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难忘的佛光人事之慧O法师【回首漫长与艰难的光明路之四十七】
日期:2020-01-20 20:00:20 作者:随佛禅师 来源:华人原始佛法 阅读:

难忘的佛光人事之慧O法师【回首漫长与艰难的光明路之四十七】

  ▲点绿色喇叭收听文章语音

  ……接上期 (全部连载文章文末可见)

  1979年末,有位学友前往佛光山出。此人在出家前,是台湾清华大学毕业,大多是研读汉传佛教大德印顺导师著作的《妙云集》。

  相较于个人学习经历,这位法友的学法,显然是倾向学术考据的观点,个人则是倾向传统宗师看法的汉传佛教思惟。两人对佛教的观点,表面上是改革保守及新、旧的差异实际都是有出家修行、护教的学人,也是同心为佛教。

  自开始学怫后,不久,内心即有了出家修行的想法。但是,内心对出家的依止师长法门、学友及道场,都有一种过度完美期待,造成面对佛教现实不满恐惧,反而犹豫难决。

  精勤乐学佛法的人,内心不想随俗过一生,亟愿出家修行,却因完美期待而犹豫难决,处在踌躇不前、进退失据的情境。这是非常煎熬的苦恼,众多精勤学佛的年轻人,多数都有此困境及苦恼,往往熬了多年还不得解。

  1979年的农历7月,台北县土城承天寺举办三十天的超度法会。在这个月份,广钦老和尚实行禁语,也不接见信徒。个人为了解决出家的苦恼,又相老和尚有“预知”的能力,遂前去请求开示有关出家的事宜

  天早上即前往承天寺,采取三步一拜的朝山方式上山,同时发心净山。这是在朝山途中,同时将山道两侧的12公尺范围内的垃圾清理干净

  当天一方面跪拜朝山,并且在跪拜一段山路后,即回头将朝拜过的路段沿途两侧予以清理干净。先将装满垃圾的大垃圾袋放置在山道旁,待回头下山时,再将垃圾袋携至山下丢弃。平时费两小时多即可拜完的山道,当天花了六个多小时,“净山”共装满约二十五大袋的垃圾。

  (就这样,一路)朝山兼净山地到了承天寺,请担任老和尚侍者传闻法师,代为向老和尚传达求见的意愿。不久,蒙老和尚的慈悲予以接见,传闻法师遂领个人前去老和尚的寮房。

  当进入老和尚寮房时,老和尚默默地盘坐在藤椅上,两眼炯炯地望着我这个徒弟。是时,个人随即跪在师父的座前,内心一阵忧苦涌上心头,不自觉地流下两行泪水,哽咽地说:师父!弟子很想出家修行,但是目前还放不下,怎么办?

  老师静静地望着我,轻轻地说:“等放得下时,再出家!”接着,老和尚嘴唇微动默念,并举起右手在个人前额书写状。意在“祝福庇护”。祝福后,师父即沉默不语,个人也随即礼谢拜别。

  在下山的路上,一方面随手将置在山道侧旁的垃圾袋携带下山(上下往返数趟费了不少精力);另一方面是静思师父与个人的对答,倏然发现个人的问题是“多余的纠结”。

  怎么说?因为,出家原本即是等自己放得下世俗生活时,再出家!绝不是想出家,即出得了家!

  1979年,个人接触佛光山一段时间后,当时佛光山道场的某法师,因为觉得个人学精进虔诚,又有学佛的良好基础,井且对佛光山也很真诚友善、护特,遂不断地劝勉个人依止星云法师剃度。甚至,向星云法师推荐个人,井安排星云法师与个人会面讨论家事宜。

  星云法师见过个人以后,过了约半个月,随即让这位法师转达决定,当时是要个人随星云法师坐车前往佛光山准备出家。当然这是大德的关怀鼓励,岂有不好之理?问题是当时个人尚未决定要出家,也还未决心在佛光山出家,可是,星云法师善意接引的用心实在让个人有了许多心境转折。

  考虑数天之后,决定将个人收藏的全部佛书,先送往佛光山,表达内心对佛光山能慈悲接纳感恩回应。但是,书先上山,人暂不上山,留待后续的决定。

  个人收藏的各种佛书众多,又有许多特殊版本的旧版佛书,用当时邮局贩卖的大型纸箱包装,足足装了近20箱。装箱后,先送到佛光山普门寺,再随朝山专车送到高雄佛光山的普门中学

  最后,是佛光山男众僧人安住之大智殿的心定法师,得知这些佛书是准备在佛光山出家的居士所有,特别请几位法师及男居士帮忙搬运至大智殿存放。

  1979年间,个人未依佛光山的安排前去出家,依旧是继续发心服务

  1979年秋季,那位年纪与个人相若,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学友,也因为与佛光山接触,遂与个人有了认识机缘。由于两人都有出家的意愿,自然相知相惜。

