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5-24 02:05: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精选

  《一间自己的屋子》是一本由[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间自己的屋子》精选点评:

  ●“一间自己的屋子,以及每年五百镑的收入,是创作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平静而客观地思考,才能不怀胆怯和怨恨地进行创作,从而使被历史埋没了的诗情得以复活。”

  ●思考和想像是一間屋子,人們總是習慣讓自己一個人住在裏面

  ●亚里斯多德的妹妹。莎士比亚的妹妹。

  ●“像女人那样去写,但是像一个忘记自己是女人的女人。”

  ●物质,两性之战,梦想,女性写作史,可归类为励志书。看的是王义国的译本,欠佳。

  ●“一间自己的屋子”不只是智力的自由,更是“与现实活在一起”;像简奥斯丁一样,不憎恨怨愤胆怯反抗,只消除一切障碍;夏洛蒂勃朗特那样的愤慨或胆怯都是不必的,也因此不能把自己的天才完全表现出来;男人的写法不完全适于女人,当她们能自由运用,会把那种形式敲打出自己的形状;男人女人都不是只为了和对方的关系而存在的,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女人像男人那样也是可惜的,“既然两性都不是很完美的,再想想这世界之大,其变化之多,我们要只有一性,怎么能对付呢?”两性间最自然的是合作,这也是我对某有所保留的原因——要做爱,不要作战;伟大的头脑伟大的文字一定是“半雌半雄”的;莎士比亚的妹妹活在我们中间。很幸运生于斯时,可以自由求学、读书、生活、思想,我们不但人格平等,智力也是平等的,性格当然不同——以此,我更喜欢我是女人。

  ●喜欢伍尔夫的文笔 在那个年代 她是“超女”~

  ●一间自己的屋子,确实是重要的

  ●一个女人心灵成长必备

  ●对某教授偏见进行畅快淋漓的抨击时 是否也落入了18C女性作家的窠臼?雌雄同体的双性人想起阳刚阴柔兼济的文风 站在一个性别的对立面即也潜在落入性别优越论的陷阱 被无意中塑造成竭力抗拒男性的另一极端 愤激之后是偏离真实的悲哀 最后500英镑和一间自己的屋子 经济独立的老生常谈 因为是先声而颇为珍贵 对于16C女性悲惨境遇的揭示着实不寒而栗 只是一些言论诸如“等到不再想要孩子了,女性也就不再被需要了”仍甚嚣尘上。意识流式女性主义文学评论。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一):谁会买?

  李欣频推荐的,也有版本翻成《一间自己的房子》。没有序,也没有跋,只有勒口上有些简单的介绍。

  想起了《一个人的好天气》,也是看完之后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8.9.30晚写于甘韦肆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二):厦门环岛路252家庭旅馆开业啦!

  厦门环岛路252家庭旅馆开业啦!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三):内心感动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顺着woolf流动的思绪一直走一直走,像一股无法停止的巨大洪流一般,一定要有火把照亮自己深深浅浅的灵魂。男女之间无所谓平等不平等,而是应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互相理解,互相沟通。看的时候,老是想到妮可基德曼那张脸....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四):一间自己的屋子

  这就是一种对独立的思考,就好比若干年前都刘墉的书,说要有基本的保障对生活对家庭,才会有独立的机会

  但是对于艺术家来说,很多人都愿意保持在那种没有饥饱的状态,因为那种状态可以激发出他们内心最本质的一种创作的渴望,因为不饱和,不稳定才会有一种激情,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五):需要十二分的高度集中才能读下去的书

  薄薄一本小书,140页,6章,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星期才总算是结束了,这样的速度实在是让我气馁……

  回想起来,一是伍尔夫本身思维比较跳跃,稍一分心,就不知道她讲到哪儿去了,二则是翻译实在不怎么地,相当影响读书的进度。记得学过伍尔夫的Professions for Women,很短的一篇,也很不好读,恐怕高度集中精力是把她的书读下去的唯一途径。

  《一间自己的屋子》,对于伍尔夫的观点我倒是挺赞同的,很受启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间自己的屋子》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