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是一本由Chip Heath / Dan Heath著作,Crown Busines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8.00,页数:3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B844/H437
●END: http://library.nu/docs/UC75YSW21E/Switch%3A%20How%20to%20Change%20Things%20When%20Change%20Is%20Hard
●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改变。无论是公司,组织还是自己。以万变应万变。
●This is a great book. One can definitely learn and improve himself/herself is he/she sticks to the rules and instructions in the book. The thing is that we tend to fall back into our old habits if not reminded constantly. It's all about mov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and break old habits. 'Think fast and slow' is another great book.
●看前言就足够了,三个点,明确,操作方法(改变环境)和直接的实例形成感官认识
●Direct the rider, motivate the elephant, and shape the path! Change has a pattern!
●有理论,有行动指南。从3个类别,6个方面分析如何改变组织。
●2011.10.28-2012.1.16
《Switch》读后感(一):Summary
前言: 刚从lib借了书, 发现图书馆居然是auto-renew的。希望记录一些学习到的tricks. 我对于这类书的态度其实一直是暧昧不明的。一方面我非常需要一些具体事例慰藉,另一方面我对这类书里大量的个例以及分析抱有迟疑的态度,而这些迟疑的态度也是源于对社科和心理学科统计研究的不信任。但是无论如何即使是心理慰藉也聊胜于无。
CH1: 大意就是,改变需要:1)找对清晰的方向 (rider part);2)激发自己的原始能量 (elephant part);3)创造改变的环境/路径。这个rider 和elemphant区分感觉和willpower类似,大概讲的是负责统筹规划的大脑部分(额叶部分)和负责情绪和原始欲望的部分(如杏仁核之类)。
书里提到的那个吃巧克力和红萝卜的实验(就书中的描述而言)我突然觉得设计的很有问题,至少不能让两组人看到对方吃吧。我觉得更好的设计应该是将两组隔开,放上巧克力和萝卜,但是给不同指示吃萝卜或者吃巧克力。我觉得知道另一组吃的巧克力会造成实验心态的变化,例如 "哎呀凭什么我只能是萝卜,既然只给我吃萝卜,我也不想那么努力做实验了'。
CH2: 这章的收获在于其名字'find the bright spot'. 首先这章指出了一些rider part 谬误:例如大问题需要大计划,过度分析(弗洛伊德童年分析法), 过度关注糟糕的方向。与之相对态度和措施是: 在糟糕的情况下,与其过度分析问题,不如寻找特例 —有什么是发挥过作用的吗,有什么比大多情况更好一些吗?我还挺喜欢书里提到的几个问题的(如果有一个奇迹发生解决了你所有的问题,怎么样微小的一个迹象让你觉得这个奇迹真的发生了?你会做些什么不一样的呢? 你上次发现类似微小的迹象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和平常有什么区别呢?诸如。要是有完整版就好了,感觉可以用一用)。第二是除了过度关注糟糕的情况,看看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朴素的真理是,总结什么是有效的,然后copy有效的策略。
待续
《Switch》读后感(二):改变组织行为
quot;The Happiness Hypothesis",用Elephant/Rider来比喻人思维的两种模式(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的分类一致。
行动指南:
Direct the Rider
1. Follow the bright sports.
- Investigate what's working and clone it.
2. script the critical moves.
- Don't think big picture, think in terms of specific behaviors.
3. Point to the the destination.
- Change is easier when you know where you're going and why it's worth it.
Motivate the elephant
1. Find the feeling.
- Knowing something isn't enough to cause change. Make people feel something.
2. Shrink the change.
- Break down the change until it no longer spooks the Elephant.
3. Grow your people.
- Cultivate a sense of identity and instill the growth mindset.
hape the path
1. Tweak the environment.
- When the situation changes, the behavior changes. So change the situation.
2. Build habits.
- When behavior is habitual, it's "free" -- it doesn't tax the Rider. Look for ways to encourage habits.