  1979年末,此人也在佛光山某法师的劝勉下,下定决心前往佛光山出家。临行前几天,此人与个人见面、辞行。

  当天他说: “师兄 !我先去佛光山出家,若有什么状况我会让你知道,如果确定没问题;你再前来出家。”这在当时。也算是学人之间的相知与互助。

  1980年春节期间,个人前往高雄佛光山帮忙,顺道探望这位刚出家的学友。刚到佛光山的大智殿时,心定法师一见到个人,随即说:“喔!那么多书都是你的喔!为了搬那些书,让大家累得半死。”

  随后见到刚出家的这位法友,当彼此见了面,他是意气飞扬,可见出家后是过得很开心

  初出家的僧人,必是发心勇猛。在1979年底的寺务会议上,他得到“发心第一”的肯定夸赞。1980 年春节是诸事忙碌。彼此也没什么时间、精力谈话。过后,在个人返回台北前一天,彼此抽空见了面。

  当时,我问: “看来,出家后。你过得很开心!你看,我可以过来出家了吗?”他直接回我说: “不要急!等我再多了解后,再说。”

  基于对这位学友的信任,遂接受他的建议, 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心境,另一方面静待他的消息。因此,个人遂在调整心境、发心服务、等待出家,还有处理现实生活事务中,度过了1980年。

  期间,个人努力做出家前的准备,譬如学习裁缝制作汉传僧人的僧服,举凡罗汉挂、僧袜……等,这些是某位法师安排制作僧服的裁缝师予以教授指导

  记得当时为了准备出家后的用具, 如缝衣针,不惜费事地将许多粗细长短不等的缝衣针,一支支置入溶化的蜡油内,用蜡予以包覆起来,目的是为了防锈。

  为什么费精力做此事?因为心想:出家后,必定努力精进行办道,不成道决不下山。

  由于当时是有三十年不下山的心理准备,缝衣针要用三十年啊!所以准备了粗细长短不等的各种缝衣针,并且用蜡将缝衣针包覆起来防锈。现代的学人可能会说:“有够老土、守旧莫名其妙!”

  1980年末,新一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如同往年般,着手准备前往佛光山帮忙春节事务。正当大伙为新年活动作准备之际,令人意外的事随之传来:这位学友在出家约满一年时,未知会任何法师、居士,悄悄地离开了佛光山,并且不知下落。

  此事,劝勉此人出家的某法师及个人,或是其他的学友,无人事先得知此事,也无人知其下落。这件事在众学友间,确实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同挥之不去阴霾,占据众学友的内心。

  当然,个人想去佛光山出家的念头,也如同被水浇息的火焰,一时之间是无可复燃了。

  数个月之后,当众人逐渐淡此事时, 1981年某一日午后,个人接到这位学友的来电电话中彼此的对谈内容不多。虽然事情已过了三十多年,但个人还记得当时的对答。

  当时,我问:“你住在何处?现在还是出家人身份吗?”

  他答:“我还是出家人,出家修行是绝对不会改变。现在住在一位老法师的道场,他愿意支持我修行,至于是住在哪里,现在是不方便说。”

  我又问:“你是为了什么事离开佛光山?”

  他答:“我是出家人,有许多事好说,我劝你不要去佛光山出家!”

  我又问:“为什么不要去佛光山出家?”

  他答:“什么原因是不好说!总之,你不要去。我会重新拜师出家,以后就不联络了。师兄!你多保重,努力修行。出家是正确的事,千万不要放弃。”

  此后,不再有相关这位学友的任何讯息

  僧人离开出家的憎团与道场,在佛门不算稀少的事。离开后,事事抱怨原出家的僧团及道场,更是常见的事情。人在需要时,说的都是好话;当不要时,说的大多没什么好话。大多数的人只是这种程度,不太能当真(……未完待续

  文章选自随佛禅师著作《回首漫长且艰难的光明路》

  往期连载目录点击每期进入)

  第01期 第02期 第03期 第04期 第05期

  第06期 第07期 第08期 第09期 第10期

  第11期 第12期 第13期 第14期 第15期

  第16期 第17期 第18期 第19期 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 第24期 第25期

  第26期 第27期 第28期 第29期 第30期

  第31期 第32期 第33期 第34期 第35期

  第36期 第37期 第38期 第39期 第40期

  第41期 第42期 第43期 第44期 第45期

  第46期

  欢迎转发朋友圈利益更多人!

  ▼ 更多往期精选

   僧团严持戒律的目的与意义

  ☞ 佛教所说的“正语”,就是指说好话吗?

  ☞ “因缘”与“业”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 好话要即时说,好事当赶紧做

  ☞ 禅定和正定的分别:不是你所理解的“定能生慧”

  ☞ 你现在最需要的或许不是智慧,而是诚实

  ☞ 佛法的智慧,让人生变得色彩斑斓

  除特别说明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原始佛教任何观点。

  长按下方

  访问中道僧团官网

  欢迎将 原始佛教 公众号

  设为星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难忘的佛光人事之慧O法师【回首漫长与艰难的光明路之四十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