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和雷军当年立下的“10亿赌约”,与其说雷军输给了董明珠,不如说小米免费赢得了流量!
1
昨晚,在小米10周年演讲会上,雷军首次对2013年和董明珠的“10亿赌约”做了回应,并承认自己输给了董明珠。
“每一次想起这个打赌心里挺后悔、挺内疚的,我觉得我们干嘛要去招惹董大姐呢?不是自找?最近一段时间反思才一步一步想清楚了,2013年的小米如日中天,信心爆棚,敢跟格力去比本质上说明我们膨胀了。”
要说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约,还要从7年前说起。
时间拨回到2013年12月12日。雷军和董明珠同时获得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荣誉。
雷军认为,这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最好的服务就是营销,只要做好服务和营销,就一定能依靠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将产品引爆。并且,通过互联网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会比传统实体店的销售模式,效率更高。
而董明珠认为,这是一个“技术为王”的时代,产品要想不被超越,就必须投入大量科研经费,要多少投多少,只有产品的技术含量足够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否则,即便当下再枝繁叶茂,也不会持久,小米的营收从去年100亿增长到今年200多亿,增长速度的确很快,但这只是追求利润的表现,没有属于自己的根基。
所以有人便说,去年马云和王健林打了一个赌,结果热闹了一整年。要不雷先生和董小姐也来打个赌,热闹热闹,冲冲喜?
“5年之内,倘若小米的营业额超过格力的话,董小姐就赔给我1块钱就行了,请全国人民作证。”
没想到,董小姐听了之后,立马不干了,一块钱的打赌,那不是小孩子的游戏吗?咱要玩就玩把大的,这样才刺激。
就这样,董明珠直接把1块钱的赌资直接加码加到了10亿,并放下狠话:
“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就赌10个亿!”
正是有了雷先生和董小姐的这么一番讨论和较量,才有了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10亿赌约”这个事情。
最后的结果就是:
2013年到2018年的五年间,格力的营业额从1185亿涨到了1981亿,增长了60%;小米的营业额从200多亿涨到了1749亿,涨了8倍。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小米没能在5年内实现对格力的超越,在“10亿赌约”上,雷军也的确输给了董明珠。但在赌约的第6年,小米还是实现了对格力的反超。
2
其实,小米和格力,本就不是同一赛道上的选手,一个是作为民族工业在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个是基于物联网和生态链发展起来的新兴互联网公司。
两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看来,小米和格力之间,不存在谁输谁赢,双方之间的对比价值性也不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雷军在“10亿赌约”上输给了董明珠,但其实雷军是获益最大的一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2013年,格力的营业额是1200亿,而小米只有300亿,两者相差4倍。
正是由于小米和格力的实力差距悬殊,所以雷军和董明珠两人的“10亿赌约”,才能被足足炒作5年时间。
每一次只要两人站到一块,就能引起很大的话题性。
大家都知道,有话题就有关注,有关注就会有流量。
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小米来说,这既获得了巨大的曝光度和热度,又节省了许多广告营销成本。
可谓是两全其美的妙计啊!
所以说,小米自2013年发展到至今,能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真的要感谢董明珠!毕竟,董明珠加码的“10亿赌约”为小米带去争议性的同时,也带去了巨大的话题性和流量曝光。
与其说雷军输给了董明珠,不如说小米免费赢得了流量!
3
不知道大家从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约”中,学到了什么,反正我悟出了以下两点:
01、人要有追赶的目标。
如果雷军当初不和董明珠打赌的话,小米会有今天的成就吗?
这个不一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雷军和董明珠打赌,最起码让雷军有了一个追赶的目标。
只有明确追赶的目标,才能充分激发一个人的求胜欲望,让他充满斗志!
这一点,在雷军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02、不畏惧流言蜚语。
当初,雷军和董明珠打赌后,很多媒体也站出来对雷军笔诛口伐:
有人说他太自大了,想超越格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有人说他的企业缺乏根基,犹如空中楼阁,跟格力没有可比性。
还有人说,雷军只是一头踩在风口上的猪,风吹过后就会掉下来。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雷军从来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始终埋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因为他知道,让别人闭嘴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事情干成!
最后,我想说:
任何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以及各种刺耳的声音。
我们要做的不是反驳,不是回击,而是默默扎根生长,用结果说话,用实力证明自己!
就像小米10周年主题《一往无前》中所阐述的精神: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