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独狼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3-27 03:01: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独狼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

  《独狼原理》是一本由萧星寒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7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狼原理》读后感(一):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惯例首先感谢雷哥的赠书,也感谢萧老师写了这么一本关于孤独与思索的科幻故事。诚如萧大大在序里所言:《独狼原理》最初的想法是描写一种有科学根据的会千变万化的生物。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而无比孤独。在这个创意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独狼、关少冰和雷欢三个人的形象与故事。

  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结尾决战各方人物的反应和关于雷欢贯穿全文的梦魇的解密,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释惑感。当然,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怎么体会到这种沉浸感,因为正像作者所言第一版的问题一样,这一版的问题同样存在。

  人物纸片化、语言稚嫩化、故事白开水化……全文主旨“孤独”的相关内容更多时候像是在强行”孤独“,让人略有尴尬,毕竟情感需要烘托,单纯的描述很难让人感同身受。以及全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总给我一种淡淡的迷之自信,轻而易举就说服成功。

  另外下面附上我在书中标记的一些让我出戏的地方,捂脸.jpg。

  015:“又撞车了!该死!”,什么意思?

  070:“我们人比你多,武器比你好,火力比你强,顽抗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警察包围不是这样喊话的吧?

  112:“暴雨般的子弹射向独狼,他左右纵跳,避开第一轮弹雨。”,抗日神剧不过如此?

  194:“高中生物老师是教授级别,关少冰知识已经超过了教授,从高一到高三成为了生物遗传学方面的专家,最后滑档考上了二本。”,这个偏才特招是有惯例的,何况是个偏才专家?

  196:“半年学完了本科四年的课程。”,高三一年才勉强补习完高考考上二本?

  300:“没有落红。”,enn好像落红多半是因为未成年组织发育不完善遭遇撕裂的原因吧,落红不是判断的条件?

  《独狼原理》读后感(二):寂寞如风常伴吾身

  看完这本书已经好一段时间了。想好好写一写属于自己的孤独,可是抬笔总不知道要写点什么。也许是真的忙,毕竟现在每天两点多起床做事,每天晚上都是精疲力尽得睡着。可充实如此,那孤独的感觉也从未远去。这种“寂寞如风常伴吾身”的感觉,是只我一个,还是人人皆是呢?也许并不需要赘言了吧。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中年人,花费太多的心思品味自己的心情,实在太过于浪费精力了。努力工作吧,你已经过了那个年纪。 书中关于孤独的描写,显得很苍白,很刻意。没有情节的铺垫,光是“一双绿色的眼睛”就每每让人孤寂难耐的设定让人很难接受。但是关于内向孤僻的高中生,执着痛苦的单恋,又成功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我觉得关少冰的形象比女主雷欢要丰满很多。初次重逢那自扇的一耳光,一个神经质的形象跃然而出。 小时候看完漫画书就常常幻想,如果也有一个强大而忠诚的“魔兽战士”爱着我就好了。长大了也没变得更聪明,幻想的恋人从“魔兽战士”变成了“霸道总裁”或者“帝王将军”。虽然颜值上有了更高的追求,但是能力上的追求似乎降格成凡人了。但,全都是优秀的,厉害的,强大的。 《独狼原理》就是一个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开卷之前我还以为是外星人入侵呢。可是,《独狼原理》又不是那种浪漫而感人的未来爱情。 善良温柔的幼师雷欢莫名其妙被一头不会说话的类人怪兽盯上了,几经周折却感觉到怪兽并不是为了伤害自己,却处处维护,悉心照料。与此同时,神秘人为了追捕怪兽借黑帮之手开始了对雷欢的绑架。怪兽果然来救她了,一场场腥风血雨,一层层阴谋迷雾。 说实话读这个故事的过程我是挺不舒服的。这大概要属于“堕落都市”题材的小说了吧?各种凶杀,黑帮,强奸,殴打……整个故事充斥着强烈的血腥味。到了最后,高潮的大决战堪称恐怖:大量的怪物倾巢而出,孤寂的天才竟是变态,女主的恐怖记忆被唤醒,无辜的恩爱夫妻惨死,连唯一能为故事添加一点点亮色的一对情侣也出现了隔阂(何水红和钟扬)……天呐,简直可怕。或许,男读者会觉得很爽吧……温柔胆小的中年老妇女只觉得瑟瑟发抖……哈哈哈。 前部分强行“孤独”的内容让人很尴尬,太突兀了,还不如好好讲故事。毕竟气氛是由情节推进出来的,单纯的描述很难让人感同身受。后部节奏感棒很多,故事构架也足以自洽,每个角色各因不同的经历导出不同的行为结果,各种小伏笔有点显眼,文笔略稚嫩。到了豆瓣看了作者自述才知道是处女作,而且几经修改,觉得很佩服。很多人都有讲故事的欲望,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而努力多年的呢?期待作者更好的作品。

