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0-05-22 22:1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经典观后感集

  《面孔:20世纪奇人物》是一部由乔·迈尔斯科夫执导,克莱尔·巴尔丁 / 桑吉夫·巴哈斯卡 / 莉莉·科尔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一):他们还是对中国知道的太少

  科学家,中国岂止一个屠呦呦,袁隆平也是大神级的。

  艺人李小龙啊必须的,一个以武彰道的哲学家影响后世所有的动作片

  政治家就更多了,毛爷爷,周总理小平同志……

  他们对中国知道的还是太少。

  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现在是凑字数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二):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很感动,每一个人都很伟大。虽然最后一集,我里也是选了艾伦.图灵计算机之父。图灵是个天才,他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没有任何荣誉,背负着罪犯名义死去,人们选择背叛他,因为他是一个孤独患者同性恋。图灵的遗产一直伴随着我们,不只是那块在黑暗中闪亮的屏幕,还有孤独。如今很多人都体会过孤独的滋味,被人排挤,被人欺凌,被人视为异类,我们是否可以要学着更加的包容,包容和尊重那些和你现有经验价值观不相容的事物

  纪录片算是我的一个爱好吧!

  着现在很多的自媒体包括大多数影视作品,每天都是想着如何迎合大众心理或者找准他们的焦虑方向,引他们走向他们的预设之中,没办法,挣钱是很重要的,我自己也觉得重要。一天到晚都是成功优雅,冻龄……然,也正常,这些都是第三世界的人,第一世界的人哪有空想这些,他们只想没有战争,每天有水喝……那些第四世界的人,他们就是想着如何发挥自己影响力改变世界,拯救人类保护地球……至于第二世界的人,我哪知道他们在干嘛……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三):希望哪天,我是21世纪的传奇面孔

  二十世纪传奇的人物,一共分为这大类:

  1. 领袖。通常是政治,开国人物等。

  2. 科学家。推动科学重大进步,并且对人类有正面影响

  3. 冒险家。进取和冒险通常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社会活动家。刚刚试图去想,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有什么区别也许政治家为某一机构服务

  5. 运动员。人类体能极限

  6. 艺术家艺术家让人类的情感体验更上一层楼合适表达方式,并且延续人类精华(纪录片)。

  7. 演艺明星。明星是艺术的介质卓别林梦露用他们的肢体表达出了艺术家(导演编剧)想表达的东西

  今天看的是演艺明星,其中有两个没有特别熟悉,一个是大卫鲍威,还有一个是那个命运让人唏嘘的黑人女音乐人。让我比较意外的是,咱们的性感女神,居然曾经主动争取当导演,争取片子的权利,没有纪录片,可能这样的细节没人知道,而“性感女神”这样的标签,是不是可以换成,为自己权利合理争取的女战士之一?这也是纪录片的力量。

  主持人很自然,想知道她的故事是什么,一定也是个不平凡的人。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四):异类的贡献

  如果列出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的名单,就对后世的理论影响和技术进步而言,不一定是这集选择的四人——居里夫人,因斯坦,图灵,屠呦呦,但他们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主流身份之外的人。

  很喜欢结尾的这段话:

Four people who may have seemed outsiders, a female Polish immigrant, a Jewish refugee, a gay mathematician and a Chinese woman working almost anonymously ended up making some of the biggest contributions to the 20th century. But despite their diferences they all share the intellectual courage to think outside the box and the personal courage to stand firm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国籍不同,种族不同,取向不同,性别不同,这都不是他们不为人类贡献的理由。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对全人类的付出。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五):让我印象深刻的传奇人物

  第一集讲了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其中三位都是从小就在课本上熟知,家喻户晓的人物: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着一些让常人难以接受或失败的事情。他们三个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科学家既伟大又平凡的一面。而第四个人物屠呦呦,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并不知道她的故事,看完之后才发现,她所代表的就是中国人的样子:以身试药,乐于奉献,默默无闻。她的成功也是国人的成功,看到她的故事才让我深深感受到科学家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我之中。

