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9-03 20:5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100字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是一本由朱天文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8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精选点评

  ●我对散文总是要偏爱

  ●家常

  ●朱天文我都说好

  ●1956年生人,不婚族,处女座长得漂亮,写得也漂亮

  ●一本书的开合之间,朱天文女士也从青年变成中年,而她的有所思也渐渐沉淀。从头读完,颇有一番“情到深处情转薄”的历练

  ●朱天文和吴念真,台湾真性情。

  ●喜欢里面关于三毛的那篇。这一套书的封面都好小清新啊~

  ●作者所用的语言早已限定了某一范围读者。所以,就像我觉得学英美文学的人《午夜巴黎》会很激动一样,这本书应该是学中文的人才会认为好看。偏偏我从来不擅长古诗词,这本书只好挑出无关古文的那部分来看了。放我手上真是浪费

  ●散文集。有姑娘情思女子故事作家思考。但她并不是一个大气的女子,文章过于轻柔,非吾所好。

  ●这才是文人才女呢!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一):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可能自己真的已经和葱茏闲情岁月告别了,所以发觉《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比《淡江记》更适合我现在的口味 无论是关于政论,电影访谈,乃至演讲,我都看得别有兴味。而且看到侯孝贤汪曾祺短篇小说他看了很感动里不禁一触,可是为什么文中所提到的白先勇游园》《沈从文自传》,明明都看过,现在却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了呢,不是浮光掠影,可能彼时闲情常怅,无所思量。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我所喜欢的只是最末两句,“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二):我不够敏感

  读朱天文《有所思,乃在大南海》,文字太好了,她的散文也用典的,但不引古典文学,天文史出身,合我脾胃

  世间文人没有不敏感的,对美有相感触。但也有敏感而超脱的,敏如易安,超脱如东坡。朱天水还是敏感多些,易悲易喜,易伤春与悲秋,就这点,我更喜欢吴鲁芹。

  “有所思,乃在大南海。这是一首乐府歌辞的开头两句,我在《古诗源》书里读到的,当下只想嚎啕大哭。”

  我做不到这种敏感,眼下又读不进去了,还是忧心代人写书稿的事,毕竟是个事,读散文是个闲差事,要闲情,我没这个闲心了。得,写书稿吧。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三):喜欢她写生活的文字

  这本书,间间断断的读来,终于快要读完了,从一开始抗拒到喜欢,又抗拒又喜欢,中间往往复复。还是更喜欢读他前期的文字。如他自己所说:“大长大了,进步了,时间真是无情,催人只有淘淘前去。”

  朱天文是擅长写生活的,淡淡的几句,流露的是真情,让人为之动容,我第一次喜欢就是读到了那篇无事,写他三哥及孩童之事,事及微细,却感人,如自身历历在目。朱天文也擅长写人,他写汪其楣,“一照眼,笑到心底去了,笑的奸奸诈诈的,连话都多余。”真是传神。

  朱天文还写文学评论,有些是书的序言,也能读。但就是不喜欢他写的时评,借着文学写政治,结果两不像,一点不好看。还好在这本册子里这样的文字不多,一下就跳过去。

  朱天文的文字带有浓重的台湾味道,这种味道,我不知道是好是坏,最初我是不喜欢的,这个没有办法勉强,不然就是谎言和废话。但我还是被他的生活气息所打动。到最后,我甚至认为这是最适合写生活味道的语言了。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四):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

  十八岁以前读书面太窄,所以最早知道朱天文已经是大学的时候。那一段时间豆瓣网火热,文艺青年们当然不可能讨论巴金矛盾,甚至连世纪初炙手可热的安妮宝贝也成了交口嗤笑的对象。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卡佛,毛姆,乔治奥威尔这种,华文的就是苏童,李碧华,林,黄碧云,亦舒……其中就有朱天文姐妹。当然首先吸引我的,还是因为她们的名字实在是美,当时就想,怎样具有诗心的家长才会给女起这样的名字。中文名字,起得好的就可以当成一首诗或者一篇小说。比如束皙束广微,比如祁彪佳祁虎子。比如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后来买了她的书,第一本就是《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因为我对随笔散文之类一向抱有最大的兴趣。这一看,就让我有一种钦佩感。所谓文学,不过是作者分享自己的生活以及态度,以让读者对艰辛的人生有更透彻和深入的认识而已。所以理智显得很重要。我觉得好的作者,一定要有一种“偶开天眼觑红尘”的智慧,才能对一切有冷静的认识;当然,也要有“可怜身是眼中人”的感情,不然拿什么来感动人?朱天文在两者中间有极好的平衡。她写自己的经历,写朋友,亲人,行文间却每每有对整个人生的正视。一个人要冷静的活着已是难事,更何况在不断地和七情六欲三途八苦比拼较量之后,能坐下来娓娓谈起。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五):天文之思

  讀博士的時候,才知道朱家姐妹,是一位寫小說的朋友讓我從香港買她們倆的書,一是朱天心的《獵人筆記》,一是朱天文的《荒人手記》,確實文筆不俗。

  近日讀了《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是天文的散文集,閑來一讀亦能賞玩一番。女子的心思,真非男子所能比擬,視角之獨特。其中一文“來自遠方的眼光”,其中談及列維-施特勞斯“the view from afar”,即是人類學家在觀察本屬社會時會是從一個外在的視角來審視這個社會,幷以此觀照《荒人手記》,意在用“陌生化”的視角來截取一個生活的片段。

  我也層讀過列氏之書,其所標榜的結構主義,往往是從一個大社會、大文化、大結構的角度來看待某一事物或現象,其陌生化實際上就是結構化的過程。但從某種意義上,仍然屬�男性所崇尚的“宏大叙事”風格。天文所指“陌生化”却是站在邊境之上,在交野之處來思考片段,極像張愛玲筆下香港或者易先生,女性視角下的事與人。可能本身就是對“男性視角”的一種反叛,一種陌生化處理。

  但本來在後現代語境下,在每一位讀者面前的文本都有各自的意義,聖經的每一句話都有49層意思。天文之思,確實又讀出列氏的別樣風味來。

  其後又引薩義德的知識分子論中有關“業餘”和“專業”之分,大概說的是,專業讓社會更趨權威化、權力化和去獨立化,業餘反而讓人有了更多空間、更多視角來思考,讓興趣來成就獨立的知識分子態度。如果回到古希臘時代,哲學本身就是在貴族們在閑暇時的思考産物,衣食無憂去思考。而今的專家們確實爲了衣食去思考,爲了衣食父母們去發聲,如何能絕世而獨立……

  想來真是如此,可見從文學的邊境之上來看學術,又是一種陌生而有熟悉的感覺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大海南,何所依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