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商人》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28 03:3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商人》读后感摘抄

  《大商人》是一本由傅国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商人》精选点评:

  ●还是比较客观的书,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一百多年前到现在,办实业,没金融、没政府人脉,估计是很难的。这六个企业家,大多怀抱理想,自己全心付出,倒是没怎么享乐,跟现在的大“资本家”不太一样。另外,对荣氏兄弟这幅对联很有感触: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本书一读,才知道近几年读的比如稻盛和夫《活法》,科林斯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描述的企业家领导都达不到张骞和卢作孚的境界,乱世之中,一个人的愿力如此强大,实业救国,纯粹而理性,能抛开个人得失,一心为国为民。如今,这样的企业家哪里找?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以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张謇

  ●这本人物志写的真好

  ●一段不大受关注的历史,一些可称之伟大的人物。美中不足,文书稍乱。

  ●范旭东、卢作孚等企业家令人钦佩!

  ●“中国历史每代的成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多会被清零,用IT的术语,就是给格式化了,然后大家从头再来,从零做起。中国近代三代企业家,连同他们的经营方式,经验和企业文化,乃至他们的精神、抱负,最后也都遭到了格式化的命运。”(张鸣)

  ●克服越大的困难,获得越大的技能加成

  ●都是兴邦商人的干货知识,虽然用经济学的眼光看这本书总感觉怪怪的。

  ●四五位经济人物的发家与衰败。唏嘘不已。

  《大商人》读后感(一):近代的实业家比现在的所谓企业家强大多了

  卢作孚,穆藕初,张謇等人,不知道几十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不?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才真正是企业家精神。现在做企业的几个还有产业抱负和社会责任感?不当个奸商已经对得起大家了,唉。

  《大商人》读后感(二):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障碍来自官家的遏制

  “...在晚清民国时期,尽管那是一个战乱的、列强虎视眈眈的年代,但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还是晚清,至少还能保障这些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即使到了国民党时代,那些大官僚资本比如宋子文、孔祥熙家族一心想吞并这些大的民营企业,但是最后都没有成功。因为毕竟在制度层面上,还是要保障这些民营企业的生存的。现在好的民营企业最终结果就是两条,一是被国有资本吃掉,一是被外资吃掉。所以民营企业的最大障碍从来不是其他东西,而是面临官家对你的遏制,最后要吃掉你。它在中国的生存处境一直是不好的...”

  ---傅国涌说《大商人》

  《大商人》读后感(三):立国之本

  ‘立国于现代的世界上,主要在科学,文化各方面打下现代化坚实的基础。政治制度和风气是重要的,但比之前者,没有决定的意义。比如, 你们能把《大公报》办成一张真正反映民意,敢言而伸张正义的报纸,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和尊重,那就在舆论界立下了一根坚实的柱子。再如,我们在化学工业方面,力求进步,产品在国际上进入先进的行列,那就在这方面也立了一根坚实的柱子。中国有这样几十根柱子,基础就牢固了,政府好比是一个屋顶,好的屋顶会在这些柱子上牢牢建立,铺盖上去;不好的,它自然安放不住,会垮下来,要重新修造, 但不会影响下面的柱子。有了这些柱子,终有一天,会盖好一幢举世瞩目的堂皇大厦。’

  -范旭东先生,香港,1941年

  同志们,朋友们,空谈误国,实干立国啊。即使在条件最为恶劣的1941年,范先生仍然如此坚持这执著的追求,可敬可佩。

  我们各位能不能不总计较自己的收益得失,荣辱宠誉,而扎扎实实地,在各行各业,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打下那么几根坚实的柱子呢?

  如果大家都只为了赚钱,而丧失了当年的追求和理想,我们又何来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呢?

