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前行而明亮,因纠结而阴郁;
总是怕选错,总是不去做,反而会错过更多美好的风景。
所有的纠结,到头来也都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而已;
余生,请不要活成纠结的样子。
纠结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叫纠结?
纠结就是在做一道不知谜底的选择题,两个选项各有优劣,你比较来比较去,觉得两个都不错,两个都有问题,于是你就纠结了,可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万事万物皆有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甚至多方面,这么比下去是没结果的。
那怎么摆脱这种纠结呢?
答案是:回归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谜底其实就在谜面上。
当你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当你忽然之间觉得别人的想法都不重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时候,人生自然而然就不需要选择,你也就不用纠结了。
那些经典的拷问仿佛也有了答案:
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如果你想要想要的老家能给,那就回家啊;
反之,如果你本就是从老家逃出来的,在老家本来一无所有,那就留在北上广拼一把。
考研还是直接工作?
如果你想要的仅仅只是赚钱而已,而你的本科招牌足够响亮,能为你在职场提供较高的“溢价”能力,那就不必再去考研。
可如果你的追求在学术,或者你的本科不好,给不了你好的“溢价”,那就继续考研。
发现了没有?以上的所有选项,其实都不是选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
是你根据自己的欲望,还有问题本身,算出的答案,然后再选项里挑那个最符合你需求的而已。
如果你懒得算,那我送你一个非常有用的捷径:“抛硬币”。
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么。
我们之所以纠结,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声音很微弱,想法很模糊,所以你才会迷茫和纠结。
想要做出不后悔的选择,首先就要让微弱的声音变得洪亮,让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
好的选择是需要大量信息支撑的,其中当然有外部环境的信息,但更多的还是关于我们自己的。
我是谁?
我想要什么?
了解了这些,才能找到自己世界的源代码,而找到了源代码,才可能解码并更改模式,你看到的维度越多,选择就会越笃定,越不会纠结。
纠结只会把自己内心池塘搅动的浑浊不堪,无论空中的月亮如何皎洁,倘若池塘是浑浊的,月亮就无法在水中映现出来。
纠结的另一面是对抗
你有没有察觉?
无论情感还是事业的纠结,我们身处纠结之中时,就像身处泥潭,越想爬出来,就越会深陷其中。
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制造对抗,纠结本身因对抗而成立。
而凡是你对抗的,都会持续。
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或情绪时,你会把自己的心力喂养在那情绪或事上,这样就被它赋予了更多能量,它就变得更强大了。
这是一个特别莫比乌斯环式的现象:
你会惊奇地发现,越制造对抗,就越纠结,越纠结,就越要通过制造对抗去试图摆脱,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你主观用力越猛,反作用力就越大。
你用手砍树,你有多疼,并不取决于树给你多少力。取决于你对树用多少力。
纠结和对抗两种力量,彼此互相交互、叠加,就会催生出某种指数级的力量,把人击垮。
所以当你感觉沉溺在纠结中时,请先停止对抗,对抗只是让虚幻的纠结变得更加真实,且牢不可破。
深呼吸,放松下来,你会发现好像天也没有塌下来。
在一千多年前隋朝的时候,有一个十四岁的小沙弥叫做道信,他很关心如何解脱的问题,于是他就去山里拜见当时的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见到大师,礼拜完了以后,小沙弥就请问三祖说:
“请教禅师如何解脱?”
禅师一笑说:“谁绑着你了?”
“没有人绑着我啊!”
“那你还求解脱干什么?”
道信言下顿悟,成了禅宗四祖。
本来没有人绑着你,那你就不用挣扎了,你放松下来发现,令自己不得自在的就是自己的挣扎,如果没有了作用力,那也就没有反作用力,无休止的闭环当下就会消散于无形,正所谓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有禅师说,一个“歇”字,就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
这个“歇”,就是佛法的总纲,是佛法的全部。
那么,既然一个“歇”字就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还要讲那么多法门干什么呢?
就是因为众生迷惑,不知道怎么歇下来,或者不愿意把心歇下来,所以,佛陀才安立种种法门,循循善诱。
如果众生真能够把心歇下来,还要这八万四千法门干什么呢?
往前一步,就能踏破纠结
如果你觉得自己歇不下来,那就选择那个最符合自己心意的道路,大踏步往前走,纠结自然会在你伸脚的那个刹那被踏破。
执着于好,害怕犯错,是众生的劣根性。
有一个朋友问我,说最自己想要皈依,但是父母反对,他要是皈依了,就是对父母不孝;
要是不皈依,又断送了自己的善根,所以很纠结,这该怎么办?
我说很简单,该皈依就去皈依;同时,该孝顺父母,你就孝顺父母,哪有父母会一辈子记恨子女的?
只是你把时间轴错位了,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调到了现在,并把它想得无比真实,你才会纠结。
这时候踏出一步,纠结就迎刃而解。
我们反复纠结却不行动,常常是因为想考虑到所有可能,想要保证人生万无一失。
但这样想往往是贪婪和愚痴的表现。
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放手,却不知道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
你永远找不到完美的选择,因为完美的结局是要靠行动来谱写的。
存在主义说,我存在、我自由、我选择、我承担。
既然没有完美,那么承担结果,做出选择,获得自由,当然是面对选择的最佳态度,把自己的部分完成,剩下的交给命运,正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人生才会这么刺激精彩啊。
而那些又蠢又贪的人既害怕承担结果,还妄想有完美的结局,所以扭扭捏捏,患得患失,把人生的自主权不知不觉的拱手让人。
害怕选择的人,其实是害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人生这个游戏其实很公平。
不敢负责,那就会失去选择的自由。
诚然,选择的结果有好有坏,但是这个结局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愚蠢的人不是做了不好的选择,而是不选择。
把自己的生命力都浪费在了纠结、对抗中,直到把生命的阳光都耗成阴影。
无论选择的结局多么不好,它的坏处也小于我们不选择的坏处。
因为选择是在结束一种内耗,结束你人生的至暗时刻。
人生海海,既已出港,就要扬帆起航,无论走到哪里,都比搁浅强。
该斩断的绝不拖泥带水,能立刻决定的绝不拖到隔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人生不长,与其事事纠结,不如活得潇洒些。
愿你我都能够在人生这条路上,斩断纠结,轻装前行。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