  《独狼原理》读后感(三):痛苦的孤独

  《独狼原理》读后感(四):孤独的力量

  孤独,是每个人类在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一种情感,当我们想尝试融入人群却不得法、当我们违意奉迎却依然无法同悲欢,我们常常感到世界就行一款单机的RPG游戏,只有自己是一个扮演角色的人类,游戏中所有其他的角色只是由电脑定制的一串数据,无法与自己共同情感。因为“人类的悲喜并不想通”,因此,人们往往想找到一个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同类,这就是大多数一见钟情故事的起源。但当求而不得的时候,孤独,也常常给予人不同的力量,或奋进,或颓唐,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明确自己下一步行走的方向。

  一、一个悲伤的故事

  《独狼原理》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它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内容悲凉,而在于作者设置的底色就是悲凉的。故事中的三个主要角色—雷欢、独狼以及关少冰,他们都不与世人常接触,每个人只能独自取暖,就像荒野上的独狼,没有同类想依靠。但这三人却属于三个类别,雷欢是因为创伤被迫孤独,独狼则是真正的异类,而关少冰,他则是天才的孤独与主动地与世隔绝,三人不甚相似,却依然相互缠绕,都想找到一个能与自己相拥的人,他们之间的故事注定有一个悲伤而又不可及的结局,

  二、近现代的科幻

  故事发生在2027年,那是一个距今只有7年的“未来”,也许7年的时间给世间带来的变化可能是沧海桑田,也可能是波澜不惊,而作者在书中设置的与现实基本相同,唯一的突出就是克隆技术的发展。在书中,科技的代表—关少冰已经可以通过基因剪辑的方式以人类为蓝本创造出一个可以变换万千的独特物种,他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随意的改变自己的形态,就像是生物版的“变形金刚”,也许这也是人类对未来社会的一种适应,虽然现在看来这个梦想的实现也许是近代不可能实现,但却是遥遥无期的,却是本书故事发生的开端。

  我们无法讨论这个基因改造是否符合人类的伦理观,也无法确定人类未来是否会走上相同的进化发展道路,科幻不就是这样么,也许真的会发生,也许不会发生,这一切的一切只在于作家的想象,但真的会是一种未来的预测。

  三、欲望的迸发

  欲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但不是所有的欲望都会让人进步,在书中,人类的欲望相交织,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可以不惜一切。比如关少冰,他渴望得到雷欢,甚至不惜与猎人公会合作,他制造了独狼,用自己的基因去创造了一个“怪物”。而猎人公会更是一个因为欲望而集结起来的组织,这更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里面只有坏人。

  而与之相对的是女主雷欢,她在书中的表现更像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圣母”类角色,她没有一丝的欲望,但所有的故事围绕着她发生,这让这个故事表现的有些不真实,也许这个角色寄托的是作者的美好的愿望。

  作为一本科幻小说,它也许给与我们的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也有可能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但这只有我们将书拿起来细细研读才能够明白,当孤独时,读读这本《独狼原理》吧,可能会让你孤独的时间流转的快一点。

  《独狼原理》读后感(五):爱与孤独

  独狼原理是什么?何为爱?何为孤独?《独狼原理》会带你看清你内心的世界,而在独狼看来:人生是荒谬的,世界是痛苦的!

  孤独就像是一座铜墙铁壁的城,被禁锢的灵魂一次次冲撞,冲得头破血流,却终究是冲不出天罗地网般的樊笼世界!而外面的人也无法进入,仿佛面对着壁立千仞!仰天呼号,彼此间却只能听到自己心灵的呐喊与回音——独狼原理,关于生命,关于爱与孤独······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一本科幻或者悬疑之类的书,但看到最后也看不出来这到底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暂且就归为科幻好了。能看得出来,书中的每个人都很孤独,孤独充斥着每个人的心灵,在高科技时代的他们,每天生活在雾霾天气里,虽然每个人都井然有序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内心的孤独会不会在某一瞬间突然爆发呢?