  第二集运动员,我对这个领域并不熟悉,但是这集中四位运动员都为体育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球王贝利,将足球运动带向了高潮,并推动其在全世界的发展。拳王阿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拥有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女子网球之母比利·简·金,不仅获得了网球比赛的冠军,还赢得了性别之战,同样为女性争权。残奥会之母坦妮·格雷·汤普森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必胜的心态为残疾人在奥运会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第三集中讲述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第一位埃米琳·潘克赫斯特,为女权主义作出了贡献,通过极端方式游行示威,为女性争夺权益,对后世的影响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与她相比,印度国父甘地则通过主张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解放了印度人名,帮助印度人民自力更生,脱离了英国的奴隶,他的主张,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影响了众多国家人民,其中也包括本集第四位人物马丁·路德·金。第三位海伦·凯勒,我之前对她的印象仅限于书本上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但是却不知她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和平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她的思想超前世人很多,虽然她的世界里无声也无光,但是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多彩,却远胜任何一个正常人。与甘地解放了印度不同,第四位人物马丁·路德·金一直在为种族人群奔走,为穷人发言,他旨在消除贫富差距,经济差距,种族差异,他所倡导的一切都对后世种族平等奠定了基础。本集中的四位活动家,有的在为女性夺权,有的解放了奴隶制,有的在为残疾人群发声,有的希望消除种族歧视。他们都以一己之身为世界和平和公正努力,不断追求平等和和平的社会秩序,为人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六):人类群星闪耀时·20世纪

  第一集 科学家 1.“波兰移民”玛丽·居里:钋、镭;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的科学家;x光检查;死于白血病;移到先贤祠 2.“犹太难民”爱因斯坦:不信仰上帝(无神论);山顶>海平面;速度>重力;引力波;写信给罗斯福促成曼哈顿计划,后阻止曼哈顿计划未果;享年76岁 3.“同性恋数学家”艾伦图灵:马拉松运动员;15岁简化版《相对论》;图灵机→计算机;发明“炸弹”装置破解恩尼格玛;因同性恋被逮捕,接受化学阉割;吃苹果(氰化物)自杀,年41岁 4.“幕后英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以身试药

  第二集运动员 1球王贝利:踢塞满报纸的足球;桑托斯→国家队→纽约宇宙队;巴西国宝,禁止到国外效力;1958-1970 2.拳王阿里:信奉伊斯兰教;拒绝服兵役,被没收拳击执照和罚款;“丛林之战”;帕金森症→1996年火炬手 3.“女子网球之母”比利·简·金:温网冠军,39个大满贯;创办女子职业网球联盟;性别之战,连胜3局 4.“残奥会之母”坦妮·格雷·汤普森:轮椅竞速;16枚金牌,30项世界纪录;女爵士

  第三集社会活动家 1.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极端方式游行示威;逮捕,强行喂食;妇女选举权 2.圣雄甘地:“印度国父”;伦敦学法→南非和平抵抗→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食盐进军→印巴分治→暗杀;享年78岁 3.海伦·凯勒:水管教学;写信向罗斯福索要签名;和平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广岛废墟;获得总统自由勋章;享年87岁 4.马丁·路德·金: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民权法案》、《选举法案》;白人暗杀,仅39岁

  第四集领袖 1.“英国斗牛犬”丘吉尔:哈罗公学就读;南非布尔战争,坚毅果敢;殖民地大臣→内政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大臣;凭《不需要的战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享年90岁 2.罗斯福(FDR):林肯隧道、胡佛水坝、金门大桥;炉边谈话;39岁脊髓灰质炎,创办美国畸形儿基金会;享年63岁 3.撒切尔夫人:大刀阔斧改革 4.曼德拉:“南非国父”;诺贝尔和平奖;“民族之矛”非国大;死刑→无期(27年监禁);享年95岁

  第五集探险家 1.沙克尔顿:穿越南极 2.格特鲁德:创建伊拉克 3.尼尔·阿姆斯特朗:参加朝鲜战争;登月第一人;尼克松曾准备了遇难演讲;享年82岁 4珍妮·古道尔:38年野外生存

