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9-12-03 23:4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精选10篇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是一本由余光中 蒋勋 朱天心 等著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一):在人生旅途中相遇。

  人生是一场孤独旅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又孤单漫长。旅途中的人,感受到的是百种滋味

  本书也是将人生比作旅程,封面图片设计里,有着几位孤独的旅人。他们虽不相识,但在同一时刻相遇。所以呐,人生这旅程虽然孤独,但是我们并非始终独自前行,也会遇到旅伴,有所陪伴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是一本散文集散文么,形散而神不散,收录的虽是零零碎碎的感触,但这感触是真实而又灵动的。本书中选用的大部分是台湾地区作家的文章,还包括几篇马来西亚等华语区作家文章

  其中,余光中、蒋勋、朱天心等人较为著名,我们也较为熟识。还有很多作家的名字,我是第一次见到,但这并不影响阅读的感受。中文是我们共同的母语,无论是思想还是神髓,都通过书页上的汉字传递

  有时候,我在想,写作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想要提笔书写?无非是记录自己思绪和感触,这些思绪和感触存在于某个瞬间,却又并非独有。当读者在阅读时,恍然感悟,原来,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也曾有人有过这样共同的感触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共鸣”。

  本书的第二篇文章名为《质数》,开篇作者就说“我其实是个质数”。曾经,我读过一本小说《质数的孤独》,懂得质数的含义,孤独的人都是质数,因为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如此看来,孤独的人的感触是多么相似

  不过,《质数》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这说法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就算是质数,除了本身之外,也还拥有那个1”。这么说来,质数也并不孤独,身边也始终有人陪伴。更进一步,“质数不需要他者合成,却可以和他人相乘,成就出更大的数字”,蕴藏的是巨大能量

  孤独并不可耻认识人生,接受人生,享受人生,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在人生的旅途中,来来往往的过客,他们在思考些什么?这也是写作和阅读的意义所在。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二):念念不忘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台湾散文名家合集,收录包括蒋勋余光中等人有关于孤独的感叹生活是非线性的,很多时候活在当下却认知不了当下,只有随着时间推移,在未来某一个点才恍然大悟,那时不懂的哀伤岁月都已经教给了我们。

  这些散文大家们或是回忆逝去的挚爱,或是追思曾经的某个片段,哪怕仅仅是对着烛火念一念“灭烛怜光满”,从而引发的对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孤单感就溢余满纸,读来字字幽深冷寂不知今夕何夕

  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散文合集,在同一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思想里跳来跳去,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经历,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和不舍,就连孤独感表现千差万别,但奇怪的是读起来所有人又分外统一故事不同,人物不同,但感受相似,大师们就好像在纬度不同的时空共同营造了一个有些伤感环境,供人去静坐深思。

  从孤单谈到成长,从人生最美的清欢到对生命旅途的安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而这一点忧愁恰恰给了我们一丝人情味,在这红尘俗世点亮了烟火气。

  台湾文学大陆文学实际读起来感觉是有些不一样的,每次读台湾大家的文字总会感觉到文人傲骨,就像生活中琐事非但没有阻碍他们,反而成为了他们创作源泉。无论是文字还是思考都能更纯粹,更有质感,更接地气。想来也有地域原因,文字如岛,四面环海,恰如本书的主题孤独,成长的各个阶段总是在海边眺望,渴望有人出现在天边,让着孤岛有些盼头,往后余生目光所至,都是你。

  但孤单是无解的,所以孤岛始终是孤岛。不过也正是如此,读本书则更能体会到作家们的心,是期盼过后的淡然,是习惯之后的释然,是看过千山万水后的进门一笑。

  本书的书名《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在遍观本书后却发现这个同类更多时候指的是心灵契合,是灵魂共鸣。有人懂你,而你也会怀念他,孤独好像只有一段时间,但在漫长的岁月过后,转头却看不到同行之人,那时的你们、我们,是并肩的,如今肉体灭亡,能感受和慰藉的,也就只有从前共鸣的那个点,微不足道的却也重于千金的那个点。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三):目光所至,都是你

