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聊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有趣的灵魂
日期:2020-02-09 12:32:05 作者:MISS蔷薇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

无聊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有趣的灵魂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0.01元领取曾奇峰30节理课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可点击

  这个突如其来的“长假”,几乎把每个人都阻滞在,隔离病毒同时,也隔离了日常社交

  社交范围迅速压缩,大多数固定在了一个人、小夫妻或者一家几口的模式中。

  春节假期延长通知刚出炉时,还有人感慨

  多少年想终于成真了。

  然而十多天的时间里,这点小心思很快消磨殆尽:

  屋内重复话题单调活动、过于熟悉面孔新鲜感寥寥;

  屋外疫情肆虐冷清大街上,寒风阵阵,令人神经紧绷;

  想找点乐子,抓起手机随便一刷,却尽是闹心新闻为何对疫情信息“上瘾”?(可点击)

  一切都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只有压抑厌倦焦虑情绪,在这样一个相对狭小安静空间里,被前所未有放大了。

  很多人开始百无聊赖烦躁不安:疫情早点结束吧,在家快宅废了。

  但是有一部分人,似乎在无聊中也找到不少乐子。

  1.

  假期里那些有趣的人

  先来看看创意派”。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网上一张搞笑图片

  一个剥开的橘子,每一瓣瓤被仔仔细细地裹上了白色纸巾,宛如襁褓中的婴儿,而旁边的橘子皮,裂口处用黑线缝了起来,画上一对温柔似水的眼睛

  配文:生了,母子平安。

  图源网络,侵删

  令人捧腹不已,收获点赞无数。

  评论里有人说:看来真是闲疯了。

  你别说,“闲疯”的人还真不少。

  有把瓜子花生磕成了米奇的;

  图源网络,侵删

  有把苹果啃成艺术摆件的;

  图源网络,侵删

  有借着家里的鱼缸煞有介事垂钓的;

  有和娃一起大玩剧情cosplay的;

  还有给自己的二狗子直播化妆的。

  不仅如此,“丰帝”们还齐聚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直播,起了云监工。

  给平日里不打眼的施工车取了一堆可爱的外号:叉酱、呕泥浆、送灰宗、焊武帝蓝忘机……

  甚至开通了打榜和超话,迅速捧红了一批“网红车”。

  “创意派”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手边材料发挥天马行空想象,擅长将平凡点石成金”。

  接下来,是“才艺派”。

  微博有个热门话题“宅在家美食才艺大比拼”,网友纷纷前来报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和宝贝一起烘焙的可糕点

  图源网络,侵删

  有每天不重样早餐日记

  图源网络,侵删

  有全家人拿手合集

  还有人,把现在吃不到的各种街边小吃,比如臭豆腐麻辣烫珍珠奶茶烤串等,通通做了个遍。

  配文:特殊时期,用厨艺特长家里人解馋,每天厨房烟火气息,令人满足安心

  赚足了网友的好评口水

  “才艺派”的特点是:在特长中寻找乐趣,在心流中享受安宁

  

  无论是何派别,这些事情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而创作过程本身却给人以滋养,尽显“无用”之美。

  有人说,无聊至极的时候,身边的一切都会变得有趣起来。

  这让另一些人又羡慕又焦虑:

  我也无聊啊,我怎么有趣不起来呢?

  2.

  有趣的灵魂是怎么炼成的?

  确实,并非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和无聊相处,它和有趣之间,隔着一个灵魂的距离。

  无聊是一种与注意力密切相关的精神状态,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独处之时。

  心理学家Burger认为:

  独处是我们与他人没有社会互动,哪怕我们置身于人群中,但没有与他人的息交流时,也称之为独处。

  由于缺少足够的外界刺激,注意力游离不定,对周围的一切都无法聚焦兴趣,孤独又无聊。

  有没有觉得,和我们宅在家的状态有点像?