  第六集演艺明星 1.查理·卓别林:无声电影→国际化;享年88岁 2.比莉·荷莉戴:妓女→传奇歌手→民权运动歌曲 3.玛丽莲·露:36岁 4.大卫·鲍威:双性恋;“变色龙”

  第七集艺术家 1.毕加索:法国共产党员;《亚威农少女》(5名妓女;立体主义的诞生)、《格尔尼卡》;“一种是女神,一种是脚垫”;“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形容艺术形式多变);作品37000多件;享年91岁 2.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达洛维夫人》、《奥兰多》、《一间自己的屋子》;被同父异母兄弟性侵,患有抑郁症,自溺而死,59岁 3.希区柯克:梯、客串、偷窥、金发女郎;电影界的弗洛伊德;肾功能衰竭逝世,享年80岁 4.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领袖;丝网印刷;同性恋;人人都是艺术家;59岁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七):《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感

  第一集讲的是科学家,第二集讲的是体育界名人,第三集讲的是社会活动家。规划一共是8集,还有政治家啊、艺术家啊各类的群体,选取了20世纪各行各业中的领军人物的故事汇总,我觉得真是一档非常好的节目,尤其是推荐给家里有孩子的,不仅有利于自己积极向上,对于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偶像也非常赞。

  我对体育了解的不多,对第一集和第三集里讲述的人物却比较熟悉,比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比如圣雄甘地、海伦·凯勒、马丁·路德·金……其中每一个,都是让人感受到力量,给人以勇气,让人瞬间有了动力,觉得人生不该如此蹉跎,这样的人,多看看他们的故事,对自己也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对自己如是,对孩子们更是如此。

  我一直为我女儿的偶像是海伦·凯勒而自豪,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家的孩子和小鱼是同学也是好朋友,偶像是咱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我觉得这很好。我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的女儿会不会也回来告诉我喜欢某某某明星,迷恋某某某小白脸,但我想,在童年期就开始树立的偶像总会给她一生以正面的引导,而我很高兴自己在无意间引导我的孩子有了一个伟大的偶像。

  昨天还在和朋友闲扯,说我们现在的社会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孩子们一个个都想着做明星做演员搞直播,为什么,一切向钱看啊,什么都是钱钱钱的社会现象啊,以及来钱快赚钱容易的引导啊,可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为人父母,有没有从小开始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偶像引导了呢?

  家里每天播放肥皂剧,天天看着家长里短婆媳小姑,不是搞笑综艺就是选秀节目,孩子耳濡目染,价值观的取向自然会受到影响。

  可是,我也不是说家里就不该看电视,电视剧就该拒绝,天天都是ABC,并非这样就是高大上,多看几本好书,选择一下电视节目,多做一些户外活动,与其天天都是家长里短的电视剧和各大选秀真人秀的综艺充斥,还不如做点别的。

  我并不觉得自己就做的比别人好,我也不觉得我就该为此感到得意,我只是觉得,至少我开了一个不错的头,接下来的引导也许就容易的多,哪怕等她走出我为她营造的世界,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的时候,也能让她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从众,不要放弃。

  所以,真的推荐这部纪录片。

  除了教育意义外,还有其他原因。

  因为这部纪录片,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屠呦呦女士,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一位发明了有效消灭痢疾的药物,却时隔四十年才因为美国科学界的好奇把她从历史长河中翻找出来并确立了诺贝尔医学奖的伟大医生,我崇拜她。

  我还想说的是这部片子的客观之处,BBC是哪个国家的大家都知道,可是在选择20世纪伟大的社会活动家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印度的圣雄甘地。印度当时是在谁的压迫统治之下,大家也很清楚,BBC毫无隐晦的承认了当初的一切,盛赞了甘地的伟大,我觉得我推崇这种新闻精神。期待早日更新,已经迫不及待要看后面的了

  昨天给金鱼看了里面的居里夫人,还有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都是我给她讲过的人物),今天给她看海伦·凯勒,给她讲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发生在海伦身上的事情,小姑娘肯定要开心坏了,当然,我也很高兴!