  能写出精美散文的人,都是拥有细腻心灵的,平常的生活场景,配上细腻的心思,就能描绘优美意境

  余光中于2017年12月离开了我们的世界,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精神食粮足够我们几代人享用。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余老的《乡愁》却因为不能感同身受,学过就忘。直到多年后,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再次看到余老朗诵突然觉得,这短短的文字完全说出了许多多年在外的人,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听着听着不觉眼眶湿润

  《再孤独的人也有同伴》第一篇是蒋勋的“灭烛,怜光满”,通过张九龄的《望月怀古》这首诗,引出有些情感,只有在丰富了自我的人生阅历之后才能体会到。这首诗最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直被我们用在中秋月圆时,而后面几句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其中就有这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首诗描述的也是思乡之情,以及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回故乡无奈

  独自生活在异乡的人,对于孤独的情感特别有感触,但每个人对于孤独的理解又是不相同

  学会理解自己的孤独,才能理解别人的孤独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由此又能反过来为自己建立一个珍贵精神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如何能从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平静?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学会与自己独处,能使得我们内心得到成长、精进努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在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做铺垫,最好的时光都会存在与我们回忆里,不管路上有多少坎坷艰辛,最后留在回忆中的只会是美好

  孤独也是一种艺术掌握了就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人生最美是清欢”,以清静之心看待这个世界,做简单的人,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的过好每一天。每次读这类散文,总是让人感觉内心是乎能随着文字的递进,慢慢体会着书中文字的意境,慢慢平静下来。

  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学会与自己独处,能使得我们内心得到成长、精进。

  我们无法靠其他事情壮大自己,但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那个“一”,通过了解自我,面对自我精进到提升自我,时间是个伟大艺术家,在岁月的打磨中,我们将愈加光彩夺目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四):目光所至,都是你

  能写出精美散文的人,都是拥有细腻心灵的,平常的生活场景,配上细腻的心思,就能描绘出优美的意境。

  余光中于2017年12月离开了我们的世界,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精神食粮,足够我们几代人享用。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余老的《乡愁》却因为不能感同身受,学过就忘。直到多年后,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再次看到余老朗诵,突然觉得,这短短的文字完全说出了许多多年在外的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听着听着不觉眼眶湿

  《再孤独的人也有同伴》第一篇是蒋勋的“灭烛,怜光满”,通过张九龄的《望月怀古》这首诗,引出有些情感,只有在丰富了自我的人生阅历之后才能体会到。这首诗最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直被我们用在中秋月圆时,而后面几句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其中就有这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首诗描述的也是思乡之情,以及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回故乡的无奈。

  独自生活在异乡的人,对于孤独的情感特别有感触,但每个人对于孤独的理解又是不相同。

  学会理解自己的孤独,才能理解别人的孤独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邃的爱,由此又能反过来为自己建立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如何能从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学会与自己独处,能使得我们内心得到成长、精进。努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在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做铺垫,最好的时光,都会存在与我们回忆里,不管路上有多少坎坷艰辛,最后留在回忆中的只会是美好。

  孤独也是一种艺术,掌握了就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人生最美是清欢”,以清静之心看待这个世界,做简单的人,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的过好每一天。每次读这类散文,总是让人感觉内心是乎能随着文字的递进,慢慢体会着书中文字的意境,慢慢平静下来。

  孤独不等同于寂寞,学会与自己独处,能使得我们内心得到成长、精进。

  我们无法靠其他事情来壮大自己,但我们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那个“一”,通过了解自我,面对自我精进到提升自我,时间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在岁月的打磨中,我们将愈加光彩夺目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五):孤单是人生本色

  孤单是人生本色,是我们本有的属性,不论我们年岁几何,性别又是哪种,总能在某个时刻,尝到孤单的滋味,或是夜深人静时,或是喧哗吵闹时.每个人的人生路,总是要自己一个人走的.

