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正午视觉 | 今年夏天宁静的濑户内海
日期:2019-08-14 11:46:02 作者:杨晨 正午故事 正午故 来源:正午故事 阅读:

正午视觉

  今年夏天宁静的濑户内海

   

  图、文 | 杨晨

  濑户内海,日语为SetoNaikai,意即狭窄海峡。位于日本本州、四国之间,因在诸海峡之内,故取名于此。面积19500平方公里。港湾很多。海中有淡路、小豆、江田等525个大小岛屿

  对一个岛国来说,海实在算不上什么稀奇。可是濑户内海,一个被岛屿与群山环绕的地方,就像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一样,带给我莫名吸引力。带着这样的憧憬,又恰逢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于是,8月2号我迫不及待坐着飞机从东京羽田机场飞到了旅行的第一站,隶属于四国的城市高松。

  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三年一度,一度又分为春、夏、秋三季,今年已经是第4届了。艺术节邀请安藤忠雄等艺术家利用濑户内海的环境开展自己的艺术创作,使艺术与当地环境、民风融为一体;是以提升濑户内海岛屿的关注度目的开展的一场艺术巡礼。

  从东京飞到高松,也就1个多小时,高松也是一个港口城市,是通向内海几个岛屿的交通枢纽之一。所有小岛之间的交通工具都是能装载车辆的大型船只

  由于岛屿比较分散,4天想逛完所有岛屿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次我特意做了攻略。我的行程是去女木岛、男木岛,小豆岛、直岛,岛内乘坐BUS,也可以开车。听说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让没有驾照的我心里也有些安慰

  第一天下午,刚放好行李,我就坐船出海了。第一个目的地距离高松港20分钟航程的女木岛。站在甲板上,我感受着8年以来日本最炎热天气乘风破浪惬意。下午,在我快离开女木岛的时候发现一处很不起眼作品会场,可当时早已过了开放时间。在我犹豫要不要进去的时候,一位清瘦长发、一袭黑衣男子叫住了我。谈话中才知道,身为作者的他也是今天非常偶然地上岛闲逛,晚上就要坐船离开。分开后,他往海边散步,我们渐行渐远,我拍下了海和他的背影,留作纪念晚饭回忆起他的作品,才突然体会到其中的深意。这也许就是日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期一会”吧。

  后面三天,天气特别炎热,我被晒得有些精神恍惚,但心中一片宁静。我感受着小岛的气质,偶尔按下快门。 

  登上鬼山山顶,可以看到女木岛港口的全貌

  继续在女木岛上闲逛,偶遇知名小巷

  女木岛上很多这样的废弃房子。 

  女木岛上的一个神社,外面田地上有个婆婆在烧草,烟雾弥漫。 

  女木岛上原住民一家在卖咖啡和一些小东西。 

  女木岛上唯一偶遇到的艺术家的背影和另外一个艺术品。 

  到女木岛的船只,上面的图画是鬼和灯塔,女木岛又叫鬼岛,所以自然就有鬼的形象。 

  去鬼岛的船上所看到的一瞥风景。右边是驾驶室。 

  船上的垃圾箱,有点像个机器人的脸。

  直岛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神社,旁边的2尊神仙也不知道是谁,中间最亮的像门一样的东西在日本叫鸟居。

  直岛上的安藤忠雄设计的地中美术馆概念图的展示馆的一角

  在直岛上暴走路途中遇到的咖啡馆,到的时候店还没开,前面已经有2人在等待

  直岛上李禹焕美术馆外的一个艺术品,我的理解时空之门。 

  直岛上的地中美术馆外的荷叶池,因为美术馆里悬挂着一副莫奈的荷叶池的画,所以可能才特意做出了这个池子。 

  直岛的海边,游客们都租单车估计是骑累了,在休息。 

  直岛上一个名为我爱洗澡的钱汤,就是澡堂。 

  直岛上居民房,有人居住的。 

  直岛上的小巷

  小豆岛上的一块特别区域,中间都是墓碑。小豆岛上有一个特殊的灵场巡礼行程,一共88座灵场,在日本,每一个灵场都有一个神社在管理。 

  小豆岛上的一个原本是1953年《24只眼睛》的电影拍摄地改装的电影村,这个场景是当时电影中教室的原场景,外面踩着高跷的人是在体验电影村提供的娱乐项目。 

  男木岛岛边的风景 

  小豆岛上《24只眼睛》电影村的一个场景 

  男木岛进港的面貌住户仅163人 

  男木岛上小学校外的游泳池 

  男木岛上偶遇的悠闲的猫 

  男木岛上民家,可以看到海边 

  男木岛上的艺术品之一,德国艺术家ザラ,ヴェストファル的作品。这个作品是作者用光的影像反射水面上来表达濑户内海的海和光影印象,细心的看的话,里面有深海巨大章鱼触角来回挥舞,与在看这个影像的看客形成一种知觉上的互动。 

  女木岛上的鬼洞里面祭祀的场景。女木岛传说是以前带着猿,狗,鸡的桃太郎和鬼发生战斗的地方。所以叫鬼岛。这个鬼的大洞穴,是100多年前一个叫橋本仙太郎氏的人发现的,怀疑是人为开凿出来的,但无可考证。洞中再现了各种曾经桃太郎与之战斗过的鬼的雕像。这群鬼的首级代表桃太郎最终胜利了。 

  小豆岛上灵场的外围,总觉得拐角会出来什么。 

  男木岛上onba factory 做的小车艺术设计,小车统一叫onba,小车造型多达几十种。 

  男木岛上的艺术品之一,名字为打过来的波浪,作者是日本的高桥治希,艺术家把瓷器做成波浪的形状,借以表达被大风吹的波浪的形状。窗外的房子其实是一个废墟,没有人居住了。 

  男木岛上的艺术品之一,作者是日本的远藤利克,作者把没有人居住的废墟里面残存的回忆和代表生命水流结合在一起,想借此把家的记忆情感留在其中,让观众感同身受

  这是日本艺术家中里绘鲁州的作品,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古代的按摩椅,按摩椅需要坐在上面的人自己手动摇把手,整个椅子就会以某种韵律动起来,和人的情绪产生互动,有种禅的意味在里面。我和艺术家简单谈了几句,他自己不信宗教,但是相信宇宙中的韵律人是能感受到的,所以才有了创作这个作品的想法。很巧的是,这个艺术家也是我这次来濑户内唯一偶遇的艺术家。

  最后一天坐上返回高松的船只,看着夕阳感觉自己好像迷失大海当中。

  —— 完 ——

  摄影师杨晨,生于1983年,来日本8年,在日本创立了一个小工作室喜欢到处瞎走,拍摄生活中能让自己感动画面

  《正午7》已上市,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点击标题再读点儿别的

  章宇的黄桃罐头 | 史里芬和他的魔幻之眼 | 廉价旅馆之歌 | 诺奖得主高锟:与脑退化症抗争的15年 | 渐冻的家庭,消失的丈夫 | 东莞工厂里的心理咨询 | 一个想变成蚯蚓男人,和想变成鹅的女人 | 家政工:颠沛流离,家在何处?

  四步设置星标,每天正午看正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正午视觉 | 今年夏天宁静的濑户内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