  而且,通过这部纪录片,小鱼在海伦凯勒之后第二个偶像也诞生了,马丁路德金,一个同样让我感动的人物!推荐大家都去看看。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八):面孔的些微观感

  这是某的第一篇影评/剧评。

  我不太看在电脑上看纪录片,因为纪录片本身需要人集中精神,尤其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但是看完以后,我觉得花了那些精力去观看是值得的。因为我的确从中看到了许多东西。

  我习惯在开始看影视剧之前先去阅读一下豆瓣短评。我还记得当时看到的结果令我吃惊。其一,许多人的关注点在屠呦呦先生上,这无可厚非,但这类短评的大量出现也说明了某种意义上的狭隘性,或者可以看出,有些人并没有去认真观看甚至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便匆匆评价,当然近年来这似乎是十分寻常的事情。其二,有些人讲到,在很多领域的入选人物几乎都是英美两国,并从此得出一些对纪录片比较负面的评价,疑似不够公正客观之类。然而,我想20世纪的中国国情复杂,在许多方面都十分落后,在运动艺术等领域建树不够,或者说影响力不够都是可以理解的。其三,所谓十分钟介绍人物太短实在是很无脑的评价。这本就是这个纪录片选择的形式,意义在于人物的科普,倘若真想深入了解,你花几年的时间将所有相关资料都阅读过都不为过,怎可能妄图从一部介绍许多传奇人物的纪录片中知道完全呢?

  下面开始讲述我以为的优点。

  其一,便是BBC本身的优势,因为它在本土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够高,权威性够强,所以我们看到纪录片在介绍人物时,可以选择本身就是相关领域名人的主持人,可以采访到传奇人物的亲人、传记作者甚至是在世的传奇本人,给观众至少是我带来了一种比较真实和值得信任的体验。传奇人物本身离我们十分遥远,但BBC采访到的那些相关人物给我一种真实感,而不是仅仅从权威那里获得认知。在这里,视频的形式要比文字的描述更有力量。

  其二,没有回避传奇本人身上的争议性。比如居里夫人不光彩的感情经历,比如拳王阿里的宗教信仰,再比如海伦凯勒推崇的社会主义等等,这些都进行了一定的介绍,私以为这是难得的。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光是介绍这些传奇人物的杰出贡献已经足够填满了,但BBC却留出了一定的篇幅来讲述每个人物身上的争议性,这是值得肯定的。

  其三,BBC在这部纪录片中展现出的男女平权。除领袖和艺术家两个部分,所选择的传奇人物都是男女各两个,主持人是男四女三,在最后一集半决赛选择没有女性时,也有特意为女性发声。对在比利简和潘克赫斯特等人物上看见的女权精神也是给予了许多肯定。是的,这些也可以被理解成一种消极的刻意,但我还是更愿意把它看作正面的。

  其四,在这里我想将最后一集单独拎出来讲一下。起初看标题我也以为这一集很有哗众取宠的味道,原本在评选人物时就已经刻意划分领域规定数量已经筛选掉许多的杰出人物,遑论在这么多留下来的ICON中再勉强选择一个,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但是看了内容以后,我觉得这一集却恰恰是这一纪录片的精华。当Chris Packham在为图灵拉票时让在场观众把手机举起来那一刻,是真正能振奋人心的时刻。它将我们如今的生活与ICON十分直接地联系起来,更加直观地展现了传奇的力量,个体改变世界的力量。那一刻,图灵最终被选择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诚然,这部纪录片有着许多的问题,但BBC在科普和其他方面所作的努力却不可忽视。综合来讲,在当下,这绝对是一部十分有价值有意义的纪录片。

  20世纪,人类群星闪耀时。今日的你我即使不能是闪亮的明星,又何妨作萤火之光,即使不能照亮天下,照亮身周一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呢?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科学家

  1.移居的居里夫人,为了学习攒学费,辗转多处,发现微量元素圤,丈夫死后与已婚男士相恋,被社会舆论诟病,战争爆发发现x光片为患者带来生机。犹太难民爱因斯坦,颠覆了牛顿经典力学,推算的公式推动了原子弹的发明,热爱和平捐助善款。同性恋图灵,图灵机的发现让纳粹节节败退,同性恋身份被曝光后受到了化学阉割,缺少资源的他只好放弃自己喜欢的计算机领域,在自然方面稍有建树。以身试药的屠呦呦,响应政治号召为科学献身。

