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这里的商人最关心政治?
日期:2019-10-05 09:45:09 作者:王老五爱悦读 致远悦读 来源:致远悦读公社 阅读:

为什么这里的商人最关心政治?

  没有自主择业之前,和体制圈里的朋友在一起吃饭,大家很少去谈论官场之上的升迁罢黜,好像这是一个雷区,大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回避

  但自主择业后,交流对象换成了商人,他们在一起时谈论的最多的却是某个局换了谁当局长,他跟谁谁谁是什么什么关系,甚至连他家里人跟谁能套上关系都是门清,比纪委查的都详细

  这是为什么呢?有点不符合规律啊!

  按说商人都是逐利的,为什么见面不是首先寻找商机

  按照黄永玉老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两种事,一种是关我屁事儿,一种是关你屁事儿”。如果跟商人无关,他们又怎么会浪费金钱、浪费精力去拉拢维护这些关系?时间就是金钱已经提了三十多年了,难道他们不知道

  这就像那次乘深航的飞机去丽江,杂志上讲的那个笑话:几个飞行员休假,带着媳妇聚餐,但他们几个在吃饭的时候却一直在谈论自己的飞机。有一个太太实在忍不住了,问他们“和媳妇在一起你们谈论飞机,和飞机在一起的时候你们谈论什么呢?”

  “谈论女人……”一个飞行员不假思索回答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实,商人谈论政界变化并不是忘记主业,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关心自己未来发展,才必须密切关注政界的变化。在一个还是由官员经营城市,要想得到任何些微的发展,都得唯这些人的马首是瞻,他们手中的权力就是切蛋糕的那把锋利的刀。

  在这里,要想获利,靠得不是你经营的智慧,而是靠你政治资源占有的多少。所以,商人才会削尖了脑袋往政治圈里钻,哪怕是天天埋一些无用的单也在所不惜孰轻孰重他们心里自然有一本帐,哪怕是在喝醉了痛快地骂几句娘,第二天还是照样得按“规矩”来办事儿。

  大家都要生存,商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有用利益将官员与自己牢牢地绑在一起,官员为了将手中的权力兑现也要去寻找“牢靠”的、值得“扶持”的对象,大家对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一个商人进去了,会有官员死命地保他,其实保的不是那个人,而是他自己,他们已经捆绑成了一个利益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俗话说的“一条绳上的蚂蚱”更形象一些。

  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只是大家都不说。

  但我听说,南方已经不是这样了,官员享受阳光工资奖金,你只要做好对企业服务就可以了,他们是真服务,上门服务,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自不必说,自己职权范围外的事代表企业去协调着做,让企业家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经营的事,少为政治分心。

  为什么南方能做到,我们这里就做不到呢?因为我们穷啊!穷,说明我们的资源匮乏,匮乏,说明了僧多肉少,大家都想伸手薅一把。凭什么官员十年寒窗加十年装孙子换来的权力最后却便宜了这些大学没进过的商人?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商人们自然是明白,该孝敬的一分不少,和官员们比起来,商人是弱势群体,他们自然懂得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但与百姓相比,商人则是强势群体,所以他们任性提升房价,他们随意将公办的教育资源转移到私立学校,他们率性地将医疗费用加了几倍,他们承包了城市上空几十万个可以收钱的机器……

  别跟我抬杠,你跟我抬杠我就问你的初心是什么?如果你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我想就不会有这样的乱相与怪相。

  消防改制了,我也离开了,但一位留下来的战友却跟我说:“消防越改越像部队了……”。

  我为了逃避政治,选择远离,没想到却是更加走近了它,我也像那些成熟的商人一样开始关心体制中官员的升迁,环境使然啊!好无奈……

  之所以选择逃避,是因为不再相信,不再相信规则可以战胜潜规则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不相信成绩可以换来升职,不相信那些内心阴暗潮湿嘴上却阳光明媚的话。

  我们这里的企业孵化园都基本处于关门大吉了,又有多少中小企业苦苦挣扎之后掉入了死亡的深渊,谁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谁充当了墙倒众人推的角色?谁面对一个个倒闭的企业无动于衷?谁在为当下之政商的乱相推波助澜

  没有繁荣商业,如何能营造富裕生活?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哪家企业会在这里筑巢?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只为眼前,不顾子孙,何时是个头啊?

  也有一些人,不贪不占也不干事,以落个清廉为自己最大的能事,岂不知,曾有古人总结:“一个人最大的贪,不是贪钱贪色贪权,而是贪名”。在其位不谋其政,稀里糊涂和稀泥的官员同样不可取,咱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咱得担当,咱得干事,不求改变全局,只求改变一隅亦是成功

  就像那个故事所讲:大海边,落潮后一群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一个小孩跑过来一条一条的捧回大海,但小鱼实在是太多了,他又怎么能捧得过来,只跑的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旁边一个大人对他说:“别捧了,你这么辛苦又有谁在乎呢?”

  小孩捧着一条鱼说:“这条在乎!”跑回来又捧了一条说:“这条也在乎!”

  ……

  看得我差点儿哭了,是啊,管不了太多就管一个,管不了大事就管小事,只要去努力,就会有意义

  少干一点扯淡的事儿,多干一点暖心的事儿。

  在这个商业的寒冬期,全体聊城人要有抱团取暖心态,要有政商合一的胸怀,要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培养更多聊城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挣回来更多的钱。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条件,可以不再背井离乡父子两地去过那种北漂南漂的生活,将孩子送出去不是有本事,给孩子在家乡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才是真能人

  聊城的年轻人再不留下来,公交公司都要倒闭了,乘车的都是那些老年卡,还让公交公司如何存活?

  可是,留下来他们能得到什么待遇呢?能有什么好的创业环境呢?能不能在生活了十几、二十几年的土地上长出一棵茂盛的商业帝国呢?能不能给这些有志于家乡的热血青年更多的扶持鼓励一路绿灯呢?能不能少一些暗手卡脖子多一些抻手拉一把呢?

  还有那些罚款少下一些指标吧,还有那些制度少一些僵化吧,还有那些嘴脸少一些伪装吧,还有那些友谊少一些蝇营狗苟吧……

  当商人与官员彼此敬重,像两棵遥望的橡树木棉,互相致意却各自挺拔,才会真正的和谐发展。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同分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想,那个时候,这个地方才可以成长为一片茂密森林遮天蔽日无穷无尽,树可以茁壮成长,鸟可以自由飞翔,草可以随意摇摆,虫可以尽情欢唱。

  那才是你我工作和生活的天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这里的商人最关心政治?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