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休无止》影评摘抄
日期:2020-02-17 22:0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休无止》影评摘抄

  《休无止》是一部由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Tadeusz Bradecki / 马雷克·孔德拉特 / Michal Bajor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休无止》精选点评

  ●印象比较深的一处:Zyro与一陌生男子XXOO后,问那个男的会不会波兰语,男的说不会,Zyro就用波兰语讲了Antek死后自己感受,男的说,可以用英文吗?Zyro说不行,然后就走了。很能体会Zyro那刻孤独痛苦,无法从丈夫意外死亡的悲痛中走出来,又无法向人倾诉理上的痛苦远超身体上的痛苦啊~!

  ●尽管多段叙事在表意上还不甚契合,但已经看得出后期超验现实主义雏形了;而跟开头相比,胜诉后老律师念诗一段尤其更富韵味影像上是历经挣扎尝试希望而终究归于幻灭绝望死寂,然而内里却分明是一种充满慈悲悲悯,以至于妻子最后那么凄凉的自杀,都深蕴着淡淡的暖意。这不是塔可夫斯基深沉,不是伯格曼的痛苦,更不是库布里克冷酷是属于,且只能归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博爱——这才是大师之相

  ●关于道德仰的拷问,仿佛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热衷的。波兰时的政治环境给了他切入当时社会切口结局现实的无法逆转,信仰的崩塌透漏着他对当时人性的失望,所有人物伤感情绪凸显了他作品忧郁气质手法略显粗糙情节刻意,让这部影片稍显沉闷

  ●双线叙事。一条是难以接受丈夫辞世,自暴自弃甚至援交美国、背叛革命的妻子;另一条是笃守信念,以绝食与当局对抗的革命同志事实上坚定的同志最终选择了妥协,而看似软弱的妻子却将革命进行到底,伴随着自由意志夫君共赴黄泉官司打赢了,法庭里无人欢呼;妻子自杀了,死者魂灵却得到了安息。

  ●不几道看完了美

  ●流动的影像!应该是这样的。1984年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拍片子已经有了三色的大部分调子,但无休无止叙事更“就事论事”,三色溢出的部分比较多。到了十诫和三色,基耶斯洛夫斯基完全抛弃简单象征主义,而用完整的一个存在个体去象征。这是更加深刻而圆熟的。而无休无止显然还未脱离对局部的夸饰。

  ●when you were gone, I sealed my lips.蓝的雏形。

  ●从这部可以看见蓝的前身,对情绪的探讨和对个体自由的寻求,也表达了基氏对法律这种扼杀个体独特性条文抨击,但缺少了个体之间的影响和映射,自杀的结尾也有些败笔,毕竟电影是给或者并且想继续生活的人看的

  ●⒈如果你真的一个人,即使他/她不在了,还是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⒉-有天晚上我醒了,你们房间里亮着灯,爸爸趴在你身上,你们都没穿衣服,我到了同样的事,你们在干什么?-做爱。我们相爱。因为爸爸的拥抱,妈妈才有了你。⒊“我死了……”的独白开头联想到《萤火虫之墓》;……

  ●我也不知道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从一只苍狼变成赖狗是狂风在无情抽打着我脸是仰望天空的双眼露出贪婪的光芒还是身体里袭来的阵阵恐惧的回音侵扰我的灵魂也许是我的项圈一无所有被人遗忘踉呛屈从一只丧犬主啊请在无声的哀求中割开我的喉咙赐予我自由的生活流泪也情愿(有删减因为字数不够痛苦)

  《无休无止》影评(一):观影日记

  安德的死并不能将他的忧虑带离现世,原本觉得并不深爱安德的妻子,在不断的从安德遗物中和案件中发现不了解的丈夫时,渐渐觉得失去的可怕;达瑞尔和拉布拉多律师都是离世的安德的延续,安德徘徊在这几人之间,就像是他未尽的事业,在现世的留恋,无法解脱。现世的可怕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终结,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构建了无休无止的残酷现实。

  《无休无止》影评(二):离开的意义

  看了老师的一篇文章来看这部电影的,可以和《人鬼情未了》对照,那部片子是爱情片,离开人间的男友帮助女友获得了新生,也把正义留在了现实的世界。这部无休无止的政治意味更浓,也更加绝望,音乐非常的沉重,女主翻译着奥威尔的作品,卷入了丈夫生前未竞的一个案件之中,最后还是选择开煤气自杀了。可以说并没有看懂,应该去看蓝红白三部曲。很好奇1982年波兰发生了什么。

  《无休无止》影评(三):NO END|无休无止

  “我死了,在四天前……”

  一摞厚厚的纸消失在过道里

  我想起我的钥匙还在

  她刚刚挂起的大衣口袋里

  早上露水的痕迹,显示

  每个人都成了透明的影子

  我像第一次那样张开双臂

  大声地喊她,她抬头

  四处看了看,并没有听见

  我的声音,好像我是死了的

  见到的每个人都这么说

  我竟然差点错过了自己的

  葬礼。在厚厚的棺木外面

  她抚摸他,目光穿过

  空荡荡的房间,一直向外望去

  今天的天气依然湿冷

  只有一条薄薄的床单

  在她们的起伏的肉体下面

  蓦然,她的脸迅速凝固

  她应该是看见我了

  看见我在变冷的墙壁里面

  像是抖去了最后的一点尘灰

  我是那名字被她偷走丢失了的

  丈夫,离她仅仅一步之远

  《无休无止》影评(四):惑

  波兰是个受委屈的国家,二战时第一个突然死亡,胜利了以为当家作主,又被东西方瓜分。

  一个女翻译家刚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丈夫,他的生活变成了一场与遗忘的战争,他用了许多方法,催眠、寄情工作,甚至向一个美国人出卖肉体,只因为他的手像她的丈夫。在一切都无济于事之后,他选择自杀。

  基氏这部较早期的片子似乎也是讲一个家庭的伦理故事,但不可避免的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政治转型期的碰撞造成的伤害,波兰也一个没落下,工潮、罢工、暗杀、绝食,年轻人们白撒的鲜血,面对民主,既感受到魅力也受到蛊惑。

  我想基氏对激烈的政治运动是持怀疑态度的,里面有个老律师的角色似乎代表了基氏的视角,他通过这样一个旁观的老人,说出了政治运动的盲目与破坏性。在争取民主的道路上难道一定要采用不民主的形式?这也许是基氏后来规避政治,专涉伦理的原因吧。

  由于到处都找不到中文字幕,看着英文字幕有时候反应不过来,最后律师念了一首女主角的诗歌,似乎是全片的点睛之处,可我没怎么听懂。

  结尾女主角从容的拧开煤气自杀,眼神中似乎没有什么依恋。实事求是的讲,我没看懂。

  《无休无止》影评(五):纪念离我们远去的卡夫卡陆

  喃喃自语的律师安特克亡魂,有着怎样的牵挂和心事,深邃的眼神中流淌着怎样的痛楚,音乐鬼魂般游弋在尘世,灵魂的重负,在积怨间越来越沉。

  -----KAVKA LU

  这种行文格式应该是卡夫卡陆的标准格式了,每每在不同的艺术电影背后看到同样的KAVKA LU签名,总是给我一种欣喜,虽然我们素未见面,但不妨碍我们心灵的交流。这样的夜晚看完Bez konca之后又重新看到卡夫卡·陆的影评,心中自然非常的伤感,而此时卡夫卡·陆已离我们远去了14天。

  尘世中的我们还在苦苦的奋争,天堂中的你还好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休无止》影评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