  2.居里夫人的x光片让多少饱和外伤的人得到救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多少人痴迷,原子弹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图灵机更是挽救了战场上无数战士的生命,青蒿素拯救了疟疾病患者的生命。他们的人生值得人学习,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只能仰望这些人的存在。居里夫人和图灵在情感上很曲折,尤其是后者化学阉割后吃了涂有氰的苹果自杀了,年仅40岁可惜。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如果内心不够坚定不可能在科学上做出如此成果,多少人献身科学事业而一生默默无闻。

  3.吃了涂有氰的苹果的计算机鼻祖图灵大师如果不被迫害致死如今的计算机领域会不会有新的的算法?即便是如今的同性恋也是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更何况当时保守的思想呢。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历史背景下,现代信息的便捷传输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历史上的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运动员

  1.足球运动员贝利,拳王阿里,残疾人运动员,女性网球运动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上取得了最高的荣誉,推动消除人们的偏见。贝利是黑人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种族歧视,推动足球成为世界级的运动。阿里不屈服于美国政府的权威坚守自己是穆斯林。作为一个女性网球运动员为消除性别歧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运动场上残疾人一直不被允许,很显然女主角为很多残疾人带来了希望。

  2.追星的人内心有希望,也许过的更快乐。

  社会活动家

  1.聋哑人海伦凯勒的故事从小就被写进教科书里,纪录片里轻描淡写的述说着她的人生事迹,如果能设什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大概这些事就显得非常伟大了,很多权利的争夺经历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容易得到了才变得不那么珍惜。刚参加完电视台的节目,有一群表演者就是聋哑人他们的表演有些让我有些热泪盈框,有爱惜,有关心,更多的是同情。我们在抱怨生活的不公的时候一定要想着还有很多人过的更加辛苦,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2.圣雄甘地绝对是个人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让英国政府做出让步,为印度本土的人民争取到属于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只是有利益的地方一般都有残酷的暗杀行动,甘地也确认要为那些受苦死去的负有一定的责任。人这一生很难一辈子只做好事,也很难一直只做坏事。

  3.马丁路德金,黑人能有今天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要感谢马丁,孩子老婆在熟睡中被炸死,中年时候的马丁路德金也经过相当痛苦的内心挣扎,不过最后还是妥协只是发动非暴力运动罢了,即便是如此还是被白人枪手暗杀。

  4.艾米琳潘克赫斯特,不好意思,以前没有听说过。

  领袖

  1.本集主要介绍四个人物,熟称铁娘子当时控制欧洲主体经济叱咤风云的女性代表人物莎切尔;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罗斯福。二战期间坚决不投降雄辩政治家丘吉尔。为南非民主被捕入狱30年后重整山河的曼德拉。

  2.每个人都很牛逼,君子生非异也,善加于物也。只是很难说服自己他们是完全靠自己就能有那么高的成就,他们在成长之前拥有的社会资源可能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社会阶级也越来越固化了,阶层之间的壁垒越来越难以穿越,比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比你还努力你拿什么跟别人争抢社会资源。尤其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能明显的感觉出大多数人都是在平衡利弊罢了。相信爱情的存在,日久能生情,一眼同样能爱上一个人。

  探险家

  1.第一位探险家为救同伴穿越雪山甚至从雪山直接滚落也要救身后 的船员,有领导力。第二位女性探险家顶着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做成的事甚至至今还影响着伊拉克局势。阿姆斯特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探险行动,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只是冷战期间军备竞赛的产物罢了。研究大猩猩的珍妮在考研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英语文章在讲她,总感觉从严格的意义上她不算是真正的探险家,只是她的发现确实让人类认识到自己也许只是脑袋发达一些的动物罢了。