  但是孤单带来的体验往往并不好,它会让人觉得自己被抛弃孤立,形单影只,自信心也受到打击.可以说,没有人喜欢这些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向外向寻找方法,向外的人交友旅游,向内的人冥思苦想.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和孤单或者孤独有关的书籍,其中,蒋勋的《孤独六讲》很有名,叔本华的《孤独通行证》也毫不逊色.

  这本《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以孤单和成长为主题,收录了余光中、蒋勋、朱天心等当代著名作家的精美散文。让人们得以知晓,在这些作家的生命里,是如何处理孤单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和生命和解的呢?

  余光中,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一首《乡愁》,大陆海峡两岸为之动容.蒋勋,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与画家,代表作有《孤独六讲》《蒋勋说红楼《生活十讲》等,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朱天心,台湾著名作家,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台湾地区时报文学奖联合报小说奖。

  其余作家,如黄信恩和黄春望,,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也是在台湾有一定名气的作家.或许你已经发现了,本书选择的作家,几乎全是台湾人.阅读此书,也让我们得以了解台湾同胞的生活,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许,也能够缩小几分心灵上的距离.

  本书开篇是蒋勋的《灭烛,怜光满》,灭掉微弱烛光,整个人浸入在饱满丰富的月光里,心中生起十分的爱怜与欢喜.那一瞬间,宇宙自然和己身,浑然一体.小小年纪时背诵的古诗,在长大后的一次旅行中,提领出来,享用不尽.

  然而,现在光变了,很多地方都存在光污染,星星不见了,月亮的光也日益黯淡,而霓虹灯路灯却精神奕奕,似要打造一个不夜城.节日变了,没有皎皎月光的上元节和中元中秋节,都失去了几分自然的宏伟美丽.

  人也变了.以前人们出行,随性而至随遇而安,将己身托付给大自然,没有隔阂.现在人们出行,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才肯迈出出发的脚步,有的人甚至要把沿途计划规划好了才能出行.

  作者提出的遗憾,确实是工业时代飞速增长经济背后的代价了.月是故乡明,希望人类不会丢掉这轮照了我们世世代代的明月.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六):寻找同类

  世间真的从来没有感同身受。

  之前接到过一个豆邮,一个书友看到了我写的东西,便发了私信给我,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不能回忆的经历,然后便开启了疯狂的读书模式。我们都在靠着读书来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忙起来,不停下,用别人的人生来拥挤自己的时间,她问我这种状态需要持续多久,我说时间能解决一些问题,也解决不了一些问题。刚刚想起来便去看了一下她的主页,还不错,已经走出来了,生活也过得比较开心惬意,只是多多少少感觉到一丝被动,我选择了不去打扰她,本想问问近况想想还是不要再去提及为好。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是忘记了,而是一直在逃开,掩盖,即便事后有很多的弥补,但曾经的痛心疾首,是任谁也不能够带走的。

  在这本书里,我便看到了许多这样的故事,虽然作者没有说得多么具体,也没有说自己有多么孤独与无助,但那份感觉就是清晰的摆在了我的面前,那个空无一人站台,没有亲人陪伴的童年,那个孤单的质数,那些行在路上的旅程···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即使在讲故事,我也觉得那根本不是一个故事,好像就是一个摆在那里的架子,说了很多,却真的什么也没说,又不影响他在那里继续说。有时候是絮絮叨叨的像是说着家常,这里怎样那里怎样,感觉很充实,但那后面凉凉的,读来总有哀伤。还有一些只有他能够懂的文字,因为我们的孤独不是同一种频率,我想应该也一定会有能够读懂的人。