  没有可以信赖的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他孤独无助,走在人群里,如同走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上。他们从一开始就叫他“独狼”,而他觉得他们并没有叫错。他也觉得自己像一头狼,孤独地走在无边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在耳畔呼啸,还有一钩残月在空中漠视。所有的伤,自己承受;所有的痛,自己抚慰。而这个他是谁?和“独狼又有什么关系呢?

  雷欢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在一次外出带孩子们爬山时发生了命案,一个小孩被“外星人”给杀害了。从这以后,她平淡的人生被改变了,在大家都认为是“外星人”搞的鬼的时候,雷欢看到了那个“外星人”,而这个“外星人”就是独狼。独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的那双绿色的眼睛,由于它可以随意变化所以后来雷欢就用这双绿色的眼睛来辨别独狼,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独狼其实也是这个世界孤独者的一员,没事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拨开那一层层的雾,去看清天空中的那些星星,而他一直在看的却是那颗天狼星。他还有一个特别耐人寻味的点,就是每当雷欢有危险的时候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每当这时我心里就在感叹:啊!好帅啊!英雄救美啊!但仅仅来到这个世界不到一个月的独狼不知道这只是一个陷阱,一直等着他的到来,而雷欢也会一直是那个关键人物。

  独狼是谁?它来自哪里?这些问题独狼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叫独狼,而在内心深处就是对雷欢的爱了。中间的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独狼是一个好人,最后的他内心有孤独但同样也有爱,他自始至终都在保护着雷欢,而他对雷欢的感情也就不言而喻了。每个人的心中有孤独但也一定有爱,所以去寻找世界的美好与爱,去让自己不再孤独吧。

  最后要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如此耐人寻味的书,文笔十分的个性,人物、环境的细节也刻画得十分恰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主人公的感情也刻画的淋漓尽致,让读者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十分感谢,有机会还要看看作者的其他作品!

  人性不可捉摸,当一个人的心理被现实扭曲摧折,是否就意味着一头魔鬼即将破开心房呼啸而出······

  《独狼原理》读后感(六):二十一年的磨砺与沧桑——写在《独狼原理》再版之时

  二十一年的磨砺与沧桑

  ——写在《独狼原理》再版之时

  《独狼原理》的写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那是20世纪——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当时我在重庆一座边远山区的村小教书。放学后学校里就剩下我和一位同事,热闹的校园顿时变得格外冷清。同事喜欢外出与村民闲聊,而我,每晚的消遣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把嗡嗡叫的蚊子拍死后夹在书页里。虽然多数时间自得其乐,但孤独之感难免会窜出来咬得人血流满面。

  书看得多了自然也心痒难耐,想写自己的东西。就像很多初写者一样,我定下了宏大的写作计划,有生之年要写多少多少长篇大作。然而在那份多达二十本的书单上真正开始写并且完成了的就只有《独狼原理》。

  写作《独狼原理》最初的想法是描写一种有科学根据的会千变万化的生物。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而无比孤独。在这个创意的基础上,我设计出独狼、关少冰和雷欢三个人的形象与故事。

  在写《独狼原理》之前,我只写过几个不算成功的短篇。长篇写作于我是完全陌生的东西。没有老师教我,也没有同好可以交流,我就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当时没有电脑,我就在作业本上写。没错,就是小学生用的那种大作业本。第一稿我写了两年,写完了23个作业本。按照一个作业本一万字计算,初稿有23万。写完之后我没有给任何人看,因为我自己都能挑出一大堆毛病:人物纸片化、主线不突出、语言稚嫩如小学生、故事平淡如同白开水……

  在反复思考之后又开始写二稿。

  又是一年过去了,二稿完成,有22万字。语言上比初稿好许多,主题也有所更改。至今记得二稿结束的感觉:我不想结束,我想继续写下去!

