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一本由(法)卢梭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精选点评:
●最后几页的生平介绍更为精彩
●人老了多可悲啊。。。
●完全不明白这本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是我等境界尚未达到老头子的水平,完全看不懂,为什么这本书居然会出版,居然还会被翻译成中文。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迫害幻想症的老头子在逼逼叨叨。
●我读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吴桐翻译的版本,最开始我觉得是在读卢梭满心的抱怨,可读着读着,便越来越明白,他的处境与心境,他是写给自己的,坦白而真挚,于是反而内心越来越宁静,很多话都很有道理很有深意,尤其是代入感,联系到自己曾经历的苦难,即使程度不及卢梭所经历的百分之一痛。不浮躁的人,才能读懂。
●最后饱含情义怀念华伦夫人的篇章戛然而止,让人读到此处,为这样一个被人误解命运多舛、却天真善良的老年人的一生,而感到一丝惆怅与遗憾。卢梭是一个乡村质朴之人,有这着纯朴的大自然的气息。像我记忆中的爷爷。
●自省的力量。晚年的自我回归本质上缘于对自我体验的重视。每一篇漫谈都有若干处文字于我心有戚戚,像是与自己对话。袁筱一的翻译一方面弱化了文字本身的力量美感,但同时也突出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只是尚存一个疑惑:作为卢梭这样内心矛盾、挣扎重重的人物,从根本上获得心灵的安宁是否有可能?我此前一直觉得,诸如此种人物,内心的不安分是会持续终生的,这才是常态。
●卢梭的遐想录与蒙田的不一样,蒙田是写给别人看的,卢梭则是完全写给自己的。“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再老了,真的是垂死之时,如果我能如同自己所希望的那样仍然身处孤寂...展开
●天哪!这波书是怎么买的啊!天才与怨妇只有一线之隔啊!卢梭这个人,哎烦不烦啊!神经病啊!
●多愁善感、啰里八嗦……
●很贴合自己,当初,还是该多学习,直接念哲学。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一):心酸笔记
一个五十六岁的男人,已快到暮年,还在受着那么大的苦难。
摘录:
1、他们之间的协同是如此异乎寻常,不可能出于偶然。
2、把我原来认为是人的歹意的产物看成是人的理性所无法识透的上天的秘密。
3、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二):铿锵有力挑战凡庸
“我从来不认为人的自由是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恰恰相反,我认为人的自由是在于他可以不干他不想干的事。我所追求的和想保有的自由,是后一种自由。然而,正是因为我想保有这种自由,我遭到了与我同时代的人的责难。”我深深地记住了这段话。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三):敏感如他
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卢梭爱抱怨像怨妇,但其实这个书卢梭是写给他自己看的,难道面对自己也不能坦诚相对?难不成还要给大家呈现一个正面的卢梭给大家正能量?看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了学些什么倒不如说这本书给大家启发了什么,我总觉得能让人思考的书就是好书,不需要给你带来什么实质的功利。至少,我认为可以是心理学一个很饱满的研究范例。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四):忏悔之后是一种释然
在求职的路上,断断续续地看完这本书。
总在晚上睡觉前,回想着这本书的内容,自己也想写一篇文字,就叫《一个求职漫步者的瞎想》。
正是卢梭的那种释然,让我感受到他在经历如此多磨难之后,依然如一的坚毅。
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段被恶狗袭击的的回忆,让我们看到了卢梭对于世间人情淡漠的一种超脱。好在最后还是有人把他送回家,好在这一切不是他一切的结束,反而是他认识生活的又一笔不大却生动的素材。
看到了一位智者在人生旅途上孤独地漫步,只是因为他不能回头,不然身后的追随者会让他不再孤独。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五):摘录我最喜欢的一段,你会看爱这本书。
我来到世上走了一遭,可我究竟干了些什么么?我生来就是为了生活的,我还不曾生活就将死去。至少这不是我的过错。创造生命的是上苍啊,我虽曾因世人的不许二未能对你做出善举,但我至少可以把我那被愚弄的良好愿望,拿健康但未得到好过的情感以及在哪班人的蔑视中经受了考验的耐心作为贡品奉献给你。
我猛烈而又徒劳无功地与命运做着长期的抗争。而我这个人坦诚而又爽朗,暴躁又易怒,既没有英明的远见,又缺乏心思计谋,肌不善于保护自己,又缺乏小心谨慎。
终于我意识到徒然的努力,抗争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给了他们新的可乘之机,于是我采取了今天唯一可行的办法,我一切顺从于天命,不在与这些必然的事情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