3. Rally the herd.
- Behavior is contagious. Help it spread.
《Switch》读后感(三):如何改變那頭頑固的大象
知道這本書是因為最近看那本"The Righteous Mind",作者提到要如何改變行為的時候大力推薦這本書,"Mind"的作者和這本書的作者都自稱是"intutionist",什麼是intutionist呢?例如最近一兩年很紅的腦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書(例如Thinking,fast and slow)都強調人類的問題是因為我們有兩邊腦,一邊是從遠古進化而來情感大腦,另一邊是比較近代由有資訊而來進化的理智大腦,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不夠理智,而解決我們問題方法是變成更加理智的人。
但這三個作者都認為所謂理智純爲自欺(self-delusion),他們認為人類行為可以用一個騎著大象的人形容,人是我們的理智,象是我們的情感,儘管是人騎著大象,但由於大象太強大更多時候人被象牽著走。
至於如何改變行為?作者認為要有三大部分
1 -指揮騎象的人
保持成功的,不需要改變的部分,并從這部分思考啟發自己
用清晰不模糊的語言寫下任務和目標
目標最好有情感激勵作用
2 - 引導大象
問題越大,就越需要靠情感打動人
需要培養成就感,所以解決問題識先解決小的「例子,如果有債務一般人還錢時候會先還利息高的,但作者認為應該先還錢小的,有成就感才能更加堅持下去」
培養團體裡的identity
3 - 改變環境,使之有利於改變
利誘和獎罰不一定每個時候都有效果,要想想對於需要改變人,什麼改變對他們來說是最便利的
培養習慣
書的內容其實不是很多,條例非常清晰,主要是例子比較多。可以一看,更適合聽有聲書。
《Switch》读后感(四):改变 = 驾驭“理性 + 感性 + 环境”
改变的敌人是什么:
"我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主观因素:理性的一面)“即使改变了也没什么用”,"这么做太难了"(主观因素:感性的一面)外部环境不利于改变的发生(客观因素)下面以减肥为例:
1. 我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 指导骑象人:发动理性的一面。很多人没有行动起来只是因为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
A. 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半年减去10公斤
. 具体的可执行的措施:脱脂奶取代全脂奶,每周最多喝两瓶啤酒,每周去3次健身房每次不少于30min,etc
C. 从成功的案例中找出可以复制的经验:朋友A减肥成功,其成功的关键是坚持晚上八点以后绝不吃东西,因此我也可以尝试这么做。这里要注意,同时发生不代表前因后果,模仿需谨慎,很多成功的案例都难以复制。
2. “即使改变了也没什么用”,"这么做太难了" -- 激励骑象人:发动感性的一面。只有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减少自制力的消耗,才能打赢“改变”这场持久战。
A. “即使改变了也没什么用”:要让自己或他人真正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列举肥胖在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什么坏处,最好有统计数据的支持和生动的图片展示。
. "这么做太难了":
a. 缩小改变的幅度,渐变。从每天在健身房运动10min开始,然后增加到15min,20min,30min... 最好是更好的敌人,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
. 降低选择的难度:”每周2,4,6锻炼“要比”每周锻炼三次“更好,因为对于后者而言,每天都要犹豫要不要去锻炼,都要尝试说服自己今天是个锻炼的好日子。这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消耗。而前者更加明确,没有这种挣扎的过程。
C. 增加认同感:通过一点点微小的改变发现这样做真的可以减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意识到瘦了还是蛮好看的(改变有用),我也是可以做到的(改变没那么难)。这样就会有滚雪球的效应,积极性主动性更高了,执行计划起来也更加卖力更加坚决了,成效也会更好。
3. 外部环境不利于改变的发生 -- 营造路径: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小环境也会有大作用。
A. 改变环境:用小碗,小盘子盛放饭菜;
. 培养习惯:饭前饭后喝水或喝汤增强饱腹感,晚上洗澡之前做10min高强度间歇运动,晚上把运动服放在床边来提醒自己早上要运动(set action trigger)。
C. 利用从众效应:多和生活健康,经常锻炼的人交流;加入减肥团队
