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是一部由徐欢 / 张越佳 / 祝捷 / 冯雷 / 崔宇 / 汪哲 / 曹执导,文物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一):这才是有态度的文物节目
第二季保持了第一季的高水准。
一是对于文物的讲解很到位,说清楚了每件文物的精彩点究竟是什么;
二是每一集不仅限于主题文物,而是以主题文物为核心,连带介绍若干相关联文物,形成一个较成体系的介绍,知识满满;
最后没啥说的,期待第三季吧~~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二):文物也有生命
这种“短小精炼有内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文化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续在观众当中保持热度、“薪火相传”。试想,在人潮拥挤的地铁中,伴随着5分钟的文物短视频,呼啸而过的不仅是窗外形形色色的景象,更是文物穿梭几千年的前世今生,一天1440分钟里5分钟不过是转瞬即逝,而在《如果国宝会说话》中,5分钟则是文物的“一眼千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是文化热的全新表达方式,是文化自信的高度凝聚,亦是助推大国崛起的文化自觉。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三):观后
1. 第二季,时间来到秦汉,文物精致程度飞跃。同时看得出来,应该预算也多了,后期给力,特效值钱。 2.文案仍是最大亮点。稳中带皮,皮中带泪。一言以蔽之,顶级。 3.表现手法越发灵活。编钟一集甚至没加解说,只是放了一遍多年前的录音实况,就足以把人听哭。时间、文化的力量,远胜千言万语。 4.这片子应该拍1万集。 5.如果说2000年前的东西和现在我的工作有啥联系.....汉代的青铜器上的错金工艺,还有个名字。 叫大马士革法。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四):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保持了之前的高水准,在记录频道看完还不够,B站配合弹幕食用更佳。五分钟的长度短小精悍又让人意犹未尽,优秀的文案让人恨不得全都摘抄下来,看完更想去博物馆感受这些文物的魅力了。 特别喜欢片头结尾的提示音:"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创意十足,仿佛国宝真的在和人对话,文物也有了温度。 题外话:我原本以为这部纪录片是像故宫100一样,没想到它是分成四季播出,我又以为它是半年更一季,谁能想到都一年了第三季还没有播呢?唉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五):让编钟给你讲个故事
不管文案多美,旁白多幽默,观众听到的还是人类代替国宝发出的声音。那些埋藏千年的宝物们,是否真的这么想谁又知道呢?
唯独曾侯乙编钟这一集,编导们真的让国宝自己发声了。或深沉、或清脆,那曾经响彻殿堂上的清音雅乐就是曾侯乙的声音,夹带着千年的时光沉淀,破土而出,向听者讲述它的故事。不需要旁白,不需要文案,就那么听着:高音、低音、镈与钟的差别。。。轻轻一敲,千年的声音仿佛能穿透时光,直达下一个千年。
老一辈的专家已经故去,曾经的发掘和研究也变成了陈旧的资料片。只有庞大的编钟,声音依然清澈,可以想象,下一个千年,甚至几个千年后,它依然如常,向未来的听众和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
(超爱这一集,突然就想废话抒情两句~勿见怪)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六):hello,这是来自你的国宝的一条留言
开场–"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片尾–"国宝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 第一集鹰顶金冠,人偶草原争霸赛 第二集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壶上纹路小人演了一部戏(有一些用了定格动画) 第三集曾侯乙编钟,编钟在水波纹特效里演示自己是怎么三个音阶响三响 第四集,双头镇幕兽,它的材质是温暖的木头 第十集,南越,玉可炫富。 第二十二集,银腰带里长勿相忘。 – – – – – – – – – – – 差不多5分钟一集,一季25集,由央视纪录频道承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设置的"大型"纪录片,创新了传统文物类纪录片的播出形式,每集只有不到5分钟,每集纪录片都是一条给观众的影画"留言",不仅迎合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个人时间(每集五分钟,16g苹果6手机缓存都不占地儿),而且每集都是以国宝为主人公在讲故事,穿插一些动画特效,都围绕国宝某一个部分元素在解说,观众在屏幕前看就真的是国宝在与我们介绍它自己,生动活泼有意思,消解传统纪录片的冗长乏味,或是过于严肃,《国宝说话》的解说词也都栩栩如生,顽皮有趣。
难以让人拒绝或者找理由不看的一部纪录片,可接受性很强,适合传播传统文化的一部纪录片,如果非要挑最优的优点,这大概是这部纪录片的最大优点了。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七):呈现文明的另一种方式:回赠给超越想象的时代
第二季时间跨度是战国秦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的诸侯国走向大统一的时代。秦汉时代开创的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范式,以及创制的政治制度和形成的国家观念,奠定了后来两千多年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物质与文化成就,均达到了古代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其所创造的时代风貌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史上至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创造的文物,其类型之多、工艺之高、形态之美,超越了后世想象。秦汉紧连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许多制度得以创制并固定。从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成为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的底层基因。秦代虽短,但以其超越时代的行动力,创造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制度与体系。秦代留下的器物,兵马俑及车马器、秦简等,无不令后世仰望。汉承秦制,其雄放昂扬的时代面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为历史强音。两汉总体安定的社会环境下,生产力水平很快达到了古代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表现在器物上,就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汪洋恣肆的创造力、大气磅礴的行动力,并且精巧的结构与流畅的线条能够并存。
