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尤其是十一之后再没有什么大型节假日,而且逐渐接近年尾,课业与考试都逐渐增多了起来,父母们也就特别容易被孩子在学习上搞的乌龙气得爆血管。
家长群里有家长分享一个抖音小视频,并且自嘲:“比起这个来我家孩子起码只是算术口诀偶尔背串了。”
群里小歆妈妈一看视频简直感同身受,立刻就说她刚检查小歆写数学作业,加减法做得不错,乘除法就错得一塌糊涂,看演算草稿,小歆的思路跟视频上的思路真是异曲同工,把她气得够呛。现在一看原来还有家长和自己受一样的气,立刻感觉好受多了,瞬间觉得血压都平缓不少。
她一说,大家也都哈哈哈地打趣起来,开始吐槽自家孩子粗心大意的一些糗事。
虽然这些事此时说起来气氛算是轻松搞笑的,但也很容易想象在最初的时候这些父母是有多生气,还有不少父母表示:“宁愿加班,也不想辅导作业!”
01
看着孩子成绩不如人意,想要不生气确实很难,但生气归生气,渲泄脾气时不要对着孩子,在发完了脾气以后,也不要让焦虑的情绪继续左右你,千万不要有类似:“我孩子太笨了!”、“他是不是就这样了?没救了!”这样的想法。
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冒头,父母要赶紧去洗个冷水脸让自己清醒清醒,调整好情绪以后,再去面对孩子。
原因无他,当父母被焦虑控制,通过情绪、语气和肢体语言很轻易就会传达给孩子,孩子虽然表达能力弱,但感觉却是非常敏锐的,即使父母不说什么,哪怕只是表情都能被孩子轻易捕捉。
孩子一旦接受到情绪信号,他的情绪也会跟着变坏,和父母进入不到良性互动里面,双方都会很受伤害。
02
1、不要过分拔高期待
像孩子学了算术立刻就要口算全对,或者是学了拼音马上就要会认字,再就是学了英语立刻就要会对话,这些要求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要把这些拔高的要求套到孩子身上;
2、强行突显自己
父母在气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脱口而出:“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怎样怎样了。”这实在是很糟糕的教训方式。
孩子要么开始自卑,要么就是不屑,会给自己打气想追上父母的真的很少很少。不要拿这种话去刺激孩子,这样突显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
3、对孩子有明确的认知
像上面对孩子说“我像你这么大已经怎样怎样”父母,说明白了,是对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水平存在认知错误。
孩子是你的后代,但他并不是你本人,他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发展水平。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必须清楚这一点,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一点,只有当你足够了解孩子,你才不会轻易被情绪左右,才能更有办法去应对孩子的问题。
03
请互相体谅,与自己和解
除了尽量减少焦虑,多了解孩子,父母也要多关注自身,情绪是病,唯有与自己和解,才能不药而愈。
每天工作、家务、辅导功课,也都是我们作为成年人逃不开的“作业”,但是完成得好不好,没有监督,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分。只是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打分的意识,都只想着赶紧完成了好休息。
这样也会造成夫妻间互相推诿,累了谁都想少做点事,但这样不行。
想要高分完成这些“作业”,夫妻之间必定是需要互相体谅协调合作的,而且也唯有高分通过,孩子才能跟着你们取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分”。
同时做为个体,父母们也需要多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健康,当你觉得疲惫、或是发完火感觉到泄气,都请告诉自己一声:“辛苦了。”
慰劳自己,也是为了再出发;与自己和解,才能用最好的面貌去面对孩子,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