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帝国对瞒报的清算
日期:2020-01-28 01:15:30 作者:所长 来源:精神拯救所 阅读:

帝国对瞒报的清算

  嘉靖皇帝一生都绕不过1566年。

  这一年的大明看似繁花锦簇,实则暗潮涌动——国库亏空、党派之争、海盗横行。

  后人甚至为这个年份拍了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开篇故事是改稻为桑,讲的是国库亏空后,上边有人拍脑袋打算把浙江的稻田改成桑田增加收入

  但春种已过,哪个农民同意把地里的庄稼拔掉?

  最后,故事以水淹九县、受灾六十万人收尾。

  这个故事本是虚构的,却足以让所有观众都相,大明的历史上一定发生类似事情

  故事里透着大明王朝的真相粉饰虚张,层层瞒报。

  1

  尽管国库亏空不断,宫中的嘉靖帝依旧不吝于为自己长生不老花钱。

  于是,内阁会议上,严嵩严世蕃父子给皇帝想了个政策

  将浙江的稻田改为桑田,把多生产出丝绸贩给洋人,便可补足亏空。

  听了这个解决方法,嘉靖爷很满意场定为国策

  事儿定了就得干,具体执行方是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他一手掌控东南大局,镇住地方抵抗倭寇,嘉靖爷很放心他。

  可这个时候经过了春种的日子

  胡宗宪清楚,这事儿干不得。

  浙江山二水一分田,本就可耕地少,定了国策要推行可架不住百姓不愿意改种桑苗。

  农时最是耽误不得,耽误一个月,一年都得没饭吃。

  严世蕃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百姓死不死没关系,死几个人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国策要推行,亏空要补上,屁股底下的位子要保住。

  严世蕃授意了个坏主意

  毁了淳安、建德两县的新安江大堤,让洪水淹了两个县的地。

  这样,百姓全变成了灾民,就得靠卖地换粮食度过灾年

  好地全变成了坏地,方便富家大户最低价格兼并土地,办事儿官员也可大捞一笔。

  浙江布政使,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最积极,他们是严党在当地提拔的大员。

  两人哄骗着杭州知府宁远把大堤炸了。

  一夜间,新安江大堤决口,九个县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淳安全县被淹,建德半个县被淹,60万生民一夜间沦为难民。

  说来也巧,端午节正是汛期,可突发大水,是天灾还是人祸

  朝廷去年刚花了200万两银子修的大堤,金汤一般,决口之后大水淹了几个县,这个责任谁来负?

  国策推不下去,又闹出了骇人听闻大事情,第一个知道的是胡宗宪。

  马宁远是他的人,多蒙他拔擢才能以举人身份当上知府,可就是这个自己的贴心人干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儿。

  胡宗宪的第一思考是,灾民出现,改稻为桑断不可行,尤其是今年不行

  马宁远的思量是,我是胡部堂提拔上来的,为朝廷推行国策,为胡大人解忧,没什么不对

  而郑泌昌和何茂才则要求胡宗宪给朝廷上书,拿马宁远当替死鬼。

  一番思量下,胡宗宪企图用马宁远的死来让两人同意他暂缓执行国策的提议

  可这两个严党哪里还管什么死人不死人,完成KPI比什么都重要,替死鬼定了就行。

  最后,胡宗宪以王命旗牌,杀了毁堤淹田的直接责任人,马宁远和两个知县以及河道监管太监

  人是杀了,但改稻为桑的国策还悬在胡宗宪头上。

  接下来,他怎么办?

  2

  回到朝廷这边,嘉靖帝很开心

  一方面是因为找到了补上国库亏空的办法,一方面是因为大明王朝有了继承人,裕王世子诞生了。

  道士皇帝一开心,赏了世子的生母李妃里十万匹丝绸,这是织造局一年KPI的20%。

  圣孙有了,国策定了,舆论也很平和

  徐阶、高拱、张居正乃至裕王都知道了毁堤淹田的事儿。

  皇上正在兴头上,没人敢说话。

  可是,浙江的事儿终究是传到了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推不下去,一场端午讯,竟然闹出了决口的大事儿。

  河堤花了几百万银子,怎么就一夜之间总崩盘?