  -读范先生经历有感

  《大商人》读后感(四):民族真脊梁

  这本书介绍了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在当时混乱的格局,政府政策朝令夕改,苛捐杂税,时常想吞并民族企业,这使得当时民族资本的发展大受限制,同时民族企业也被迫和外商竞争,如此情况下企业的生存空间十分狭小,几近破产。虽内外环境恶劣如此,但一些民族企业成功在动荡的环境生存下来,张謇的南通神话,卢作孚的“小鱼吃大鱼”,荣宗敬速度等,这些奠定了中国工商业的基础,也是中国工商业的先锋,更有卢作孚所创办的民生航运企业在后来的宜昌大撤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号称中国的“敦刻尔克”,以及范旭东先生创办的号称中国的“耶路撒冷”的化工企业等,这令我深为触动,不同于资本家,他们是真正的有担当的实业家,在大力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仍关注社会,人民,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涉猎教育、文化、民生,大力扶持民族教育以及其他方面发展,行实业救国之道。在混乱的时局,他们不谋私利,为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民众的生活等鞠躬尽瘁,甚者一生清贫,所得之资投入社会公益,资助学生,即使在企业发展极其困难之际也借贷助学。他们靠自身的操守、品格赢得尊重与敬仰,依靠自身的努力在中华大地上开辟工商业的新天地,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脊梁,然而如今他们却被人们淡忘,实在是令人悲伤,他们不应被忘记,历史的书架上应有他们的一角。同时也正因书中记载的人物事迹过于恢弘,描写刻画的人物不够鲜活,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中作者十分成功地勾勒出人物最为珍贵的精神风骨以及简要概括了人物事迹,这不得不令人称赞,但若想全面了解这些实业家和进入那中国工商业发展之初的艰辛年代,还有待阅读其他书籍。

  《大商人》读后感(五):大商人的变迁

  《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 傅国涌【著】 中信出版社

  如果问什么时候中国企业家们开始尝到了翻身的快感,那正是如今做小步总结时。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媒体与机构都在做一个事——颁奖。比如将中国地产500强的称号颁发给万科与中海,比如将改革开放功勋人物提名给邓小平。各类名目繁多的30年30人榜单(附带N个子榜),最后评选出的其实是300人榜单。

  一路看下来,不过还是有个规律,当今企业家们于传统的“男三号”的灰溜溜形象并不相配,他们的光鲜衣着,让人明白如今即使不是一号,但至少也是“男二号”。比如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推出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榜单中,企业家一族占据了10席位置;而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经济人物”中,企业家一族更是占据了20席的位置。

  中国企业的历史并不长,百余年而已。傅国涌的《大商人》就是这样一部写这百年历史前半部分的书,为此他花了三年时间做准备。用他人文雅的话来形容傅国涌,那就是,“他并不是财经中人,以前的作品也多与当下的喧嚣无关,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相对超然的立场,才有可能为我们探究中国企业的成败之秘提供了一个隐蔽而庞大的视角,与其说这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寻根之旅,不如说是为了了断内心的一种情结,还原一段不应被忘却的记忆。”《大商人》从幅制与内容而言,确实为迄今讲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内容最详实、细节最丰富的一个文本。同时,作者很冷静,在历史的叙述中保持应有的冷静,主观臆断之辞甚少。

  作者对记载对象的选取,还是基于一种公认的立场。入选本书中的名单,多是历史上脍炙人口,得到各类政界、史界大腕所认同的所谓“红顶商人”,依照中国舆论界的“潜规则”,他们不但要会赚钱,赚了后还要“会捐出去”,否则就不是好企业家。面对中国自清末以来生民漂浮的乱世,这批企业家们更应该随时捐躯赠产赴国难。实际上,他们很多也正是这样做的。这个名单,就包括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洪生、卢作孚……

  他的这次寻访,是一份不错的企业家精神的地图指南,或许想有所作为的企业家都该来一次这样的寻访之旅,是励志,更是洗礼。全书内容,正因他的寻访而显得脚踏实地。

  企业界有句古话,叫做“商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代的企业家们要拥有完整意义上的成功,或许就需要剔除几分喧嚣,多几分沉静与深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商人》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