《Switch》读后感(五):Switch - 2020年52篇读书笔记002
《瞬变》英文原版浅显易懂,可读性很强。
整本书其实简单说了关于改变的三个事情,改什么(Direct the Rider),为什么而改(Motivate the Elephant),与怎么改(Shape the Path)。
听得很简单很鸡汤,但是其可取之处在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引用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案例,来证明方法可行,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 这些案例的主人公时间有限或者可动用的资金有限,所以做的改变很接地气。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要一应俱全,才下手很难实现。
在Direct the Rider的部分,主要是说找到亮点(find the right spot),计划关键步骤(script the critical moves),指向目的地(point to the destination)。很多时候,我们很想改变,其实是不知道改变什么,缺少清晰的目标。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找到亮点(Find the Bright Spot)章节。在书中用到的例子是一个为国际非营利性组织机构(Save the Children)叫Jerry Sternin的美国人去越南,想去改变当地青少年营养不良的现状。一般的思路就是得改变经济,提高医疗,然后才有可能改善。正确无比。但是没有可行性。而他在这6个月有限的时间与预算内,他先去观察那些虽然都来自贫困家庭但是身体更健康的小孩的饮食习惯。然后他发现这些小孩的妈妈让他们一天吃四顿(总量和那些一天吃三顿或者吃两顿的一样)。小孩的胃口不如大人,吃四顿肯定比吃三顿或者两顿更容易吸收消化。还有他们的妈妈还去河里捡些小鱼小虾给小孩吃,虽然在当地大家都认为海鲜要等孩子大了才能吃。所以当Jerry知道他们的饮食构成与习惯与其他家庭不一样后,他就找到了亮点,就是可复制的成功的做法。当我读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在想有时候在生活在工作,我们应该更仔细地去观察可以复制的亮点。
在motivate the elephant 这个部分,由三个小章节构成- 找到感觉(Find the Feeling), 缩小幅度(Shrink the Change), and引领团队( Grow Your People)。 我的理解是即使人知道要改什么,但是如果缺乏足够的动力,那就无法实践想尝试的改变。
其中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2007年的时候, Alia与Ellen两个研究员对酒店的清洁女工以及她们的运动习惯进行了研究。这些清洁女工平均每天打扫十五个房间,每个房间需要花二十分到三十分钟。认真想下,她们工作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走动、提重物、推重物等,她们的运动量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但是这些人自己不认为她们做的是运动,这只是一份工作。于是研究员进行分组。一组的人被告知她们是运动明星,同时还每个人拿到了一个文件上面详细标明了每做一项事情所燃烧的卡路里,比如花了十五分钟时间换床单会消耗40卡路里,花半个小时吸尘花100卡路里。另一组只是被告知运动的好处,但是没有给那一份标明她们工作中所消耗热量的文件。在仅四周后,第一组的人体重平均掉了1.8磅(1.6斤),而另一组的人体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非常有意思的实验,但是可以看到如果明确地将人的感性情绪调动起来,达到的效果令人惊喜。
在最后一个部分Shape the Path部分中,提到了三个关键点 – 调整(Tweak the environment), 培养习惯(build habits)and 召集伙伴(rally the herd)。 其中提到的一个关于越战美军戒毒的故事很有意思。Mike Romano和其他到越南打战的美国士兵一样开始沉迷吸毒。在越南的十三个月基本没停过。这在当时的173空军部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可是当十三个月后Mike回到美国后,他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全戒掉了毒瘾。 而令人不解的是其他士兵也很快戒掉了。而真正回到美国继续沉迷毒品的只有1%。这和他们去越战前的数据是一样的。 这就是环境的力量,身不由己。
这本书虽然有鸡汤文一样的标题,但是用语浅显,案例接地气,从感性与理性同时出发,对反思自己想做的改变还是很有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