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抗疫60天李兰娟返杭丈夫雨中接机:神仙般的爱情原来是这样的
日期:2020-04-02 06:31:51 作者:糖糖 来源:读书 阅读:

抗疫60天李兰娟返杭丈夫雨中接机:神仙般的爱情原来是这样的

  作者:糖糖 来源读书()

  今天是四月的第一天,在这全球抗疫的特殊日子,一早就被这条微博给甜到了:#李兰院士返杭丈夫郑树森院士接机#

  3月31日下午2时许,由李兰娟院士率领的“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以及树兰(杭州)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双双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回杭!

  “五星红旗迎风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伴随一阵阵欢呼声以及《歌唱祖国》的背景音乐

  一架、两架、三架……随着一架架飞机的徐徐降落,1000多名浙江援鄂医疗队员今天集体了。

  机舱门一打开,李兰娟院士第一个手捧鲜花,挥着国旗走下了飞机。

  而她不知道的是人群中有个人殷切期盼着她的归来。潇潇春雨中,郑树森院士打着伞穿过人海,走到李兰娟院士面前紧紧牵住她的手。

  据李兰娟院士助理女士透露,郑树森院士来机场接机,并未事先通知李兰娟院士:“就是要给她一个惊喜”。

  被这一幕甜到了,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美的模样吧。

  据郑树森院士说:最近这次算是两个人分开较长的时间了!

  什么才是最好的爱情?这就是吧!

  两个相自由灵魂,彼此成就成为最好的自己,不牵强附会身边的人,又彼此牵挂对方

  01

  最好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一句话说得好:

  "爱情对生命意义是带来蜕变,每一段恋情、每一个恋人,带来关键性的蜕变契机"

  1947年9月,李兰娟出生于浙江绍兴夏履镇夏履桥村。

  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因患眼疾无法劳作,全家生活母亲卖山货维持。她自幼喜欢读书,但她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1960年,成绩优异小兰娟从夏履小学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在的绍兴第三中学)。

  1962年,母亲突然把小兰娟叫到跟前,告诉她家里已经没钱供她读书了,让她收拾行囊回家。面对母亲的哀求,懂事的兰娟泪如雨下,尽管她读书的愿望那么强烈,但想到母亲为全家人背负的巨大生存压力,想到母亲每天挑着山货步行30多公里做买卖辛苦,兰娟选择放弃

  她准备离开学校那天,向班主任告别,走的时候流下了眼泪。班主任问她:“自己是不是很想读书?”她非常坚定点点头,说:“是的”。后来,在善良的班主任帮助下,她没有告别校园,而是靠着助学金读完了初中

  能继续读书让李兰娟对学习倍加珍惜努力中考时,她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杭州第一中学(现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那个时候,父母手里仅仅只有5元钱,连学费都付不了。5元已经是家里全部的钱,又是热心老师,减免了她的学费,还发助学金,帮助她坚持读完了高中。

  顺利高中毕业的李兰娟,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于是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一名代课教师。

  在课余时间里,她用针灸为乡亲治疗腰背疼痛。第一次接触医学的她,短短几个月就将整本经络书背得滚瓜烂熟。乡亲们都推荐她做村里的“赤脚医生”。

  但是代课老师每个月工资24元,可“赤脚医生”只有5个工分,相当于每天只有1毛钱。一边是自己家里捉襟见肘的生活,一边是老乡的殷殷期盼。而对医学的挚爱,让李兰娟无怨无悔地选当一个“赤脚医生”。

  1970年,李兰娟获得第二次读书的机会,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因为成绩优异,李兰娟大学毕业后留校,被分配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她的大学同学——郑树森。

  他们一起吃早餐,一起去医院,一起下班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浪漫。

  他们志趣相投,对对方的工作也是倾力支持。他们共同成长一起成为院士,成为医学界的模范伴侣。

  郑树森院士当初在香港读博,父亲得了重病,妻子李兰娟向丈夫隐瞒消息,自己悉照顾直到公公康复。

  而李兰娟母亲的两次骨折手术,是丈夫郑树森亲自做的。

  这一次,李兰娟院士出征武汉前夕,丈夫亲自下厨准备年夜饭,她也罕见地在朋友圈秀了把恩爱:

  她拍下丈夫做饭的背影,幽默地说:

  “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烧年夜饭了,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房刀。”

  而这已经是郑树森院士第三次送她上抗疫一线。

  从1975年到如今,两人相伴走过45年,对于夫妻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李兰娟院士用16个字做了回应: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好的爱情,不仅仅是当下彼此相爱,更是长期地同步成长。一起读书,一起运动,一起努力将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一起牵手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并且还能以饱满的心态一起生活。

  

  02

  最好的爱情就是你们在一起,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你们。

  前几天,65岁的陈道明又上了热搜。

  视频中的他,西装笔挺,走起路来风度翩翩。无论是身形和气质,都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怪不得网友纷纷在底下留言:

  “我怀疑他到74也还是这个样子;

  完全不像65好嘛?!我的天啊!

  羡慕!这个年纪了,身体和精神状态这么好!”

  是啊,如今已经65岁的陈道明,看起来就像是40多岁的人。体态匀称、长相年轻,淡然从容,深沉内敛,让人羡慕不已。

  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则是他的爱情!

  陈道明说: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杜宪看上我,说明我太太一点都不功利。只能说是她的伟大,不是我的光荣。

  

  1978年,陈道明的妻子杜宪到天津探望舅舅。热心肠的舅舅趁机把同单位的陈道明介绍给她。杜宪端庄大方、气质不凡,让他一见钟情。

  那时,俩人彼此都是初恋,青涩美好。

  杜宪是北大的高材生,为了配得上她,陈道明奋发图强考了北电。

  恋爱三年后,两人结婚。

  杜宪毕业后,做了《新闻联播》主持人,被称为“中国第一女主播”。

  而那时,陈道明还没有名气,杜宪常常鼓励他说:

  “你一定会成为超级棒的演员。”

  当陈道明名气一天天大起来时,杜宪却从主持转到了幕后,名声大减,她萌生了在家相夫教子的念头。

  陈道明鼓励她去工作:“女人在家待的时间长了,会生出很多心理不平衡。”

  于是她学英语,考了研究生,最后成为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找到了人生事业的第二春,她说:“感谢道明,他成就了我。”

  可是陈道明却说:遇见妻子才是他最大的运气。

  第一,她不以学识看人;第二,她不以金钱看人;第三,她不以地位看人;第四,她不以外表看人。

  谈及婚姻,陈道明说:

  “共修是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夫妻结缘的最大意义不是吃饭穿衣、生儿育女,而是彼此滋养、彼此成就,提升生命的层次。

  如今,陈道明鲜少出山,他厌恶应酬,滴酒不沾,更多的时候是待在家里。

  而杜宪也已经退休,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夫妻俩同坐窗下,她绣她的花草,他裁他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心动的美感。

  最美的爱情就是青春年少遇见你 往后余生都是你!

  青年时一见钟情,中年后相濡以沫。这样的爱情,一定是世间最美的样子。

  作者:糖糖,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做一个幸福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抗疫60天李兰娟返杭丈夫雨中接机:神仙般的爱情原来是这样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