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史》是一本由[东罗马] 普罗柯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秘史》精选点评:
●看完表示没感觉
●这本书才是真正的普罗科比乌斯
●翻译不好
●高三上图书馆读,好骚的普罗柯比..极具讽刺之能事的两面派
●前言比内容有意思多了,正文近似八卦。。。。。。
●《秘史》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宫闱秘闻和对同时代的论述。一方面是因为秘史里面的宫闱秘闻过于惊人以至于未必可信:例如脑袋可以在天上飞的查士丁尼这样的传闻,而且普罗科比也很明确的说明了很多内容是自己在街头里巷听来的,至于是否可信,他自己甚至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普罗科比过于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前述对流言不加辨别的容纳,秘史作为单一史料并没有充分的可信度,必须与同时期的其他史料对照使用。 所以这本书更多的就成为了窥探古典晚期作家/知识分子的一扇窗。 当然了,你瓣上这么多对普罗科比瞎解读的sb,不知道有几个看过普罗科比研究,普罗科比是你妈嗨的“御用史官”啊,拿这本书当单一信史的更是如此,大约是晚期古典那么多史料你都没听说过,就只知道普罗科比的三本书。
●这是一本适合当作资料来用的书,不推荐纯粹拿来阅读。普罗柯比从头到尾都在发泄自己的阴暗情绪,那些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来的想法,在这本书里都被他倾泻于笔端。由于作者情绪化过于严重,本书的思路不是很清晰,可以说是想到哪写到哪。翻译也有一些小问题,读起来不太通顺。
●为了上课才看的。
●
●每一个大帝都是这样:既不让别人活命,也不让自己人活命
《秘史》读后感(一):讲了一个中国人老早就明白的道理
这本书看得很么劲,每一个帝王都是有两面性的,也许他有战略上的卓越功德,但是也很有可能对百姓横征暴敛,正是当然只能将正面的东西,但是你也不用专名出本书还神秘兮兮的讲皇帝的坏话吧,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的。
《秘史》读后感(二):我觉得你瓣壬需要史料学训练
《秘史》的史料价值并不在于宫闱秘闻和对同时代的论述。一方面是因为秘史里面的宫闱秘闻过于惊人以至于未必可信:例如脑袋可以在天上飞的查士丁尼这样的传闻,而且普罗科比也很明确的说明了很多内容是自己在街头里巷听来的,至于是否可信,他自己甚至都没有进行充分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普罗科比过于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前述对流言不加辨别的容纳,秘史作为单一史料并没有充分的可信度,必须与同时期的其他史料对照使用。 所以这本书更多的就成为了窥探古典晚期作家/知识分子自身思想世界的一扇窗户。 当然了,你瓣上这么多对普罗科比瞎解读的sb,不知道有几个看过普罗科比研究,普罗科比是你妈嗨的“御用史官”啊,拿这本书当单一信史的更是如此,大约是同时期那么多史料你都没听说过,就只知道普罗科比的三本书,不是蠢就是坏。
《秘史》读后感(三):史上最雷人的权威注释
抱歉,用了这么网虫的标题,说是标题党也不为过了。
国内的拜占庭学界,一再令我失望,《秘史》上海三联版也不能例外。在阅读中,发现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bug。书中多处注释,只能用“脱裤子放屁”形容。举几个例子:
121,正文:他任命其亲信,一个名叫阿德乌斯(Addeus)的叙利亚人负责管理港口,向在那里停泊的船只征收关税。
注释1:阿德乌斯(Addeus),叙利亚人,受命监管航运事务。
