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跟我感慨人生:我努力了这么久,为什么还是穷? 决定人生贫穷还是富裕的,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说:你穷,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穷,是因为你没有富人思维。 胡说八道。 具备富人思维和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吗? 前段时间,10年前的香港纪录片《穷富翁大作战》再次爆火,现在看来社会意义依然深远。 节目中邀请了富豪企业家、律师、富二代等人去体验穷人生活。他们当环卫工、清洁工、流浪汉,从事低时薪工作。 不能用自己的钱,不能刷卡,放下一切人脉资源和身份财富。 凭借学识和智慧,他们能否在贫困环境下改变命运?
你没出息,是因为你不努力?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也创立起自己的服装王国,坐拥全球七百多间分店,名副其实的百亿富豪。
去之前,他乐观的说:
作为环卫工,他只能住在“贫民窟”一个1.67平米笼屋里。这个算“豪华”版的,10年前月租1300港币。
早上六点十五分,他要赶到湾仔工作,凌晨出发只能坐夜班车。
一看,车费13元。他每天只有50块钱生活啊,他惊叹:我哪有这么多钱。
现在他说:“交通费扼杀了穷人的生存空间!”
持续繁重的体力活,他早已头晕眼花腰酸背疼,一天下来全靠斗志支撑。
一天下来,吃的,住的,用的都是最差的。
到了下午三点,熬足了9小时的他终于下班。
“没办法,一份薪水不够生活”。每天高强度工作17、8个小时,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很奇怪,我这两天只考虑吃东西,我甚至没什么盼望,我努力工作只想吃一顿好的。
怎么会想到以后会怎样?
板间房,更脏、更破、更简陋。厕所上面还要住人,600块照样有人抢。
田北辰悲哀的说到:这不是人住的地方,弱肉强食的地方,不一定有公义。
重回富豪身份后,他说了很多痛心疾首的话:
他们并非不勤奋,做的工作并非没有技术含量,更不是无关紧要,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显然不成比例。
我现在只感觉,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弱者越弱,越来越惨。”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天生都能拥有优越条件,有些人仅仅为了生存就已经拼尽全力。
富二代Brandon,是一位名校毕业的80后律师。
这位年轻人正在修副学士,边工作边读书。
没有高学历身份的Brandon,只能从事低门槛的体力活工作。
“就像一部机器中的齿轮不停地转,根本看不到前面的方向,究竟有没有前途,真的无法确定。”
“很多人上班是为了每天的开支。
扣除开支,已经没有能力去做任何事,根本存不到钱,我感觉有点悲哀。
我三点上班,晚上十一二点才下班,哪有机会读书?。”
不甘心奶茶店的工作,Brandon又换了一份送信员的工作。
每天背十几公斤信件,跑遍全香港。
同样,低技术的工作体验感也不好。
“公司就像一个军队,每天每个员工都忙碌工作,分秒必争的去送信。
现实中那位努力修学历的年轻人,令他头疼的不是在考场里看到考卷,而是学费单。
“既然我修读副学士,其实也想升读大学,不过是否有机会继续升读?
我们也想向上,但被一些条件限制了,没有机会。”
经历几天低学历工作体验,Brandon感受到了世界现实的一面。
但今天我是快递员、奶茶店员,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低学历的人能选择的太少,维持生计才是他们的常态,想走出困境没那么简单。
教育有别,贫穷会不会代代遗传?
教育,永远都是摆脱贫穷困境的最好出路。
让人失望的是,在节目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贫穷很大可能会代代遗传。
她可以在国际学校读书,唱歌,学芭蕾、弹琴。有国外的老师帮她补习英文。
对比鲜明的是,姜咏琳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飞到世界各地游玩,而海萍却连地铁都不会坐。
当节目组问到她们长大后想从事的工作时,
香港人大多都想从事医生、律师、银行、金融等赚钱的相关职位,这是他们能触及到的最高天花板,其他工作,没有出路。
她无奈回答,应该不行,读书要花很多钱,我们家承担不了这些费用。
基层和富裕家庭在培养孩子方面天差地别,直接决定了她们未来能走多远。
姜咏琳妈妈说:距离很远,如果他们起点是一百米,我女儿至少已经是两三百米了。
节目中一位校长认为,基层的孩子只是欠缺机会,如果有机会他们可以追上来。
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贫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弯道超车。
但是,机会永远都是靠自己把握和争取的。他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机会。
用姜咏琳妈妈的话来说:“他们能控制的,就是家庭关系,家庭关系融洽,孩子长大后会回报父母,而且懂得怎样培养自己的子女,到了第二第三代才会更好”。
多一点努力,才有多一点选择
“做穷人注定一世挨穷?做富翁一定位高权重?做穷人亦或做富翁,是靠双手、听命运,还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对于这些富人来说,体验贫穷只是他们的真人秀,过几天又可以回归富豪生活。
但对穷人来说,这种困境没有期限,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熬下去。
没办法,这就是真实的世界。
把贫穷的原因仅仅归结为不努力的人,一定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暴击。
我们抽到了好牌,就不要以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去嘲讽别人不够努力。
我们抽到了坏牌,也不要破罐破摔。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这样写到:影响人的财富的三个因素是出身、运气、努力。
出身和运气我们无法决定,我们能抓住的只有努力。
也许起跑线和别人不一样,也许一时努力不能带你脱离泥沼,但你没有退路。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所幸,我们现在能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好好读书就是我们最快的捷径。
当你有了更多选择,一个微小的涟漪,一点一滴的改变,在未来也会迎来巨变。
*本文配图选自相关电影剧照、新闻资料图片及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及机构所有
介哥,能文艺也理性的80后暖男,关注社会、情感和年轻人成长。点一盏灯,泡一壶茶,那些孤独而英勇的日子,有我陪你走过。添加介哥(y)和馆长()微信,聊心事,选好物。
一介好物精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