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经典影评1000字
日期:2020-11-15 23:3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经典影评1000字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是一部由Michal Leszczylowski执导,Andrei Tarkovsky / Brian Cox / Erland Josephso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精选点评:

  ●以前看过一本《场面调度》电影理论的书,但哪里抵得上这部纪录片里呈现出来的,场面调度所能达到的程度,难以想象。老塔用摄影机作画,看了才知道有多牛逼!

  ●电影不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生命;只有电影才能框住时间;我决不作任何妥协;对我来说,死亡并不存在,仿若解脱,如此轻盈如此不可思议的自由,解离和尘世一切关系;在光影之间有种气氛;我觉得我是永恒的。

  ●就像Andrej追求的 夸张的成分好像在他的世界折叠起来了 对性格中的主观和感性愿望发泄得真好 不存在刻意或者恐怖 尊重自己独立的使命感大概是天性使然

  ●《牺牲》剧本是根据“女巫”与“祭品”两个基本元素编写的,有两个剧本,老塔想把它们合起来拍一部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的电影,只用一种简洁的戏剧概念,然而最后电影却不短。1983年2月,在意大利的圣·格里葛利,他写了“牺牲”的第一个版本。纪录片聚焦《牺牲》拍摄的过程,穿着New Balance运动鞋掌镜,蛮多的推轨镜头(户外轨道是木头做的支架),布景完全人造(后来烧别墅烧了两遍,这是整部电影的精华,第一次却因为救护车越位而演砸了,几天后一座新房子又奇迹般的出现了,重拍时老塔的手一直在抖),墨绿灰白暗调的滤镜(老塔还要求把色度调得更暗),日本尺八的配乐(还有瑞典牧歌),老塔一直坚信着任何一门的艺术都不能像电影那样雕刻时光,而时光可以表现一种精神概念,“拍电影不是我的职业,而是我的生命”他说。

  ●由于时间是一种精神概念,我想要人们注意到时间的倒置性。 我们把时间放到盒子里,就是为了保存它,以便反复观赏。 牺牲中有一个镜头,是人从镜子后面穿过,而镜前站了另一个人。 不能让多数人主导电影口味。

  ●我们的精神生活,就是艺术要关注的东西

  ●觀眾已經習慣了一種符號化的美學。我所列舉的導演認為觀眾的口味不應該成為決定因素,不是他們想要變得晦澀難懂,而是他們需要靜靜聆聽,他們要表達觀眾內心深處的聲音——塔可夫斯基。

  ●苏联唯一可以拍自己想拍的电影的导演。老塔真牛

  ●“电影是生命。”

  ●伟大的导演总能有或者说才可以有超凡的魅力;艺术类电影,真不太看得懂,只能靠解说,评论;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推崇,比起现在的商业影片,细节一概抹掉,看着让人心惊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影评(一):种树的人

  正如他1982年2月13日的日记里这么写:我的故事不讨人喜欢,也无虚构作品的柔和;就像所有不再自欺之人的生活,它集胡言乱语与混沌无序,疯狂与梦幻于一体。...........这是黑塞《德米安》的引语,也是他自己片子《镜子》的引语

  被迫流亡,如他电影为自己预见的结局一样....死在癌症的病痛中。他的作品年代久远也难得到广泛的传播,但从他的日记和书都能发现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所说的“ 不讨人喜欢”。一种让人惊讶的自知之明渗透到任何细节,包括他自己的结局。 看了他生前的日记,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他太努力了。在他的电影里被强化了这种精神强迫症。正如他对生命的理解:生命当然没有意义。要是有,人就不自由了,他会变成意义的奴隶....被标准所支配.... 我甚至觉得他的苦难和杨德昌的苦难是那么惊人的相似。杨在嘎纳得奖后仍然拼命找钱来拍下一部电影,但投资人知道他得癌症后就立即撤资导致《一一》成为遗作。 同为最好的导演,命运也如此巧合

  当然老塔的东西多少能从这记录片里看出一二来,他对自己和电影太苛刻了。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影评(二):摘抄:导演 | 大众品味

  49:25 ~51:30

  Film dire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电影导演可以分为两类

  Those who strive to imitate the world they live in.

  一种是致力仿造他们生存的世界

  To recreate the world that surrounds them;

  再造他们周围的世界

  and the directors who create their own world.

  还有一种,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Those who create their own worlds are generally the poets.

  那些创造他们自己世界的,通常是诗人

  They are : Bresson( 布列松), above all…

  Dovzhenko(杜甫仁科)… Mizoguchi (沟口健二)... Bergman( 伯格曼)… Bunuel(布努艾尔)…Kurosawa(黑泽明)…

  不管听起来多奇怪, 这是电影制作中最卓越的部分。

  这是他们辛苦制作影片的原因。

  观众已经习惯了一种符号不存在的电影世界(non-existent film world),是观众的兴趣和品味导致的结果。

  我刚刚举出的这些导演都是反对这些的, 他们认为观众的口味不应该成为决定性因素。

  不是因为他们想要变得晦涩难懂(obscure), 而是他们想要静静(secretly)聆听。他们想要表达观众心底深处的声音。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影评(三):无题

  很久之前就觉得“电影是艺术的最高形式”才知道原来塔可夫斯基说过这样的原话。也有朋友问我想不想拍电影,因为有了以上的观点所以觉得我不可能完成,我说了不想,因为我觉得我做不到。看《场面调度》的时候他老婆说,”Many of his own dreams, about himself, were used in his films.” 越来越觉得自己沉浸在梦境,梦境的情节越来越连贯的时候也觉得梦仿佛电影,自己同时为观者和导演的不可分割性。梦境是自我意识造就的,是思考,是关照,是探索,个体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与世界的关系,具有无法避免的哲学意味,电影也同样。是藉由个体表达的一种对人类的关怀。

  “为了对比我想人们去注意到时间的倒转性。由于时间是一种精神概念,如果你没有好好利用它,那么就会不留痕迹地消失 。我们生活过的时间,停留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一种超出时间之外的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数的“过去”更为稳定,比“现在”更持久。“现在”像流沙一样流走,联系也随着“现在”的消失而断开了。”

  “拍摄究竟是什么?你们都知道一说‘开始!’就开始了,听到‘停’就停下来。但这究竟是为什么?事实是不会改变的,时间,它也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把时间放到‘盒子’里面就是要保存这个时间,并且可以无限次的欣赏它。任何一门的艺术都不能像电影那样保存时间。一部电影,它是由时间碎片组成的。”

  “导演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尽量去模仿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创造他们的环境;另一类就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这类导演一般都是诗人般的。像Bresson、Dovzhenko、Mizoguchi、Bergman Buñuel、Kurosawa……这些都是有惊人天赋的名导演,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拍一部电影那么难。因为观众习惯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根据他们喜好而产生的世界。我刚才提及的导演反对大众口味主导电影,不是因为他们想要拍得那么晦涩,而是他们想要静静地聆听,想要表达生活在世界末端的人的状态,就是我们说的‘观众’。”

  “电影是唯一能够让导演展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的艺术。电影就是感官上的世界,里面所反应的是另一种真实。”

  “存在两种梦,一种是梦控制着行动,它控制着会发生什么谁会活下来,它是造物主。另外一种,它没有控制什么,它顺从一切力量,它不能对这些力量进行抵抗。它一路经历过痛苦,折磨。”

  “艺术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去改善精神生活,通过个人意志,在生活中崛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场面调度: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经典影评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