很多人,最让他惊讶的是,这些网友中有一半以上是男性。
有个网友讲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坐公共汽车上学,总是遇到一个阿姨,阿姨要么用下身蹭他的肩膀,要么故意站在后门下车的位置,用胸蹭他抓栏杆的手,还有一次,索性坐到他旁边,摸他的腿。后来他长大了,对女性恐惧无比,他变成了GAY。
他们讲着讲着,就开始哭,或者愤怒,整整五天的晚上,这位主播都在不停地安慰着这些在孩童时期被伤害过的人。
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那些你认为永远都不会发生的事情并不因为你的天真绕路而行。
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曝光的性侵害儿童(14岁以下)案例433起,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27.35%。
被公开报道的案件中涉及的778名受害者中,7岁以下的有125人,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岁。
平均每天7起性侵儿童案发生。
报警率和曝光率相当低,只有1:10。
也就是说,一起案件被受理的背后,是10例受害者的沉默。
很多人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她将接收到这样或那样的声音:
穿那么暴露,活该你被骚扰;
喝那么多酒,你不被性侵,谁被性侵;
你被强奸了,你太肮脏了。
据说,17%至65%有过被性侵经历的女性,会产生应激障碍,她们对未来失去信心、被伤害画面一次次在脑中重现、做噩梦等等。
更严重的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其中23%至44%的受害者都有过自杀的念头。
那些没有自杀的女孩/男孩呢?
他们总该过的好一点吧。
林奕含在小说中写道: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否则我太痛苦了。
被教练侵犯的香港体操运动员吕丽瑶,依旧每年给教练庆祝生日。她说,我是神经病吗?我不知道。也许我能够把自己也骗倒,对自己说,那件事从来沒有发生过。
这些选择与自己和解的受害者,用欺骗的方式粉饰着曾经的痛苦,她们在欺骗中扭曲着自己的记忆和灵魂,越来越痛苦,甚至崩溃。
还有一些人,她们没有自杀,没有把强奸扭曲成爱情,但她们过的也不好。
曾经有一位朋友,她在中学时期被老师骚扰,虽然强奸未遂,躲过一劫,但她的身体因此永远留下了伤口,她认为自己是残缺的,几年前患上重度抑郁症,经常有轻生的念头,她甚至认为自己配不上好的爱情,每次恋爱她都会为那个男人付出所有,哪怕是多次堕胎。
或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那些被侵犯的人心里的伤口有多大。
这种痛苦,看不见、说不出、摸不着。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不再讳言。
去年,《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被下架,原因是一些家长觉得里面的内容过于露骨,觉得孩子还小不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性侵案被曝光,大家还会觉得这样的书太露骨吗?
去年某幼儿园性侵儿童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性侵未成年人居然变成了性侵幼儿,大家还会觉得这样的性教育太早吗?
当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孩子的身体能得到的尊重和保护吗?
杉姐就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性教育的年代,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我问过妈妈我是怎么来的,那句你是捡来的一度让我有过离家出走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念头。
大学的时候坐火车,旁边挨着一对夫妻,后来妻子睡着了,她的丈夫也装睡把手搭在了我腿上,天真限制了我的想象,我认为他是有妻子的人手搭在我腿上肯定是意外。
结果,我把他的手推下去没多久,他又搭上来了......当我确定了这个男人的恶意,但已经成年的我第一个反应不是报警,而是不知所措。
因为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没有一个人曾教育过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应该怎么办!
有了这样的痛苦经历之后,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性教育绘本:
我现在还不确定万一遇事她的应急反应如何,这需要父母很长时间的努力和思想灌输。
凤凰网公益主编孙雪梅曾在《奇葩大会》上向我们传授了两句儿童防性侵口诀:
我不认识你 你不要碰我
我还没满14岁 你想坐牢吗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意识时,很多坏人是会被吓跑的,因为他知道这个小朋友绝不是一个无知幼童。
我们讳言性,但是性就在那里。
我们认为孩子太小,但坏人不会等他们长大。
让孩子远离性侵,你必须选择开口。
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远离性侵。
再次给大家推荐美国儿童防性侵教学动画。
中文配音版美国防性侵教育动画,短短7分钟科普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