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半生为身体而活,后半生为灵魂而活。我虽然多少能够明白那种梦想被点亮的感觉,但却始终没有勇气去追随它
●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床边总会摆着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睡前闲来无事总会翻阅几页才会睡去,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摆在我床边的必定是这本《月亮与六便士》,言语无从描绘我遇见它时的震撼。
●『世界是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的注目。』今天刚好在知乎看到有个问题『人生最寂寞的事情是什么』,有个答案真是直击心头『有一种人,天天都笑嘻嘻的,好似和谁都合得来,但是从不主动联系朋友,脾气也出奇的好,好像世上没什么事情能让他们愤怒和悲伤。心中怀着宏伟的梦想,却不愿与现实中的人分担,只是默默的做,以为能用砂砾和泥土堆出山川。 这一种人,懒得咒骂,懒得分享心情,在人情世故中受尽冷暖之后,也无心去写矫情的文字,发到朋友圈去换取同情。你问他怎么了,他只是一笑。 只有在大多人都入眠的的时候,他翻看着书,亦是戴着耳机,看到共鸣之处,忍住心中的一阵战栗,忍住眼里的苦涩,继续读下去,直到昏睡。』
●即使会讲故事如毛姆,剧情的承接也多靠“很多天以后”,“那之后不久”,“此后一段时间”……
●在品读之前就听说过种种关于这本书是如此如此的精致与深刻,真正读完最后一句之时,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提前准备的还要强烈,情节并不复杂但结构却极其缜密,人物和细节的刻画简直是各种神来之笔,艺术家是个永恒的话题,追求艺术也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关于天才艺术家对内心创作的寻求这一心路历程毛姆将它描写到一种极致,读起来格外清爽和脱然,傅惟慈的翻译穿云流水般的流畅,以至于拿起这本书就放不下,成为我这两天课间最大的乐趣。艺术品最高即灵魂,一个能震慑情绪令人心神不安的灵魂,在这个境界上,艺术早已脱离了固有的束缚,领入一个未知的奇幻尘世,斯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如此,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亦如此。
●毛姆笔下的高更就是赤祼祼的中二病晚期患者。反正女人只是工具,用完就可以不管不顾。反正他人的友善只是一厢情愿,可以随意的践踏。反正因为内心被梦想呼唤,所以可以抛妻弃子……本质上就是no zuo no die,但就是这样的中二病的故事,在豆瓣上的分数却居高不下。还是那句话,如果看了一本小说就觉得三观受到了冲击,只能说明自己的三观是多么脆弱不堪。如果不是毛姆,这样的故事就是普普通通的地摊文学体裁罢。
●读完了第58章后,我无法像往常那样平静地写下一些浅薄冒犯的话,比如“毛姆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这种叙事手法使得他穿插进文章内的大量第一与第三方评论相得益彰”,或者“毛姆一展他极具个人魅力的讽刺手法,狠辣又不露声色地喷了喷文明制度化的虚伪,顺带踩了踩他一贯鄙夷的康德”。这些话在这本小说面前是多么愚蠢!我只能来回踱步来平息我受到的冲击和感染。死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思特里克兰德先生,注定是要下地狱的,不知他又在地狱里怎样去嘲笑那衣冠楚楚,歌舞升平的文明社会呢?那些把他用来寻求终极的过程中附带创作的糟粕画作炒作到天价的人,又怎么能明白,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道理。
●结尾的一句话没明白。
●傅惟慈翻译颇见功力,毛姆看人也看的太透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一):《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想起《无问西东》里面的:金钱,名誉,地位是人民此生追求的东西;而艺术,诗歌和爱(信仰),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再所不惜,就想漫漫长夜里刹那的花火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人生不过六便士与月亮之间而已
十几岁的时候,看着月亮又大又亮,怀着一腔嫦娥奔月的心,仿佛触手可及;二十几岁的时候,只能心怀月亮,俯首低腰去拾起六便士;三十几岁的时候,偶尔得空抬头一望,那月亮却陌生而遥远。人生不过六便士与月亮之间而已。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似懂非懂
这本书很值得看,带给我很多震撼跟思考。以前我对一些艺术家的行为都不能理解,看了作者对他们的心理分析,我发现我慢慢懂了一点。起码我知道我们不能老是用世俗的眼光去对待他们,我们要给予他们尊重。他们寻找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种灵魂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四):无信仰天才画家的朝圣之路,经过的女人都是他的旅途
在故事开始就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厌女情结,惊叹他洞悉女人的同时怀疑他是基佬,刚才搜了一下作者,证实了我的猜测。故事后面的那个女人是我鄙夷的也是我爱慕的,因为她没有自我,因为她极度自我。无信仰天才画家的朝圣之路,经过的女人都是他的旅途。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五):当初以梦想的名义逃亡,却以世俗的观念回归
这个时候看这本书,相当符合自己的心境,我虽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但是竟然也由些许相似之处,可惜我当初以梦想的名义逃亡,却以世俗的观念回归,书中一句话说得很对,也许做出常人不能理解的选择需要勇气,但是去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更加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