131,正文:当时,有一个名叫阿森尼乌斯(Arsenius)的巴勒斯坦当地人,他曾是皇后赛奥多拉的一个最有用的亲信,虽然他确实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家伙,但由于获得了巨大的权力和财富,就被提升至元老阶层。
注释4:阿森尼乌斯(Arsenius),拜占庭元老,皇后的亲信,巴勒斯坦地方权贵。
133,正文:于是,他命令一个叫利贝留(Liberius)的罗马贵族为亚历山大城总督。。。这其中就包括罗马教区执事长帕拉基乌斯(Pelagius),他作为罗马主教维吉留斯(Vigilius)的使节参与调查。
注释7:利贝留(Liberius),拜占庭贵族,元老,亚历山大城总督。
注释8:帕拉基乌斯(Pelagius),拜占庭教会贵族,罗马教区执事长。
注释10:维吉留斯(Vigilius),罗马教区主教。
142,正文:有个名叫马尔萨尼斯(Malthanes)的西里西亚人(Cilician),是我曾经提到的一个大臣利奥(Leo)的女婿。
注释8:马尔萨尼斯(Malthanes),西里西亚人,拜占庭贵族高官。
。。。。。。
封面上赫然是“陈志强 审校注释”,南开陈教授就这样注释《秘史》?号称国内拜占庭史研究第一人的陈教授,在《巴尔干古代史》竟然引用《哈扎尔辞典》为史料,已是个笑话。在《秘史》中又再次目睹陈教授之不学无术,唯有叹气而已。
《秘史》读后感(四):可爱的普洛柯比乌斯
我觉得普洛科皮比乌斯应该是最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古典历史学家了。古希腊文化传统到他那儿个时代,早就没了前辈那样自由着墨的空间,人文环境更是没得比,他自己当然明白这些道理,“以前的史学家可以写伟大的征服和历史,而我呢?有机会写点歌功颂德的文章,填饱肚子就不错啦”,一股破罐子破摔的怨念,但想想是真的可爱了。再后来又因为写了这本《秘史》而遭受非议,“表里不一”“秘闻爱好者”等等,可能他自己早就知道自己会被后人这样看吧。可话说回来,一个聪明的历史学家的首要任务——在自己的时代活下去,才能保证自己完成著述的可能啊。前人约瑟夫斯就是很好的榜样,如果一味在道德上过多苛求于他,那我们也不可能读到《犹太战争》这样经典的古典战争回忆录了。更何况普罗所面临的编纂工作绝不比《学说汇纂》《民法大全》来的轻松,委曲求全一下,未尝不是好法子。他无疑做的很好。
作为一个秉性正直而传统的希腊历史学家,却被逼着去做宫廷的御用舔狗,当权者查士丁尼一心想要在他的正史里树立文韬武略、千秋霸业的非凡超神形象,却又掩盖不了自己“只是个凡人”的事实,给他失败决策(比如处处给自己的基友贝利撒留挖坑,导致复兴罗马的大业半道而止)擦屁股的脏活儿当然是要普罗这样的历史学家去做了。“坚持查大帝的英明领导,是实现罗马帝国的伟大复兴的保障和基础;每个罗马人都应当紧密团结在以查大帝为领导核心的周围,为美好的罗马梦艰苦奋斗!查大帝是前年才出一个的人才!”(此处有大笑)。普罗惶恐之余,敢怒不敢言,只能昧着良心遵旨照办。不过幸运的是,以前今天的视角来看,结局还好,他一手操刀的《编年史》《战争史》满足了查大帝那名垂青史的小心愿——即使是现代人,提到英明神武的千古名君的头衔,莫非查士丁尼所属。除了把查大帝洗得有点过头之外,基本史实、叙述技巧以及道德内核等方面无疑是他那个是时代史书的模范。而我们可爱的普罗,一个戴着镣铐的舞者,当然获得了崇高的历史学家地位。他的努力,才让今人才有机会在文笔如此优雅的史书里领略六世纪的元老院和罗马人民,慨叹贝利撒留的卓绝远征,为罗马中兴无望而惋惜。
活着的普罗说腻了违心的奉承话,气鼓鼓的他当然不打算善罢甘休,便用市井语言来谩骂一通——“查大帝以八十三岁的高龄善终,承蒙上帝对他的召唤,少了一个祸害人间的撒旦”。“查士丁尼,一个耙耳朵、妻管严,老婆狄奥多拉是个马戏团动物饲养员的女儿,年轻时做过援交少女”。。。。。。这可能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会有的反应,尤其是自己非常不高兴的时候,更何况一个被冠以“可爱”名号的普罗呢?——他当然不能免俗,而这才是真实的普罗、正直的普罗、活着的普罗和我爱的普罗。 秘史和编年史皆出自一人之手,可态度决然相左、细节大相径庭的史书,说明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