  说,在时间的单行道上,人们总是老得太快,而成熟得太迟。这简直就是对现在的自己的当头棒喝,这些年里,怎就没有弄明白生活?有太多的惘然和孤独需要用自我的成长去消弭,而这路上我们失去得太多,当你看清了一些,却发现由自己引发的错处,是那样的令人痛心

  这里的孤独,其实很有文艺范,比我的孤独要上档次许多。有关成长,也积蓄了很多力量,他们将此看做历练,许是因为文豪们都相对成功,所以跳出了樊笼桎梏,而本人正在努力的以不会游泳且最费力的姿势游着。以成熟者的眼光来看,过往并不如烟,而是清欢。路过皆美好,他们留下了时光深处的优雅,只是我,还在踽踽独行,奋力,并姿势不雅。

  他说我们生来就是孤独,找到一直在同类就是好药。应该是这样的,我也一直在寻找着,当你以一种身边的人都不理解的状态存活,就像是跋涉在泥塘,在水中,在沙漠,就是走得特别拖泥带水,特别被制约不解。你大声呼喊,却没有人搭腔,他们觉得自己特对,看着你就特拧巴,好在人家也不太管你,只要你不要影响着人家,最好还能表面上顺着一下,就更和谐了。

  可叹我的同志在哪儿?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七):享受孤独

  关于孤独的书,世面上非常的多。说起孤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阿桑的叶子,其中那句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一直击中我的心。我觉得孤独有二方面,一种是物质上的,又一种是精神上层面的。物质上的现在比较少见,精神方面的比较常见。我们现在常说的孤独,是指内心空虚,缺少寄托,没有依靠。物质的孤单是因为人少没有陪伴而孤单,而精神方面的则相反,虽然人很多,感觉很热闹,但是仍然感到孤单。巴尔扎克说过,在各种孤独中,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如果说在一群人中说自己不爱说的话,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做想讨好所有人的举动。但是这样的人看起来很热闹,很合群。但是其实内心无比的孤独,这让人感到非常的悲伤。这个世界上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还有种孤独是因为自己的选择,比如那些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嫁入豪门的女明星,当她们利用上天给的好皮囊,本以为能过上贵族生活,但是最后却发现自己无法融入贵族生活。生活上可以说是非常富足,但是精神却是孤独的。

  生命就是一场孤独之旅,但是正如《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这本书里面所说的,孤单有很多种形态,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躯壳。尽管世间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自己的苦自己懂得。但是在茫茫人海中,还是能有和你相同遭遇的人和你互相取暖,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是一本以孤独和成长为主题的散文集,书中收录了余光中、蒋勋、朱天心、刘克襄、王鼎钧、郝誉翔、杨邦尼、叶佳怡、王盛弘等当代著名作家的33篇散文佳作。

  就像我们这代人,物质生活丰富,家庭幸福,父母宠爱我们,可以说是丰衣足食。但是同理的,给我们的压力也非常的大。我们一直背负着父母的期望,全家的关注的目光,别人家孩子的光环,往往压着我们喘不过气来。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其实这种情况无处不在,虽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书中的33名著名作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了孤单,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人的成长是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所谓的孤单也许只是阶段转换的不安全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必须面对,逃避也不是个办法。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他们的应对孤独的人生态度。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只要我们学会面对孤独,反省自己,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去认真的思考,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这样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才会更丰富多彩。孤独是对人生潜力最好的挖掘,一定要学会享受当下的孤独。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八):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

  这是一本以孤单为主题的书,收录了很多当代作家优秀的作品集。例如:蒋勋、余光中先生的,这些名人作家,都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且选取的散文文字优美,贴切书名,是一本令人拿了就不愿意放下的书。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孤岛。在这座孤岛上住的都是不一样的自己。从书中每一篇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我们都可以读出他们内心的孤寂,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前行,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所顾忌。这一类人的特性往往的孤寂的,周边过数的人也许不认可他们的做法,但是最后他们能抛下世俗,找到自己喜欢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哪怕他们自己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失败的至少他们是努力过的。

