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是一本由[美]海伦•聂尔宁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得一句印第安人赞美词很好,他的身体像山一样强壮,他的心像夏日一样热烈,他的步伐像参天大树一样坚定,他的性情像风一样轻柔。
●常会从书架上拿起来翻翻,是最实在的人生观指引的精神食粮,不时品尝。斯科特圣人品质,影响着无数人,而海伦的独立与成就,也值得学习。灵魂伴侣,人类关系的最高境界。
●未知生 焉知死
●生当如是,死当如是
●所谓美好人生,就是尽己所能,追求自己理想的有创造性的生活。
●简单生活
●2011.2.11
《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读后感(一):飘去
是否
有那么一天
我终将登上命运之船
可我
不放弃手中的帆
必将飘扬
迎着光辉
迎着斜阳
为什么人在临终时还要垂死挣扎呢?
《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读后感(二):Thank you for the dance
他与她之间相隔了一片海洋
但是突然间
他来到了花园与她相会
她也走上了阁楼陪他一起耕耘
——罗伯特.索非斯
129
《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读后感(三):恋情的坚持or婚姻的背叛
女主出生日:1904年2月23日
书中说,1928年,两人相遇并相恋,男方约女方出游,女方主动吻了男方。
这一年,男主45岁,女主24岁。
男主生平资料显示:1908年结婚,1925年分居,分居时,已经育有三个儿子。
1947年,男主的妻子去世。
1948年,男主和女主去办理了结婚手续。
这一年,男主65岁,女主44岁。
怎么去理解这样的关系?
男主的妻子如何去看待她婚姻存续期间的男主的出轨?
而女主当了小三整整19年。
在书中,她如此描写:“他的事业毁于一旦……甚至连他的家人都不愿收留他。”
何况他失去教授的职务是在1917年,那么1917-1925年这长达8年的时间,他和他妻子又是什么关系?书中对男主的妻子也有一些描写,这位妻子获得2个博士学位,婚后和男主还合著了《妇女和社会进步》一书。在男主被学校开除后,这位妻子也一直站在男主身边。而最后分居的原因是男主的行为日益怪僻和坚持吃素成为家庭纠纷的焦点。
总之,我读这段时,认为并不是真实的分居原因,从正常的逻辑思维来看,应该是男主自己对婚姻不忠吧。
男主是在1983年去世的,如此算来,他们成为法律上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也不过36年而已。
很想听听男主的孩子是怎么描述这段历史的。
可惜,男主的寿命太长,书中写到儿子是比他更早去世。
虽然,男主和女主过的生活很令人向往。
只是,男主和第一任妻子的关系,果真应了一句话“人无完人”。
《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读后感(四):《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 信仰、理想与简单生活
我承认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羡慕、嫉妒、恨,不过这也正是书籍可以带给我们的,很多时候无论你对于某种情境如何的向往,另一个声音告诉你——你不能够,甚至较远的未来内也不可能切身体会到那份美好,与其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不如…于是翻开书页的那个时刻开始,我成了一名“演员”,倾尽自己的想象去“饰演”书中田园生活的女主角,想象着周围的绿色生活,吃着健康、亲手栽种的蔬菜水果,向跋涉而来的善意、窥探、怀疑的游客介绍着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这幕“戏”是关于“感情、健康、回归自然、平静”的爱、理想和信仰。
最近同类主题还看了《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它讲述了时间的可贵,若无边的梦想一味被压抑,则行将石化而永不能鲜活如初。《菜园的学问》娓娓道来,目的是帮助建立起人和作物的联系,就像那些描写小动物的书,引导没有天分的你结识可能某天突然有缘分的一花一草一木。最为相似的是英国《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同样讲述的是健康、平和的生活所赋予生命的美好,只是塔莎奶奶一个人的坚持更加震撼,优雅的韵味配合着英式古典乡村的格调极富美感。
有的时候我在想,人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幸福?快乐?健康?可是太虚无不易把握,索性在现实的中国社会,人们开始务实的把握钱、权的激励,与其在虚无的美好中迷失,不如切实的抓到一些,然后再来找寻,于是他们与真实的信仰渐行渐远,而理想更是缺失已久,遍寻不着,于是虚空吞噬自我,继续在钱权中沉沦。
“人的生命是由种种可以把握的机遇和种种不可预测的陷阱交织而成。”凡人无智者,但斯科特夫妇则采取时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守理想、无谓死亡,有所信仰,对自己的身体和周遭的生态负责,于是机遇来临时他们顺其自然的接受,而遭遇陷阱的时刻同样汲取营养和力量,这就是人生,非常励志、感动、温馨的书。
《美好人生的挚爱与告别》读后感(五):美好人生
“1932年,出于爱与理想,这对灵魂伴侣搬离喧嚣繁华的纽约,隐逸到穷乡僻壤,建立了影响深远的‘美好生活中心’,提倡简朴生活,素食、反战与和平主义,展开了他们超过半个世纪的田园农庄生活。”
1932年。。。那正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期,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几百万人失业,7%的人饿死...
你们远离城市、返土归田,就有必要标榜为简单生活的典范么。。。这不都是生活所迫么。。。更何况那时你们返土归田还是去乡下买的地啊!!你们的生活相比同时代的美国人已经很好了!人家是真的没饭吃,你俩是为了自身健康节食。。。这是一个层次么。。。
我不否认书中大篇幅的宣传环保、自身修养的提高及反对战争与呼吁和平,这些都是值得永恒倡导的。
但是,你们提倡素食主义、禁欲主义、反对商品经济,这是违背生物链,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是么。。。这是历史的倒退啊。。。
你说你不需要动物的死尸来让自己生存、强壮与健康,可是人类也属于食物链的一员,人家动物有生存权,人家植物就没有了么,杀生。。。你吃的植物是没有生命还是怎样。
你建议人家小姑娘别买衣服、别看电影。。。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享受生活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没有浸淫于贪图享乐,懂得感恩且满足于自己所拥有,并不是什么坏事吧!?这样非但刺激了经济,增加内需,还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停止了这些活动,你知道将失业多少人么?你这样的行为与现在那些抵制日货的人类有什么区别。。。
你可以拒绝使用电视、收音机、电话。。。但是你无力阻碍工业革命带来的进步
你可以说它们有多糟糕,浪费人们的生命。。。但是活在21世纪的我还是不能停止使用它们
时间是你所不能拒绝的,时间带给你的改变更是你无能为力的。时代的发展就是伴随着跌宕起伏,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战争也是无法避免的,这都是历史走到这一步该发生的事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美好人生。只是单纯不喜欢被人说怎样是对,怎样是错才在这儿乱讲一通。逆时代而上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你们做到了,赞叹你们的勇气,真正的soulmate,愿你们在天堂依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