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虎尾的男人》是一部由黑泽明执导,大河内传次郎 / 藤田进 / 榎本健一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将舞台戏剧电影化,天皇早期作品就已经很有意思。透过滑稽的脚夫,这个类似旁观者的角色,带出了正邪对抗中弁庆的足智多谋,英勇沉稳,也为紧张的对决增添几分乐趣。区区一小时的片长,回味不多,但危机的层层化解颇为精彩。
●[2019年11月黑泽明√] 片名把“们”翻丢了……相当之出色的“民族作风民族气派”的历史题材作品,从日本歌舞伎和能乐中借鉴了很多手法(日本电影有没有“影戏”传统哇?),不过西洋歌队(伴唱)加得也是蛮有趣的。[罗生门]的基本调度,比如环移、轨道等等,以及树林里的调度(这部结合了很多景片但是完成得很不错)在这一部都已经出现了,以及人数其实正好是“七武士”。安宅关一场戏对极端戏剧张力的处理相当娴熟。这部片长虽然只有59分钟但是已经是一部相当完整的作品了,比前作[姿三四郎]和[最美]都要好不少。片尾大全景,实在是不能不想起“等云到”三个字……
●一个弁庆,一个脚夫。两个鲜明的角色就把这戏撑起来了,有意思。
●藝能片。日音史沒學好,旁白和歌、僧侶唸白、聲明、龍笛、藝能音樂,都不能確定。
●心如踩虎尾,行似过蛇口。大师至此已经初步掌握了一流的节奏感和故事架构,发挥到极致,后来的《罗生门》和《乱》自然不在话下。
●篇幅虽短,张力十足。黑泽明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电影会深深烙印着日本的文化。
●3.7,黑泽明代表性的超级夸张式表演(超级脸谱化)。演员站位和空间调度,摄影的望远镜镜头和长焦广角搭配,似乎有《生之欲》的感觉,虽然舞台剧一点吧。日式节拍代入感很好。缺陷就是太有点水浒传的感觉了。
●2008-9-30 14:43:24 6/7.0(617) 坚持,开头难免如此,凭空蹦出来的妖怪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个算是这位大师较为早期的作品,电影时长只有59min,但是他在59min中里讲了一个让我非常喜欢的故事!
面对哥哥的追杀,源义经和他的随从们只能智取不能硬拼,当源义经换上脚夫的衣衫时候,无端感受到了一种悲凉,面对层层盘问,牟庆勇敢沉着,最终逃过了围捕~
《踩虎尾的男人》观后感(二):也可以是ECM
這樣的配樂, 和弦聲鼓聲笛聲的對位, 怎讓我一直聯想到ECM, 特別是ECM New Series.
義經大哥的首門人旁的主戰派, 上揚的眉毛和兩撇胡, 直是馬如龍30多年前華視午間劇 <七俠五義> 的前板
後來的黃俊雄布袋戲 "過敏三郎" 也有那個味道, 連帽子都神似.
最後那段酩酊, 如果拿到現代來演, 可能是行跡敗露, 一陣血殺.
室內搭景是可行的, 現在我們還懷念 邵氏+古龍+楚原, 室內搭森林和走位, 也有一番風格
《踩虎尾的男人》观后感(三):黑泽明早期的作品
这应当是黑泽明早期的作品。影片在长度和情节上都没有后期作品那样宏大。影片讲述七个逃亡的主仆在通过关卡时的忐忑心情和大将军面对凶险的镇定自若和机智。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配角是一个滑稽的脚夫。他和镇定的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人物的心情经历了进入关卡前的焦虑、在关卡中的紧张、准备离开的焦急、再次被截住的震惊、离开后的如释重负、再次被赶上的怀疑,可谓惊心动魄。
片中多次出现在上路上行走时,有男声的吟唱作为背景。虽然演员都是一言不发,但是人物的心情已经展露无遗。这在黑泽明后期作品中是比较少见的。
片中有志村乔,但还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
《踩虎尾的男人》观后感(四):简直不是电影
在我看来,黑泽明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被看做是他试图将日本戏剧传统代入到代表现代艺术的“电影”中所作的尝试。
只是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传统”所占的比重更大一点而已,比如这部《虎の尾を踏む男達》。
参演演员们的表现都很棒,(个人最欣赏扮演挑夫的藤田进)。我相信, 如果将他们放到“日本戏曲”舞台上,也会是非常成功的演员。(就像我们的郭德纲【笑】)。
最后结论:它是一部完美的,具有传统“日本戏曲”风格的舞台剧。
《踩虎尾的男人》观后感(五):读《南史》偶然发现《踏虎尾》故事原型
如题。《南史·列传第十三·王华传》:“(王)恭遣刘牢之击(王)廞,廞败走,不知所在。长子泰为恭所杀。(王)华时年十三,在军中,与廞相失,随沙门释昙冰逃,使提衣襆从后,津逻咸疑焉。华行迟,昙冰骂曰:‘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更原始的记载应该在《宋书》上,没去查。)网上只看到说来源于能乐《安宅》,没想到在中国史籍上看到故事更早的原型。不知道是否有更早的原型?或者查到日本相关能乐跟中国相关记载发生联系的线索?只能“以俟博雅君子”了。
中华书局《南史》6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