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8-27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锦集

  《上帝迷思》是一本由[英] 理查德·道金斯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331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0.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迷思》精选点评

  ●其实我觉得有神论者比较幸福安宁、有道德

  ●作者大多基于生物化学进行论述,有许多不错见解,不过写法问题。基本观点没错,不过某些问题有不同意见,例如第九章。 宗教其实就是哲学神话综合体。神话崇拜固然可笑,可对蠢人非常管用,真正聪明人才能只从哲学中汲取所需。随着人类智商提升,宗教的败落不可避免

  ●道金斯毕竟首先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文学家,本书貌似全面打击宗教,其实感情过于激动重点很不突出,起不到匕首、投枪的作用译者自知之明地说“但在第3遍的校对过程中,依然能发现甚至错误之处。由于时间和精力限制,校对工作可能重复进行下去,不得不捏着一把汗交出译稿。”所以再减一星。

  ●道金斯让我很失望可以说他批评基督教的水平佛洛伊德-马克思都不如,不过他提出的“人存原理”值得思考,他也指出了一些基督徒护教者的狭隘自以为是

  ●思路清晰,中间几章写得相当精彩可惜翻译实在太差,有些地方句子都写不通顺,更别提完整传达原意了,翻译减一星。

  ●当然是本好书,道爷吐槽犀利逻辑锐利充满激情,但是中文版的翻译处在一个微妙状态:就跟银漫里天狼星公司的那杯饮料一样,不太对但又不是错的很离谱的翻译,译者写注弄引的时候还挺负责,但是时不时会出现非常低级的错误,很尴尬

  ●几年前读的,已经不太记得很多内容了,但是第一次读的感受依然记得很清楚。道金斯端着大炮轰向自己摆的有点难看稻草人。当然,反过来,我们基督徒的护教有时候也是这样,须引以为戒。另外,推荐麦格拉思著《道金斯的迷思》。

  ●太学术不适合科普,尤其是对没有基督教背景的人。

  ●前面对于“上帝是否存在”的讨论非常精彩

  ●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手头的书都太需要仔细读,不适合用胃用剩下的能量再去供应大脑,于是随机翻下硬盘,找着一本,姑且读之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一):科学文化人吧?

  原作五星,译作二星。译后记中译者想憋了半天终于决定挥手掴道金斯一掌,结果拍自己脸上了,而且特别响。惜乎…科学文化人吧?

  接着打算《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 the evidence for evolution》了,好在没有中译……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二):向包括宗教在内的迷信不妥协,本书体现了道金斯的论战精神

  向包括宗教在内的迷不妥协,本书体现了道金斯的论战精神

  道金斯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我的偶像,万神殿的一员。

  所有能找到的书,都读过了。

  这本书是道金斯一贯观点的继承,毫不留情地批判宗教及其它任何迷信,

  人之迷信或宗教,除了自幼洗脑,大多数出于怕死的动机。

  一个理性而自由的人,坦然接受死亡。

  所谓宗教的理安慰,源自人无法面对自己的真实处境,如死亡,如孤独。

  所谓自由的可怕,让人们自愿再戴上精神的枷锁。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三):翻译错漏几处

  希望再版时改进:

  1. P 18

  'Homosexuality is a sin, Islam is a lie, abortion is murder. Some issues are just black and white!'

  宗教是谎言,

  应为,

  伊斯兰教是谎言

  这个翻译错了影响对这个段落的理解。

  2。P145.

  The conversation had moved on before I could find a pertinent response - to do with kettles and pots.

  quot;还没等我做出一个恰当的回应,谈话转向其他琐事"

  应为,

  quot;还没等我做出一个恰当的回应(告诉他是五十步笑百步,其实基督教跟Fang其实也差不多, 就像这种水壶跟那种茶壶一样),谈话转向其他话题"

  这是没有弄明"kettles and pots"是五十步笑百步 的意思。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四):文化基因

  1、主题是把进化论的研究思路扩展到宗教领域。道金斯称之为文化基因,这也适用于任何人类文化领域。宗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本体论的东西。它跟动物园的猴子没什么区别,猴子是怎么从复制细胞到鱼类到爬行动物到猴子一步步进化来的,宗教就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来的。宗教发展到今天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哪怕物理学家把宇宙起源问题也给解决了,它会接着顽强的生存下去。

  2、关于宗教对儿童的影响,适用于任何洗脑术、文化、传统。如何对待塑造个人的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当你没有认知能力 ,只能成为这种宗教、文化、传统的生存进化机器。当你有了足够的认知能力,才能客观的对待这些历史强加的东西,从而有拜托加锁的可能。

  3、人类社会是个复杂系统。如果按照意识对世界的认识来划分,最顶尖的精英在探索宇宙起源和地球生命起源问题,最愚昧的群体还在信奉一千年前几个古人的思想。

  4、道德与宗教无关。最流行的误解就是中国的道德滑坡是因为国人没有信仰的传统。道德产生于持续的认知而不是教条的宗教。

  5、欧美的宗教问题。尤其美国严重的基督教信仰,从长远来看有什么影响。

  6、中国到底有没有信仰(宗教)?民间普遍的烧香拜佛、风水卜卦,严格来说比基督教的一神教还古老,应该是类似多神信仰或原始的神灵信仰(说白了就是迷信)。佛教、道教算怎么回事?正统的协会寺庙什么的都是做生意的,佛道本身的东西(部分典籍理念)还是有意义的。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五):说个翻译问题

  很值得看的书。

  译者在后记里提到了该书对国人的意义(这个《译后记》总体上写得不错),即颇有些国人认为当今的道德问题是因为神州缺乏宗教传统,但道金斯讨论了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指出宗教并非构建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而且构建在宗教上的道德也很成问题。

  关于翻译,很遗憾,这本在欧美销量很高很持久的书,没有得到译者的足够尊重,存在一些低级错误。下面仅举一例:

  ------------------------------------------

  Where other science-fiction writers played on the oddness of science to arouse our sense of the mysterious, Douglas Adams used it to make us laugh (those who have read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might think of the 'infinite improbability drive', for instance).

  译文:

  科幻作正是利用科学的这一奇异古怪性来唤起我们的神秘感,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Adams) 就利用这一点来使我们开怀大笑。例如,那些读过《Hitchbiker星系指导》 (The Hitchb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的人也许就会想到“无限的不可能性推进”。

  ------------------------------------------

  这里作为科普作品翻译人的译者不但显示出自身对大众科幻作品的一无所知,而且还不知为何将Hitchhiker写成了Hitch“biker“。即使是将文本看成了Hitch“biker”,因而字典上查不出意思,但在google里搜一下,“您是不是要找:Hitchhiker”也都会自动显示出来。不知道《银河系漫游指南》这个流行的译名也许无可厚非 (其实维基一下”Douglas Adams“也可以吧),但”Hitchbiker“这样的错误不能不说是译者的态度问题了。

  译者自己说:“但在第3遍的校对过程中,依然能发现不当甚至错误之处。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校对工作不可能再重复进行下去,不得不捏着一把汗交出译稿。”

  ”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再重复“,也许我们又要想到”学术大环境“这一类的词了。但我只是觉得,如果学术工作者们都是这种"不得不捏着一把汗交出"的翻译态度,也许还是不要搞翻译比较好吧。

  也许说得过于刻薄了,全书的翻译总体上还是可读的,就这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上帝的迷思》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