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者与他者》是一本由许倬云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常精妙的一本小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性、政治性的共同体在两千年历史中内外分际的演变历程讲述得非常透彻。对于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如果说葛兆光的《宅兹中国》是正餐的话,那么这本书就是享受正餐之前最好的开胃菜。
●将历朝历代装进这个小本子里,“我者”与“他者”的论述由始至今,但这个“我者”是主观理解意义上的“我者”呢,还是在文化继承意义上的,着实令人费解,表述不深
●以千年为研究单位什么的…… 类似的宏大叙事想要做到体大思精而不流于空疏真是不易啊。
●材料过时,但思路值得学习。《建党伟业》里,辜鸿铭的角色很亮。“中国原有的‘我者’则异化为历史遗留,相对于‘现代’,传统乃是‘他者’。”——许倬云
●当入门提示的书好了。不知道葛兆光的书怎么样。不过至少不是这本书的九万字这么稀罕。果然是他自个说得“小书”
●太短了
●看完,真的是小书,普及尚可
《我者与他者》读后感(一):其实我们都是蛮夷
一本九万字的小书,内容却落英缤纷包罗万象,许倬云老师胸中有宏大的历史棋局,轻松解释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融合及中国和外部的关系。吐血推荐给同龄人当枕边书,它能让你读过的历史课本成为废纸。他说:“其实我们都是蛮夷。”
《我者与他者》读后感(二):一本小书,结论式的内容。
我暂以为:天子,应秉天命而治,其德行应与天道合一,执天命而施仁政。失德之王室,失命于天,理应被另一德者所承……
许先生在本书中谈及中国历代的中央与地方、核心与边陲、内与外所形成的“我者与他者”在地域、文化、行政、军事、商业、信仰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薄薄的一本小书,结论式的内容。
许之我者与他者,按其自己的说法,乃是:一、中国与他国族的互动;二、中国本部与边陲族群的互动;三、中央政权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四、社会上层与下层的互动;五、市场经济网络的运作;六、文化学术层面,主流“正统”与“异端”的挑战者之间的互动。作为一本由演讲噶扩充而来的作品,许并没有因简就繁,而是因简就简,按照以上六个方面,对各朝各代进行了梳理。其中端倪,谈不上高新,也不算无聊,权可一读。
《我者与他者》读后感(四):读史,想今天
一口气读完,畅快至极。这样的视野,这样的探索,这样的文字,除了痛快,难有别的描述。
中国在今天的世界里,身份是什么?
这个问题,国关学界这几年也开始热烈讨论,但就事论事而已,偶尔能追溯到朝贡体系,已属不易。
许倬云的书,从夏商周开始。先是中国的中国,然后是亚洲的中国,然后是世界的中国。流通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文化系统,交相辉映,融合变异。我者与他者,消长、换位、改变……
读完掩卷深思今天中国的身份定位,我者为谁,他者为谁。
《我者与他者》读后感(五):篇幅所限
作者试图以一本小小书理清中华五千年内外变化流转的脉络,立意引人注目,但是终究没有实现。并不是说作者功力不够,作者乃是大师,晚辈哪敢班门弄斧,只是篇幅所限,许多东西只能浅尝辄止,读起来不痛快,不通透,许多章节就像是刚开了一个序篇,后面什么却都没有。所述内容庞杂,外交、民族演变、国家内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我他之分都有涉及,混杂在一起,反而掩盖了作者以时间为脉络,纵贯历史的初衷。
不过一本不到10万字的小小书也只能这样了吧,功力所至,章句之间仍可见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