  2.虽然喜欢看探险小说,自己也有些喜欢探险活动但是对纪录片里的探险家们了解的比较少。第一位探险家穿越雪山让我想起了自己一天骑行126公里的事情,那位女性探险家在遗迹前拍的照片总是让我想起看的鬼吹灯系列的小说和电视剧。挺感谢曾经的自己去过那么多地方,尤其是西藏也许一生也就去一次了,只是我的那些小冒险行为从来没有得到家里人的丁点认可。

  明星

  1.我向来对明星有抵触心里,大概受家里人当兵的影响,受到的后天教育的影响吧,再加上时不时爆出明星吸毒阿,婚外情啊,假唱啊等等事情吧,总感觉这些人只是出身名贵背后有着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才有了那么光鲜的外表。看了这一集之后才知道凡事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真是事物的存在是多样性的,你只是看到一个面而已。

  2.梦露在年仅36岁的年纪死了,可能以前见到的照片都太美了,在影片里的某些镜头看着她也只是一个人,同样有pose不好看的时候。确实美,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开心很有渲染力。卓别林的流浪汉形象在心中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的,对资本主义的讽刺即便是不用语言也是跃然纸上,市场经济的弊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他表演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个懂得观察事物本质的人运气一般不差。另外两个明星人物不认识,也感叹他们的命运和才华,一个出身污浊之地的女孩能有如此成就不知道其中受过多少委屈。双性恋者的他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促进了社会的开放性,其才华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腾讯视频看着看着就要VIP会员,呵呵,大爷不看了,腾讯搞得自己很尊重版权,背后不知道做了多少利用自己强大的资本盗版别人的行为,版权值得尊重但我讨厌资本的嘴脸。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观后感(十):笔记

  1.科学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物质钋(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和镭,并把放射性物质运用到战地医疗用的X光机上。

  爱因斯坦:伟大的物理学家,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理论。没有参与美国原子弹研制。

  图灵:英国数学家。二战时利用编码器炸弹破解了德军密码,加快了盟军胜利的进程。二战结束后,设计了计算机的早期原型机。1952年因同性恋被以猥亵罪名被逮捕。

  屠呦呦:疟疾的单词像马来西亚。最早介绍青蒿素的论文没有署名。越南战争期间疟疾横行,胡志明向中国求援,中国成立523项目,中医研究员研究员屠呦呦从中医典籍中发现青蒿,青蒿素动物实验有一半中毒,屠呦呦以身试药。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

  2.运动员

  贝利:四次参加世界杯,率领巴西第一次世界杯夺冠。第四次再度夺冠。

  阿里:第一次获得金腰带后两天皈依伊斯兰教,改名默罕默德.阿里。越战爆发后,拒绝美军征召,被剥夺金腰带和拳击执照,1971年上诉到高院恢复执照,重出江湖再次夺得金腰带。后患帕金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点燃主火炬。

  比利·简·金:女子网球12个大满贯冠军。为男女选手同工同酬大声疾呼。著名的性别大战,29岁的比利·简·金已经迈入职业生涯后期,退役许久的鲍比·里格斯也55岁高龄了,在转入职业网坛前,他曾于1939年以业余球员的身份,夺得温网单双混三冠。

  坦妮.格雷.汤普森:残奥会16枚奖牌,伦敦轮椅马拉松冠军,英国上议院女男爵。

  3.社会活动家

  潘克赫斯特:1908年组织伦敦妇女大游行,政府不回应女性选举权的呼声,她转向激进注意,曾因抗议活动而被捕入狱。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妇女地位提高,她抓住时机推动女性获得选举权。

  甘地:早年在南非目睹英国对在非印度人的压榨,组织印度人罢工获得胜利,后回到印度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海伦凯勒:原先只知道她是盲人聋人作家,看了纪录片才发现是一位有着美丽外表的知性女子,积极争取聋哑人权益,成功促使美国政府立法规定图书馆要配备共盲人阅读的书籍,不仅为盲人聋哑人争取权益,还致力于消弭社会各种不平等现象,在战后作为和平使者访问过日本。

  马丁路德金: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肯尼迪遇刺后的总统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案时,金就站在身后。金开始争取平等的经济权,约翰逊不满,最后金被白人极端分子暗杀。