这个极精彩的大时代,以超越想象的创造力,留给我们超越想象的文物。制片方以有温度的专业、有态度的知识、有情感的信息、有意思的叙事,回望、重建这些文物的影像,让丰富多样、光华灿烂的战国秦汉文物,穿透历史,在今天熠熠生辉。
片子的技术与形式,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在国内纪录片界,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探索。目前看,应该达到了“超越想象”的目标。期待后续,也期待中国纪录片能够超越观众想象,越来越好。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八):文物的感情
文物不等于随葬品,这些物件是当时生活的缩影,甚至像商鞅方升记录了变革,开启了一个时代。
文物本身就是情绪意志的具象,不需讲解太多,每一个细节清晰表露,看久了,我们便能自然领会。透过陶土的指印、玉石的刻痕、斑驳的铜锈、闪亮的铭文、飞舞的漆饰、平静的木简、流淌的鎏金、交织的丝线,我们看见民族的荣耀,看见君王的心志,看见贵族对富足生活的珍享、对沟通神明的渴望,看见人们不畏攻伐残酷奋勇向前的勇气同时怀着安然于桑田生活的沉着之心。
我们看不到负面的东西,这些器物不会记述困境与失败,但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烦恼与私欲,沉沦、隐忍、反抗、争心,就要花一番时间去想象了。精美锋利的剑却是由卧薪尝胆的艰辛岁月淬生,极尽纷繁的尊盘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工匠为孑然一身的贵族设计,华丽精致的纹饰之外是一片百废待兴、休养生息的平和气氛,拙朴粗犷的石雕更是刻录了名将灿烂的一生。
从对斗转星移的凝望、对生命轮回的探寻,到对烂漫天国的畅想、对沟通天地的向往,到宣泄复仇的心志、威加海内的信念,到最终回归温暖生活的平静。相伴这些器物,生活逐渐产生了宽舒的轮廓,并慢慢长成生命的形状。四千年,人性全面觉醒。生命无常,时间偷走了身边的美好,所以有了承载渴望、恒心的器物,伴随人们一步一步撑到无声的终点、静默的起点。黯然中坚守,又是两千年,不强求有人倾听,但不会淡忘,谁都可以去聆听她的心声,记忆都已融入器物的灵魂。
此刻的文物,彼时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一件手工器物,凝聚了制作者的设计思考,更融入了时代的情绪与哲思。壶身静默,却非无声。岁月的厚重,天地的深邃,金木玉石的气息,彼时人们所思所向,应该再去博物馆里仔细看一看这些器物,才能体会。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九):如果国宝会说话
如果国宝会说话 01:鹰顶金冠饰。WA因为对手,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变成更加强大的自己。 02:战国嵌错宴乐攻占纹铜壶,弋射(弋不射宿) 03:曾侯乙编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04:木雕双头镇墓兽 05:人物御龙帛画(招魂幡) 06:跪射俑 WA:再也等不到帝王来号令他们 07:战国商鞅方井 WA国家的升有了天下的度量。 08:秦始皇陵铜车马 WA怜我扶苏 09:里耶秦简 吴骚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被冒名顶替了 10:越王玉 君子端方,温润如玉 11:马踏匈奴 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冠军侯 少年将军霍去病 23岁逝世 天妒英才 12:五星出东方锦护臂 WA丝缕的叠加构成锦缎,颜色的集合拼出画面与文字,美好的愿望,浓缩成千丝万缕,被细密编织进这一掌见方的精致里。 13:四神纹玉铺首 14:熹平石经 石头冷硬,自藏深意 15: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和世界相遇 16:素纱单衣 49g 17:长信宫灯 WA时间似光,生命如烛 18:二十八宿圆盘圭表 天行有常 周而复始 如期而至 是为天地之信 以利万民 生生不息 19:狸猫纹饰漆盘 君幸食 20:算筹 不觉明厉 21:错金铜博山炉 烟岚造境 22: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长毋相忘 不求万人之上的国王独宠一人,只求两人之间的私语,常系腰间。跨越千年的狗粮。 23: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WA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上。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24:击鼓说唱陶俑“俳优”WA自嘲是所有幽默中最安全的方式。 我想我是幸运的,我的生命远比我的寿命长久。汉高祖的剑,飞将军的弓,卓文君的罗曼史。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二季》观后感(十):长毋相忘
E4:木雕双头镇墓兽 荆州博物馆 木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楚人的自由气质。它轻快地存在过,存在于略显沉重的文明之中。”
“在古典时代,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楚人的艺术中,看到丰富的自然形象。一呼一吸间,镇墓兽已存在两千年,以木头和动物的角质,对抗时间的销蚀,依然完好,与天空并肩,和星辰同行。”
E6:跪射俑 秦始皇陵博物馆 陶胎彩绘
“星辰旋转天穹,山河蔓延大地。人为重现的景象,拥有扭曲时间的魔力。镜子之外,肉身已经逝去,镜子中,士兵却被赋予恒久的人格和生命。他们抵御着时间腐朽万物的力量,屹立在今人眼前。”
“地面上的秦朝已经画上句号,大地之下的时间,在坑穴的隧道中,自我延伸。这里的帝国没有终点,战士们等待着帝王的号令,随时准备重返战场。”
E14:熹平石经 残石 西安碑林博物馆 石
“汉字历经演化,有繁简之别,有通假异己。文字是文明传承的根本,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熹平石经开创了文字校正之先河。石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强大载体,成为梳理传统文化的重要凭据。”
“汉人早已用行动表明,回溯是为了接近本真。石头冷硬,字藏深意,它召唤着历代有心人,将残片从各处找寻。”
E15: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山东博物馆 石
“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均先后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先哲,他们的智慧与人类相遇,构成了多元的世界。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孔子和老子,儒家、道家,它们的哲思就像两条河流,它们交汇,它们奔腾,它们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孔子和老子的相遇,时刻都在发生着,它就是你和世界的相遇,你和你自己的相遇。”
E22:“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南京博物院 银
“长毋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