  书中收录的散文,很多,分成五个主题:第一是,孤独是一场自在的独行中收录的蒋勋先生的《灭烛,怜光满》在美满的月色下,我们回味着孤独,欣赏人世间的美好,后续的几篇《 质数》《真山真水》《云豹还在吗?》 《七个清晨》描绘着孤单的人们路上行走时不一样的见解。第二个主题是愿成长不哀伤,其实我们很多人的成长都是哀伤的,可是当我们长大了回头看,真觉得那只是一种青春成长的回忆,而这些回忆记录着我们的青春,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长,这几篇例如《我的街猫朋友——最好的时光》、《 晒年糕》、《 咖啡店 再相见》、《黎明,才正要降临》、《取药的小窗口》《看太阳的方式》等都会勾起我们童年美好的回忆,回忆的青春,回忆那稚气的笑脸。第三个主题是:人生最美是清欢。曾经在地铁的广告牌上看到这句话,人生最美是清欢。这清欢为什么会是最美的呢?从阅读这些散文《 沐浴绮谭》、《 四月的听觉》、《给吉米的信》、《毒药》、《 生生不息》、《 生死簿》、《 想去远方》、《拍痰》、《网纱象城》中可以找寻出答案,清欢,清清静静的欢笑。我们对于生命的定义有着不一样的想法,轰轰烈烈的,平平静静的,等都是生命里面的一场轻言欢畅。第三个主题:路过皆美好。选的散文《厕所的故事》、《陶渊明说悄悄话——士林下树林街》、《也许有一个地方——谈旅行和乡愁》、《雁山瓯水》、《夜色渐凉》、《两面海洋》说出了沿途风景只是我们暂时的停留,而这些停留所看到的都是美好,深深的留在我们的回忆中,路过的皆为过客,皆是美好的记忆。最后一个主题是:时光深处的优雅。《冬夜,高铁下错站》、《 兰花辞》、《自己的房间》、《 追忆逝水空间》、《春日午后的甜腻及其他》、《别后》这些讲述着离别,却在散文中读出淡淡的幸福味道。

  虽然说这是一本关于孤单的书,但是整本书读完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单。感觉很平静、很自然的一种状态,因此可以适合晚上睡觉前伴我们入睡。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九):孤单,关于自我的修行

  这是一本以“孤独”和“成长”为主题的散文集,收录了余光中、蒋勋、朱天心等当代著名作家的精美散文。

  蒋勋,我读他的第一本书是《池上日记》觉得是一个极为通透的作家,热爱生活,热爱池上,赞扬池上的风景,赞扬池上的人。这本书开篇就是他的散文。第一篇,是蒋勋的《灭烛怜光满》。光是这个标题就让人觉得很美又有些许怜惜,今夕何夕,人生如烛光。这是对人生的思考,对于大千世界的感悟……

  散文这种写法,我们对它的认知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我从本书的散文看到一颗颗通透玲珑的心。他们有对他人的赞美,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人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也曾迷茫,也曾自卑……文字啊!果然具有共性,总是在某篇文字,不经意看到的句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爱散文,爱的是执笔者在散文中体现的“心”,他们的“心”让我引起共鸣,或者让我看到某些道理。 我曾在网易云看到一个热评,印象深刻。每每想起,还是觉得很有韵味。 人说: 林深时见鹿 海蓝时见鲸 梦醒时见你 可── 树深时雾起 海深时浪涌 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但我想说,可你怎知,雾起不会散,浪涌不会退,夜醒不见你。正如一座孤岛,孤岛是否得知世上还有与它一般的千千万万的孤岛?一个孤单的人,他不止是一个人,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 孤单的人,我悄悄地告诉你,我们会在同一篇文章里能找到共同的感触,能在一件事上找到共同的点,在食物上能找到共同喜欢的……你看啊!我们并不是异类,我们只是这大千世界中极为渺茫的一员。我们或许在一些人眼中是“异类”在自己眼中觉得是孤单的人,可你要知道,世界那么大,孤单的人也那么多。我们并不孤单,我们只是多了一点点不孤单的东西。没关系,你觉得的孤单可能还会让人羡慕呢。 书中在《真山真水》这篇林谷芳的文中有提到《古文观止》中的《严先生祠唐记》,写严光的末四句成为千古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独爱后面八字,光这短短的八个字,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们的文字啊!它真的太美太美,也太有深意。这八个字啊,它可以表达对多少文人志士的赞美,真的太喜欢太喜欢了。从远古经历的众多朝代,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现在,多少人都能说是──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的品格,无论是在世前,或是先生长眠过了许许多多年,过了一个又一个朝代,你的品格依旧能让众多的人折服,能激励众多的人,你的精神源远流长,让人念念不忘。其实你眼中的先生并不是一直不孤单,我们总在不孤单中成长,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好。

