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士浮生录》是一部由维姆·文德斯执导,Compay Segundo / Eliades Ochoa / 莱·库德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到鲁宾弹钢琴,就好像祖父出着神发着呆,抚摸、梳理着陪伴了他一生的猫的毛发,他用手指把她弄得很舒服,所以她也温顺不胡闹,躺在祖父怀里发出好听的声音来。音乐没什么特别,只是生活很普通的部分而已,他们就像生活一样玩音乐,所以里面充满了生活的全部力量和整个人生。Pure, quiet, powerful.
●原声值十星了,高超技艺炫目,随性、灵动、曼妙、轻盈,令人沉醉不知归路;南美丰沛的物候滋养了乐观幽默风趣的民间艺术家,音符与节奏仿佛契入血液与基因,音乐是他们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图腾,是融入日常的相随;摇滚青年文德斯终于圆一回大梦,以镜头记录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目前为止看过的最美的音乐纪录片
●当琴弦拨动 一切の流动都开始变得不同;生活愈是贫瘠愁苦 或许才有那本然纯粹美好の存在; 旋律吟起摇摆 似永不唱息の圣歌 点燃破败中の澎湃
●古巴的气息消解了Wenders拍纪录片时总会有的annoying的形式感。每次我站在卡耐基最高一层都想一跃而下。
●有几首歌很耳熟。演唱会感染力非常,一群为音乐而生、好鲜艳、好快活的家伙!2019.05.19@资料馆。乐满哈瓦那,音乐的麦加,生活充满了颜色和节奏感(笑)。
●空旷的 排练厅,空旷的公园 长凳,空旷 的酒吧,空旷的街道,每一位老音乐家都是哈瓦那的城市地标,都是古巴音乐里面独特的个体。古巴除了雪茄和革命,仍有那么渗入灵魂的音乐,文德斯把政治因素从电影中抽离,留下一支纯净的美丽的动人的歌。Ibrahim Ferrer和Omara在演唱Silencio的时候,Omara落泪。
●这群有激情的老家伙们,真的让人感到温暖。继续燃烧吧~任何时候。另外,摄影好棒!这个片子只有在影院看才能充分感受到它的氛围啊!
●作为人文纪录片来说算不上特别的理想,场面调度和摄影技巧没有为电影带来实质性的丰富。围绕拍摄人物收纳的几组素材在接近平行对称的呆滞状况里空洞地讲述,它其实可以更世俗风情化些,可以浅尝辄止地追溯历史的根源,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沉默片刻。★★★
生活不易啊!感谢发现这群骨灰级乐士们的那对父子,没有他们,我们不会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也不会看到如此可爱的一群老头!
另,我终于知道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巴歌曲的歌词了!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乐士浮生录》观后感(二):Buena Vista Social Club
今晚上看了《乐满哈瓦那》,让人心旷神怡的一部纪录片。革命后四十年的哈瓦那,资本主义的过去只剩那些老房子和离散的老人们。街头贴着的是“格瓦拉”,而不是这些演奏着的老人们。老人们不再年轻,没有人记得,不想再工作(社会忘了他们,革命不需要他们)。只有音乐和生活还在继续。
《乐士浮生录》观后感(三):古巴平民何辜:(
乐士浮生录,情迷哈瓦那,乐满夏湾拿。情歌居多,舒心乐境,都有皱纹,也是美人。乡村小调小令,平民之诗,消化困苦。一个拉撒路信仰,香水供奉。“要玩到房子坍掉,路上所有车都在堵。”同行都有人偶手办卖啦,活久见系列哒。去纽约卡耐基大厅演奏成功啦,从此一期一会电话打不通,都怪美帝,古巴平民何辜:(
《乐士浮生录》观后感(四):音乐的真谛
记得4,5年前去酒吧看一群法国老头演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真的好欢乐,好享受,对他们来说音乐已经不只是弹或吹出来的某个音符,而是血液中流淌的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某种东西。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玩音乐的状态,不为炫技,不为泡妞,只是因为快乐。这帮古巴老头也一样,雪茄在他们口中才更美味,音乐在他们手中才更动听。
《乐士浮生录》观后感(五):爵士情怀
文德斯的电影一直很喜欢。
因为够冷静,有思考的力度。
拍这样一种电影,需要一种情怀,没有可以包容和配合的社会氛围是推进不了的。
类似的电影,可以看作爵士情怀, 讲述生命的故事,不做作,真实而自然。正因此,也是精彩而感人的。
中国缺的不是故事,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筛选,把很多《亲爱的》螺丝钉甩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