  4.领导人

  丘吉尔:1940年9月德国开始轰炸伦敦。

  罗斯福:总统任期内患脊髓灰质炎。大萧条中推行新政,第二个任期对日和对德宣战。推动脊髓灰质炎治疗研究和疫苗研发。

  撒切尔:杂货店老板女儿,第一位女首相,赢得三届大选,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减税、私有化。

  曼德拉:南非非国大主席,反抗种族隔离政策。

  5.探险家

  沙克尔顿:自己组织了英国南极探险队(1907-1909)到达南极海岸。1909年1月9日向南极作最后的冲刺,最后把皇后赠的国旗插在了南纬88度23分,此地距南极只有97英里(大约180公里),返回英国后被授予爵士称号。从1910年到1913年夏天,沙克尔顿一直努力组织横贯大陆的“持久号”探险,持久号困在海冰中,无奈弃船。沙克尔顿乘小船跨越英国列岛那么长的距离到一个捕鲸点去组织救援,最后把船员带回。100年前的南极探险就如果现在的宇航员抵达火星。

  格特鲁德·贝尔:探险家、女外交官。一战后来到巴格达,促成了现代伊拉克的建立。创办了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也许她本质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一度在伊拉克掌握实权,有过两段感情经历,未婚。

  阿姆斯特朗:阿波罗计划登月。

  古道尔:女动物学家,在坦桑尼亚研究黑猩猩,一度四五个月一无所获。开始科学研究前没有受过任何教育,自学了灵长类动物知识,第一个发现猩猩会使用工具。

  6.演艺明星

  卓别林:母亲是失意的女演员,后来精神失常。无声电影时代表现了流浪汉等底层百姓的艰辛。来好莱坞之前,常在伦敦小剧场里演出。1940年自导自演的大独裁者使他在50年代反共运动中受牵连,1952年被禁止进入美国,1972年短暂入境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illie holiday:黑人女爵士乐歌手,演唱民权运动主题的歌曲——奇异的果实,曾因吸毒被捕,病死狱中。1939年,每次献唱,《Strange Fruit》都会安排在曲单的最后。因为当时种族歧视盛行,连Billie Holiday 本人都不被允许留宿在晚上表演过的酒店。

  梦露:艺名,出身贫寒,曾经为了钱拍裸照。在五十年代,大公司控制女演员,有权决定一切。梦露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自主权,有权选择导演和剧本。因为过量服用药物,36 岁被发现在床上离世。

  大卫鲍伊:摇滚明星,以华丽服装妆容多变形象著称,公开宣布自己是双性恋并支持同性恋等边缘群体。

  7.艺术家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中产家庭,年少时就展现绘画的天赋,25岁创作出第一幅激进派画作先维农少女,描绘了五位妓女,奠定了立体主义绘画。毕加索喜欢扭曲人的脸,他认为这是孩子绘画的方式。1937年佛朗哥轰炸了左翼控制的一个城镇,伤亡数百人,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控诉这一罪行。联合部总部的大厅里至今陈设着格尔尼卡的复制品。毕加索一生创作了几万幅画,作品拍卖金额总值全世界最高。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第一次出版关于变性主题的小说,小说原型是她的情人——一位喜欢女装的爵士。伍尔夫受抑郁症困扰,最后溺水自杀。

  希区柯克:伦敦杂货店老板家儿子,28岁就成为英国报酬最高的导演,随后到好莱坞发展,拍摄了精神病患者等一系列高票房的惊悚悬疑片。

  安迪沃霍尔:斯洛伐克移民。艺术可以批量生产?第一幅作品是可口可乐,1962年7月,沃霍尔以32幅《金宝罐头汤》系列画作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至今这32罐罐头仍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沃霍尔的绘画中常出现涂污的报纸网纹、油墨不朽的版面、套印不准的粗糙影像,让人像看电视一闪而过,而不是欣赏绘画般仔细观看。2014年2月12日晚,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作的MAO画像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7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1967年被一精神病女子枪击,之后一直没有完全康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