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作》是一本由乔治·奥威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要写作》精选点评:
●作家心底都有一个隐秘的动机
●写作是漫长的修行,是历史的镜子,是客观环境里的主观思想。一定有自我、审美、历史、政治四个方面的综合动机。所以我写字,是因为我揭露一些事情,我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样我最先关心的事就是要有一个让大家来听我说话的机会。但是,如果这不能同时也成为一次审美的活动,我是不会写一本书的,甚至不
●董乐山老师的翻译很好,得精髓。喜欢乔治·奥威尔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发人深省的文章。
●2014 4 -2015 4 还真是一年,早上在公交车上读完最后一页。
●其实读过前段
●内容四星,意义十星,建议像红宝书一样人手一本。
●奥威尔也爱毛姆=v=绞刑和为小说辩护点赞!
●前半部分自传性质的小说实在是好幽默有趣,傻包和翻脸23333奥威尔的写作态度让人敬佩,很诚实很无私,深刻的自我反省,丰富的生活阅历,热衷社会构建,所以才被称为时代的冷峻良知的吧。
●我为什么喜欢英国作家==
●午后阅读(后来读了10分钟放弃……)
《我为什么要写作》读后感(一):你为什么要写作??
感觉这本书的序要比内容更具有可看性。
小乔说,是出于公益精神的趋势。四大动机是纯粹的自我中心,审美方面的热情,历史方面的冲动,政治方面的目的。
相比动物庄园和1984,这本提前来看,就算是读后两本书的预热。
《我为什么要写作》读后感(二):乔治·奥威尔的实话实说
这本书名为《我为什么要写作》,其实《我为什么要写作》只是这本书里收录的一篇文章。不过不管是乔治·奥威尔的哪篇文章,语言都很犀利;多么诚实的一个人啊,讲自己所想。看来一个好的作家,至少是个诚实、勇敢的人。
且来看这一段吧“广大人类大约在三十岁以后就放弃了个人抱负——他们几乎根本放弃了自己是个个人的意识——主要是为别人而活着,或者干脆被单调无味的生活压着”。当再有朋友跟我提起小孩的花费是多么大时,或许我应该毫不客气地来上一句:“你还以为你是在为自己活着吗?”
“写一本书是一桩消耗精力的苦差事,就像生一场痛苦的大病一样”,那么写一篇书评呢?一方面是历史方面的动机吧,希望把自己读过的、想过的多少能记录一些,一方面是“自我为中心”的动机和审美的动机;如果哪天有了政治方面的动机,或许写的东西就升华了。:)
《我为什么要写作》读后感(三):摘录
写一本书是一桩消耗精力的苦差事,就像生一场痛苦的大病一样。你如果不是由于那个无法抗拒或者无法明白的恶魔的驱使,你是绝不会从事这样的事的。你只知道这个恶魔就是那个令婴儿哭闹要人注意的同一本能。
然而,同样确实的是,除非你不断努力把自己的个性磨灭掉,你是无法写出什么可读的东西来的,好的文章就像一块玻璃窗。回顾我的作品,我发现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的书毫无例外地总是没有生命力的,结果写出来的是华而不实的空洞文章,尽是没有意义的句子、词藻的堆砌和通篇的假话。
我想从事写作,至少从事散文写作,有四大动机。……这四大动机是:自我表现的欲望。唯美的思想与热情。历史方面的冲动。希望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真正的事实把它们记录起来供后代使用。政治上所作的努力。这里所用“政治”一词是从它最广泛的意义上而言的。希望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帮助别人树立人们要努力争取的到底是哪一种社会的想法。
——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读后感(四):关于那个时代——《我为什么要写作》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我为什么要写作》,我不得不提一下出版社和书名,因为南京大学出版社有一本书名很类似而选的文章却有很大差异的书。我先介绍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这本书,可能以后也会介绍南京大学出版社的那本书。
这本书有一点让我非常的失望,这本书有一个导读,导读里面有一个原注,原注是出自于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这本书里有,可这段话这本书的这篇文章的这个部分里却没有,因为这本书对这篇文章做了节译的处理,也就是说,删掉了很多的段落,仅抽出差不多一半不到的内容来展示。当然,书上是明说的。我想这点还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才好。
在选文方面,我觉得还不错。因为这本书选的文章从三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中后期的都有,但是内容并不是一昧的杂。这本书主要营造了一些经历和体验,以及展示一个大的背景。除了有很多是直接谈到政治,也谈到了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在正文里我感觉第9篇,第12,第13以及第15篇文章最有趣。这里有非常犀利的观点和非常主观的想法,我觉得一句话尤其的有意思:
如果它不能自己说明问题,那它就是失败之作。(如果你看过我介绍的这本书,你会知道这句话里提到是哪一本书)
我想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我为什么要写作》读后感(五):很幸运遇见你,奥威尔
书内容并不如书名,内文分多个短篇杂文及散文,讲述了自己的童年、以及年轻时在缅甸的见闻、关于文学评论、艺术及政治的相关观点等内容,我为什么要写作只是其中一篇文章。
奥威尔的童年过得压抑痛苦,一方面是因为贫穷一方面是个性的敏感与自卑。他被克立克评价为近乎天才的人,他并没有受很牛的教育背景,伊顿公学毕业后十九岁便去缅甸当了五年警察辞职后专门写作,早期的写作水平不怎么样,生活贫困潦倒,后来他以动物庄园和1984为代表作的政治作家身份声名鹊起,然而使他作为一个政治作家优于其他人的独创性的是这个事实:他憎恨政治。
他是一个极为单纯善良敏感的人,可以见他的童年回忆录《如此欢乐童年》。他对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底层的贫困人民有一种强烈的同情心,如《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他花了很长时间才吃力地找到自己的文学个性,动物庄园将文学艺术及政治反讽发挥到极致,这本书我当时读的酣畅淋漓,非常喜欢。他很用心地在描述事实,揭露真相,把极权主义的丑恶本质撕给读者看,因为他本人参与的西班牙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最后被斯大林特务追杀的经验让其最早认清社会主义的集权比法西斯还要恐怖,可以趁热打铁读一下1984,这是一部反极权的超经典之作,放在今天依然铿锵有力!可惜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只活了46年,但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