  这时已经到了2000年,我试着与出版社联系,看《独狼原理》有没有出版的可能。我记得接洽的第一家出版社是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姓康。康编辑要求我交电子稿。可我的小说写在作业本上,只好把这个业务交给镇上的一家打印店。老板花了十五天的时间将《独狼原理》转换成了电子版,而我按照每页3元的价格支付了他550元的劳务费。老板得意地说,这是他开张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我却只有苦笑,因为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710元。当时也没有网络,我把《独狼原理》存在3.5英寸软盘里寄给了出版社。后来,康编辑来信说,不能出版,也没有交代具体的原因。

  我不甘心,转向其他出版社,回答都是一样的。我深受打击,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我脑海里激烈交战。一种观点是,我写得很好,比很多人都好,只是出版社不识货;另一种观点是,我写的全是垃圾,根本出版不了,应该推倒了全部来过。最后,第二种观点占了上风,我开始了第三稿的写作。

  同前面两稿不同,第三稿我是在电脑上修改的。这台486电脑是镇政府某个部门更新电脑淘汰下来的,运转时声音之大完全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我多次把主机“开膛破肚”维修它,每次我都惊讶于它的主板上的灰尘厚达2厘米还能正常地工作。

  2004年,第三稿完成,字数锐减为18万字。很多重复拖沓无效的描写被删去,很多与主线故事关系不大的支线情节被删去,留下的部分堪称精华,主题得到了突出,主线得到了明晰——至少在当时的我看来是这样。

  然而,还是找不到出版社愿意出版它。拒绝的理由很多,但结局只有一个:不能出版。没有办法,我只好让《独狼原理》继续躺在我买的第一台电脑里。

  时间飞逝,很快又到了2011年。在这几年里我断断续续写了一百多万字的东西,有的出版了,有的签了合同等待出版,然而我的长篇处女作,我的《独狼原理》,还躺在我购买的第二台电脑里。暑假里,我再次鼓起勇气,打开了《独狼原理》的文档,再一次修改它。这是我第四次修改《独狼原理》。人成熟了,阅历丰富了,文笔也增长了,再看《独狼原理》,发现它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比如时代特征不明、部分幻想已经变成现实、人物语言不够个性化等,我一一做了订正。

  适逢贵州大学出版社计划出版“新世纪科幻丛书”,《独狼原理》有幸入选其中。2012年,《独狼原理》,我的长篇处女作,终于从文稿变成了铅字,第一次以实体的形式出版了。这是我的希冀,我的远景,我的执念。然而,出版后反应平平,就像往大海里扔了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甚至找不到一篇有分量的评论。这并不奇怪,我知道的。不说内容,单是那书的封面就能吓退很多读者。有朋友开玩笑说,光看名字,还以为是大学教材,谁还有兴趣翻呢。

  时间飞逝,转眼间到了2016年秋天。我到北京参加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活动时,结识了博锋文化的资深编辑赵致威老师,就《独狼原理》的再版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再一次打开《独狼原理》的文档,进行了第五次修改。隔着电脑屏幕,我都能闻到文档所散发出来的灰尘气息,那是磨砺,也是沧桑。修改中,两种心态反复折磨着我。有时觉得,我当时怎么就这么蠢,写得这样差;有时又觉得,嘿,写得还不赖,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呢?前一种想法,促使我改进;后一种想法,激励我继续前行。

  当然,没有一帆风顺。从修改完成,到最终出版,又跌跌撞撞,过去两年了。2018年冬天,当我再一次拿到《独狼原理》,摩挲着小说精心设计的封面,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在这些年里,我又出版了好几本书,也得了不少奖项,但《独狼原理》的再版,于我依然有特别的意义。

  此刻,距离那些在村小里与蚊子和孤独搏斗的日子已经很遥远了,回首遥望,却是历历在目,不曾远去。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处女作再版了。时间碾过,有些东西碎裂无形,宛如不曾出现过一样,有些东西,却在苦痛中挣扎扭曲变形,乃至化为灰烬,又揉搓成团,复活过来。”

  有朋友问我,《独狼原理》是本什么样的科幻小说。我愣怔了一会儿,告诉他,《独狼原理》不是星辰大海,不是人工智能,不是赛博朋克。非要给它一个定位,它是都市怪兽,是生化朋克,也可以看作是科幻版的《美女与野兽》。但我更希望读者在书中看到一个孤寂的灵魂在爱恨交织的城市生活里,能够走多久,能够走多远。

  愿每一个孤寂的灵魂都能在《独狼原理》中找到些许共鸣。毕竟,来到与离开这人世间,谁不是孤身一人却又渴望有人同行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独狼原理》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