  你的孤单,其实是自我的修行。相信自己也请你告诉自己,孤单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是迷失的心。把孤单培养成一种自我的修行,我想,你会收获很多很多。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十):愿孤单的你找到同类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是一部以“孤独”和“成长”为主题的散文集,集合了余光中、蒋勋、朱天心等人的作品,篇篇皆是精品。

  孤单是一个人单独相处的外在表现,而孤独是一个人的内心感受。每个人都曾经感到过孤独,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有过孤独感的出现。孤独感并不全是负面的影响,这种感觉是人的内心与所处的环境存在反差而形成的。这种感觉出现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个人和周围群体的认知观存在较大不同,比如“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不管“众人”和“我”孰对孰错,“我”内心的孤独已经产生。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说过“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与其他岛屿或者大陆相连接,然而我们也要知道,在岛屿之间包围着的是海水。这海水和岛屿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孤独这种情绪的产生。

  说到孤独,蒋勋老师是深有研究的,他曾经写过《孤独六讲》,在那里他说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书中收录蒋勋老师的《灭烛,怜光满》一文,他用自己的阅读和经历阐述了自己对张九龄那句诗的理解和感悟。春风秋月因为牵绕感情而惯常被写入诗词,这一句“灭烛怜光满”恰恰也写出了秋夜里满月带给人的孤独感。个体情绪的出现多是因为对比,孤独感也是。满月升起,银光洒地,天地同此月,天涯共此时。月下秉烛的诗人,内心生发出的孤独是难以排解的。吹灭蜡烛,享受这天地间充斥着的明亮月光吧。释放自己内心的孤独,在天地之中感受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灵魂。这种天人合一的表达方式,为诗人提供了写作灵感,也为世人思维的发散与成长拓展着空间。

  散文的文字是简单的,从简单的事物入手,写出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些简单的文字,也一样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力量,就像孤独是一种力量,能够感召人,激励人,让人成长。这种成长可以不疾不徐,就像杨莉敏文字中所写的那样,每天都渴望得到阳光,可能每天都很平静,但是总有一天,成长是会发生的,而“自我”就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进化。

  如果你的内心感受到了孤独,不需要去纠结孤独的性质到底是好还是坏,也无需刻意的去追求孤独或者逃避孤独。我们需要的是汲取孤独带给我们的感受,从中汲取可供成长所需的养分。对自我、对外界,进行认真的了解、认真的研判、认真的解读、认真的反思。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得到宁静并且享受宁静,在烦躁的环境里成长为一个不浮不躁的人。

  你要知道,即使你是一个质数,你还有一个“1”和你做伙伴,你再孤单,也有自己的同类。要认真的过好当下,安心的成长,努力的去寻找美好去追求优秀。就像朱天心在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不相信,最好的时光,只能存在于过去和回忆中。”

  愿孤单的你找到同类,愿成长不再哀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再孤单的人也有同类》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