  皇帝要问责,胡宗宪和织造局总管杨金水进京。

  嘉靖帝先见了杨金水,知道了毁堤淹田的实情,甚至知道了这是严世蕃的指示

  胡宗宪会不会把实情告诉皇帝?

  西苑的九霄宫,胡宗宪跪伏在地上。

  疑心重的嘉靖帝想明白三件事:

  胡宗宪是不是是投靠了裕王。

  胡宗宪会不会说实话

  改稻为桑可不可以继续施行。

  胡宗宪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举动,把杭州知府马宁远的供词交给了皇上。

  可嘉靖没看,递给严嵩,严嵩自然没敢看,于是便当场烧了供词。让胡宗宪出宫。

  嘉靖对胡宗宪的有限度瞒报感到满意,并且说了一句,真是苦了他了,补了一句:东南不可一日胡宗宪。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3

  那么,胡为什么要隐瞒真相?

  因为在他眼中,稳定压倒一切,只要是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就不应该让朝局出现巨大动荡

  严嵩严世藩父子为什么要隐瞒实情?

  伤天害理的事儿是他们做的,为了粉饰虚张,为了尽快做出来政绩补上亏空,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两县百姓的冤魂当然不问,自然是不敢把实情说出来。

  裕王为什么不敢透露实情?

  因为裕王最怕的是自己作为储君的位置被皇帝怀疑勾结藩臣,他信胡宗宪,可最怕胡宗宪说错话

  至此,一桩典型的有组织预谋的人祸,在博弈中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六十万百姓一夜之间沦为难民,接下来,他们四散奔逃,他们面临生计困难,他们会被富商大户兼并土地,那才是更大的灾祸

  这个在《大明王朝》1566里写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的密码

  历来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最不被放在心上的大概就是百姓的死活

  严党的人堂而皇之的拿出了圣人之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普通人,在他们眼中连知道的权利也没有。

  历史的长河里,嘉靖朝不过是一个瞬间,但也正是,不慈,不简,不敢为天下先的嘉靖种下了明朝灭亡的种子

  后世史家有言:明之亡,始亡于嘉靖。

  4

  过了一百多年,到了进入现代社会的前夜,还有个故事很有意思

  1896年大清帝国的头等大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远赴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

  在外交场合,李鸿章受到了尊崇,俄国人甚至打破了宫廷不可以抽烟的传统,专门派人给李鸿章伺候抽烟。

  在李鸿章带着庞大使团到达圣彼得堡时,当地发生了一件踩踏事件

  因为俄国民众哄抢沙皇的赏赐,彩棚忽然坍塌大家慌不择路的逃跑发生踩踏事件,踩死了4000多人。

  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整个俄国朝野,李鸿章很关切询问俄国总理大臣维特:

  “请问,们要将这件不幸的事儿全程汇报给皇帝陛下吗?”

  维特有些不解,这么大的事儿,就差封城了,为啥不说呢?

  李鸿章连连摇头:“你们的官员太不懂事了,这种事儿怎么能直接禀报?

  我在当直隶总督的时候,一次瘟疫就死了好几万人,当皇帝询问时,我们呈报上去是没有瘟疫,老百姓都好着呢。皇上听了很喜欢。”

  维特默然不语,李爵爷生怕维特不懂,继续说道

  “皇帝就是皇帝,你为什么要把坏消息告诉他,无故给他增添烦恼呢?”

  李鸿章对此洋洋自得,认为自己教授了一个洋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从朱明王朝到大清王朝,时间过去了两百年,可中国依旧如故。

  当然,也正是因此,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慈禧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这是为人臣子最高的荣宠了。

  李鸿章绝命诗写道: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这个“难”字其实也暗合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的台词:会做媳妇儿两头瞒。

  那么,不管好坏,想做媳妇儿就得先学会瞒着。

  道德经上说: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沧海桑田,什么都变了可有些人却还是顽固的如昆山之石,啥都没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帝国对瞒报的清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