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一个人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拼了命的提升自己,然后赚更多的钱。
我毕业多年后的体会是,努力是为了让自己在做选择的时候,可以少受金钱的束缚,在想要买什么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只能对自己说:这个东西,也不是很好嘛。
刚毕业的时候,自己是真的穷。
连买本书都觉得是奢侈,都要犹豫好久,才下定决定,因为自己深刻的体会到这种拧巴,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转行,一定要赚更多的钱,一定给要自己,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前定下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啦,现在买什么东西,尤其是买书,都能现在想看,就在京东下单,第二天就到了。
但也有一些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绝版了,这时候,就只能求助于万能的淘宝了,比如说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1,读书是一个技术活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私信:
曾哥,我想要入门认知心理学,于是,我就在网上买了很多教科书来读,但因为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读着读着,就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深深的厌恶,请问,我该怎么办啊???
我一直持有的观点是,想要读书,想要入门某一个学科,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打压自己的热情。
你不能一上来,就选择最艰难,最晦涩的书籍去啃,高估自己的能力,结果读着读着,不仅没有任何愉悦感,反而让自己越来越想要逃避。
举个非常简单的栗子,想要入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可以参考以下的书籍和课程。
这门课程,现在在B站还有的,可以自行去搜索观看,陈宝国教授的教学水平,在所有我上过的网络公开课中,是最高的,无论你的心是铁做的,还是铜做的,他一定会打动你的。
其次,当你对于心理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了解,可以买津巴多教授的《心理学与生活》,和今天推荐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两本书,前者可以结合陈宝国教授的公开课一起学习,后者,是为了激发你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兴趣,而专门准备的。
最后,认知心理学专业课程书籍,市面上有千千万万本,不是每一本,都值得你去购买的。
我推荐你去购买《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这本书,作者是戈尔茨坦,这本书是最通俗易懂,最不矫揉造作的,最值得你去阅读。
好了,当你看了我推荐的书籍和课程,你就会发现,原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真的太TM有趣了,在兴趣的驱动之下,而不是在别人的鞭策和逼迫之下,你就会主动去找更多的书籍和课程。
最后的最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在精进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的距离。
这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中,最让人三观震碎的观点,作者认为,人为了避免思考,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
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你只要回想一下,在刷抖音和入门心理学这两件事情上,有多少人会选择前者,有多少人会选择后者,就能知道答案了。
绝大部分人在空闲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尽一切可能选择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选项。
也就是说,这个选项,不能太累,不能太辛苦,只要轻轻动一下手指,就能获得最大的满足,刷抖音,刚好就能满足这个要求。
而入门心理学,你不仅需要借助于眼睛,更重要的是,你还得思考,还得去收集书籍和课程,还得去做对比,还得集中注意力,还得做好时间和精力管理,相对比与刷抖音,真的真的太难了。
因为难,所以就放弃,所以就事事都仅仅依赖于眼睛,最后,当然成为了碌碌无为的大多数。
要不然,还真的希望自己,躺着刷手机,刷着刷着,就变牛逼了么?
我毕业后得到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刷短视频所得到的快乐,是极其短暂,而且还是极其虚假的。
因为我之所以会爽,是别人让我爽,而不是我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最后,我收获了累累成果,我感到了爽快。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种教训,我选择了更为难走的一条路,疯狂的做输入,去看书,去看课程,去输出,最终得到的,是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加完整,当然,还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粉丝们。
这些,都是仅仅依赖于刷短视频,仅仅依赖于眼睛做输入,不去思考,所达不到的。
前阵子,我对于「文学批评」这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于是,就买了这个领域的很多经典书籍来看,给大家看看,我都买了些什么书。
当然,还有毕飞宇写的《小说课》。
在这些书籍当中,毕飞宇老师的书,我不用三个小时,就把它给看完了,在看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到多少压力,但在看伊格尔顿的《文学阅读指南》这本书时,却磕磕绊绊,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看完。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这俩本书,对于读者的阅读量要求,是不一样的。
《小说课》里用到的例子,要么是《红楼梦》、要么是《水浒传》、要么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这些例子,我比较熟悉,不用停顿下来做更多的思考,就可以打包在一起进行阅读;
而《文学阅读指南》用到的例子,要么是 《追忆似水年华》、要么是《白鲸》、要么是《包法利夫人》,这些例子,我很陌生,读着读着,经常会被卡住,需要经常停下来,思考这些例子,到底讲的是什么。
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阅读量,正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领域所有的知识点,都非常熟悉,所以,他们才能做快速的加工和思考,而不是这里停一下,那里停一下。
所以,我们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是为了思考更加流畅,是为了更快速的做输入。
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那就多读点书吧,虽然一时半会看不出有什么作用,但其实在不知不觉当中,你已经在成长了。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
人是怎么废掉的?
这3集《圆桌派》超级棒,大家一定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