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臾》是一本由落落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须臾》读后感(一):时间空隙
初看《须臾》在初三的暑假,傍晚的闷热,伴随着
等待成绩的不安,草草看完。的确是乍一看不太吸引人的书吧,
简单的短句缀起全篇,大多句号结尾。
抱着消遣的
心态看第二遍,察觉出它的不同。最琐碎的细节被放大到可以清晰感知,不同于常人的
感觉方式让一切须臾瞬间有了
意义。落落对很多细节的鲜明
记忆让人吃惊。
初中教学楼外一直在建的紫红色楼房。
暗恋的
男生穿的卫衣颜色。
丰川稻荷的狐狸石像。
犬山游乐园里一直回响的主题歌。
《东爱》里两棵奇怪的光秃秃的树。
……
“很多场景鲜明于心”。
落落以其特有的触感捕捉着
青春的点滴,映入脑海的影像太深刻,她像是停留在那段滞涩
岁月里的
孩子,固执地收藏着一切,把它们带入
未来,融入一呼一吸。
正如书中说的,一场大雪,其实在
生命中已与我们多次
遇见。时间空隙里我们收集着
自己最隐秘的心事,攒积成
独一无二的琥珀。每一个须臾,都是一点点的感知与蜕变。它看似无章,却缀起
生命。
《须臾》读后感(二):永恒的须臾
即使过去了足足七年
时光,落落的《须臾》仍然是我最
喜欢的作品之一。
我喜欢这本书,连同喜欢着这本书书页里的气味。以至于读到别的书,如果是有相似的油墨味道,我都会突兀地想起,“啊,这和《须臾》的气味是相同的呀”。
有两本。一本是同学送
我的生日礼物。并不是关系很亲密的
朋友,却依然了解我非常喜爱落落,又买了我最喜爱的一部作品。上面有落落的签名,因而一直珍藏着,少去翻阅那一本。翻阅次数非常之多的,则是自己购买的一本。虽然
阅读了
记不清有多少次,却因为保管小心,依然有着
洁净的封面与笔直的书脊。
也买了《不朽》《千秋》《尘埃星球》这样的作品。却执迷于《须臾》。落落小说写得不好,
散文随笔却叫人落下柔软的泪来。一执迷就是好多年。出门旅行的时候也会带着它。中学时代,在度假地返京的卧铺火车上,我慢慢地阅读着字句。对铺的
女人赞叹道,是好学生呀。又扭过头去教训与我年龄相仿的儿子。女人又问了
我的母亲我念哪所学校,然后继续换来了
一连串的赞叹声。
我只好不情愿地从书页间抬起头来。
作为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被人问起“最喜爱的书”这样的问题,总是惶恐的。仿佛说了一部书的名字,便是对其余喜爱书籍的极大不尊重。于是我总会巧妙地避开这个问题,回答道“我最近读了xxx…”,然后引到另一段讨论上。
然而如果要我丢弃全部的书,只留下一本带在身上的话,那一定便是《须臾》了。因为我可以
反反复复地读它,百读不厌,每次还都能从
字里行间品尝出新的滋味来。我可以随意翻开一页,缓慢地读下去,在心里念出声。我可以看到花火大会,看到
安宁的小和田车站,看到樱花下的摩天轮乐园,更可以看到一个
迷茫的高中生落落,她迷茫得就像是当年的我。
明明过了很久。年岁增长,观念转变,
心境也迥异于往日。七年是很长的
一段时间;从叛逆的初中生,到成为上班族。封页上留有的落落的个人主页地址,登入网路,最新一篇的更新时间停留在2010年。明明是停留在过去时候的巨大时钟呀。
可我却依然深爱着。《须臾》教会我写作,教会我斟酌词句,更教会我去接纳一个
残缺不全的自己;无论怎样,你都是被这个
世界爱着的。它给了我一个轻柔的拥抱,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并不
孤独。
“而我望着湖面上倒映的灯光,真的认为自己马上能充实起来。”
“永恒的并不是我们,永恒的是所有须臾瞬间。”
“那么——想哭就哭吧。”
《须臾》读后感(三):须臾之中见不朽
第一次读落落的随笔散文便是《须臾》。读过之后便是流泪,便是自己文风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便是
人生态度的一次解构与重建。有人说落落
追求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我却觉得,就是这种碎碎念式的,有一点点飘忽的文字更打动我。我对于一本好书的界定是能够引起自身的共鸣,而《须臾》做到了。我待在逼仄的房间里,却仿佛追随她的脚步走向远方,仿佛能够感受她每一次焦急的喘息和释然的
微笑,每一次不安的折磨和默然的
沉静。我借她的手触摸了
阳光,借她的眼捕捉了绿意,借她的耳记录了蝉鸣……人们所说的“文艺”,“小清新”,刨去那些不知所谓的曲解和夸大,其实就只是本性中对美的渴求,对自然的亲近,对一种慢节奏的平和的
生活的向往吧。我热爱这些标签,我知道它们将在我
短暂的生命中永久地存在。我热爱我存在于世
经历的每一个须臾,它们筑就了我作为一个人的不朽。
《须臾》读后感(四):已经看完很久了……不太记得了。
距自己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记忆力越来越差了,还是自己没有太用心看,现在已经记不得太多关于书中的内容,只
感觉到一种淡淡的感伤和
生活中亲情的
温馨。
我也一度
很喜欢一个人旅行,直到现在也仍是如此,像之前看到meiya写的
日记一般,孤独要趁好时光,人生来本孤独,也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更容易听到自己
内心的声音。
人在美景与
安静的环境中总是容易陷入
回忆与
思考,可当你真正用心去发现的时候,
美丽其实
无处不在。
总的来说,还是挺喜欢这样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