  然而那些有趣的灵魂,正是在每一次的独处之中,淬炼而生。

  近一点的,比如《从前慢》的作者木心先生。

  这首小诗,明媚而纯真,将一代人的乌托邦娓娓道来,让大家认识了诗人木心。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位画家。

  在木心50岁之前,文革时期的他,多次入狱、管制、劳改。

  岁月漫长、干瘪而孤独,常人难以忍受。

  而他却在独处的时光里,摸索出了一种叫做“转印法”的作画技巧。

  木心画作

  并且在出狱之时,满怀情趣地作了50幅转印小画,献给50岁的自己,还借此拿到了美国的签证。

  这样的经历,打造了独特而有趣的木心,哪怕在美国的日子再困窘,他也不认为自己是“流亡作家”,幽默而诗意地说,“我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

  远一点的,比如苏轼。

  众所周知,苏东坡纵有一身才情与壮志,无奈人生坎坷,仕途不顺,冤狱之后又遭贬谪。

  在黄州这个偏僻蛮荒之地,当着穷得叮当响的小官,厨艺却精进了得。

  看到大江,想到多,漫步竹林,闻到笋香,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也创造于此时,还赋诗一首《猪肉颂》。

  苏轼

  喝酒、做菜、写诗、作词,在无限的发明创造之中,苏东坡成为了把无聊的日子过成诗的第一人。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是因为,大部分灵魂都在无聊又煎熬的独处之中枯竭了,没能长成丰盈、有趣的模样。

  3.

  享受独处的能力

  温尼科特认为:只有他人在场时的独处,幼儿才能发现自己的生活,产生真实的、个人的体验。

  也就是说,当这个“在场的人”,与幼儿建立了合适的关系,既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又能在他需要之时,及时提供支持,孩子就可以自在而真实的存在,不必对外界做出虚假的反应。

  这就是独处能力最初的形成。

  随着心智发育,当孩子完全完成个体分离化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可以享受独处的人。

  这样的人,有两个特点:

  一是边界感好;

  二是能安住当下。

  我有个朋友,宅在家里做了一个精美的Vlog,主题是“人生第一次这样过年”,记录了在疫情背景下,小两口独自在外过年的一系列轶事。

  平实与感动交织,温馨与情趣相映,令众人惊艳不已,堪比专业水准。

  有人问: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有心思做这个的?

  他说:各种疫情新闻,令人心情复杂,但我觉得自己的情绪隔离能力还不错,大部分时间能沉下心做想做的事情。

  这个“情绪隔离能力”,就是个人边界。

  最近有一张广为流传的图:每天刷新闻,心情犹如过山车,不是愤怒得手脚冰凉,就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很多人的情绪就在这样的跌宕起伏中,失控了,心态也崩了。

  而边界感好的人,划出了一道线,能及时从共情状态抽离回自己的世界,防止被不良情绪传染、控制,并积极调试状态,稳定心锚。

  这是他们能够安住当下、专注发展自我的前提。

  内心的安全基地守好了,一切探索才得以继续进行;

  安宁的精神世界之中,“有趣”的事情才可能被琢磨出来。

  就好比,朋友圈的抚琴听雪者、研墨写字者、精进棋艺者、编曲作乐者,他们怡然自得的状态,在紧张不安的氛围中脱颖而出,透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即使世界再不如意,也始终有自己可掌控的自由。

  发现了吗?

  “有趣”本是独处的产物,反过来也在滋养孤独。

  4.

  深刻照见自己

  可我就是一个无趣的人啊,没有创意,也没有才艺,宅着只会睡觉、带娃、刷剧、打游戏,日子越来越枯燥无聊,我也越来越像个废柴。

  所以活该焦虑么?

  仔细分析一下,这里的焦虑除了疫情之下隐隐的死亡焦虑,还有一种,是自我冲突。

  我本该光彩照人,现在却已经5天没洗头了;

  我本该实现价值,现在却在没完没了葛优躺;

  想像别人一样有趣,却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角逐,让人内心冲突不已,也因此内耗不断。

  结果就是,一直紧绷着,越过越别扭,越来越累。

  其实,这次特殊的长假,是一个很好的观照自己的机会。

  如果:

  我懒惰、邋遢;

  我无意义、无价值;

  我情绪起伏不定;

  我还无趣平庸。

  这样一个糟糕的自己,我会如何对待?

  一个人究竟有多爱自己,取决于对待那个“不好”的自己的态度。

  自我攻击令人心智迷乱,自我接纳才能带来平静。

  而平静的力量在于,你能够开始享受当下的一切,一个放松的状态,本身就是“有趣”的,也蕴藏了更多发现“有趣”的可能。

  所以,宅肥了也好,宅废了也好,都安安心心地宅下去吧。

  我们都清楚,这段特殊的时光,终究是要过去的。

  至少,我吃得好、睡得好,养精蓄锐了好一阵子,身体健康而又内心平和地度过了这个假期。

  而且,更爱自己了。

  个人公众号:广目蔷薇(vlook7232)

  RECOMMEND

  推荐阅读

  3.我终于活成了我妈讨厌的样子

  

  预约心理服务,点击“阅读原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聊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有趣的灵魂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