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正在陪一年级儿子写作业的母亲,或许她实在承受不了焦虑,才发了朋友圈,借此缓解下压力。
也可能想得到更多妈妈的共鸣与支持,集体抱团来应对,毕竟,不是你一个人的焦虑。
如果读文章的你,是过来人,说不定你的孩子正在读大学,这条朋友圈是否也让你回到了过去那些难忘日子呢?
我们当下文化中,若有种现象能代表年轻妈妈普遍的焦虑,也许就是陪孩子写作业了。
上面这个视频,看的时候虽然好笑,但是真要是我们自己教起来,谁也不能保证,心平气和,不吹胡子瞪眼。
特别是陪小学低年级孩子,其中滋味真是五味杂陈,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发生了什么?让妈妈们集体焦虑?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陪孩子写作业。
理论上这句话应该是“孩子写作业”,那又为何会多了个“陪”字,这个字从何而来?
或许没人证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孩子写作业便多了家长的陪伴,总之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如果晚饭后你随便推开一家小学生的书房,绝对会看到孩子旁边一定坐着个成年人,当然,妈妈居多。
是的,孩子书桌边一定放着另一个板凳,或紧挨床边,那是监督者的位置,没人可以去除。
所以“陪孩子写作业”的主体变了。变成了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
几点写?
写什么?
写几遍?
写到几点?
什么标准?
我曾问过两个小学生写作业的感受,一个孩子说:“我从来不管,妈妈都记着呢。”
我一点都不吃惊,事实就这样,孩子们可不在乎他们班级群,也不关心群里上演的惊心动魄的电影。
自从有了网络,班级家长交流群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牢固的联盟之一
——互动频率和积极性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影响面之广远远超过其他民间组织。
作业就是最高指示,像是一封封加急电报、红头文件,是部队最高指令,瞬间落实到每个士兵,孩子便是最终的执行者。
而年幼的士兵们根本不了解这个神秘组织,只是偶尔家长拿起手机给他们和作业合影。
或者让他们表演什么朗读、背诵、跳绳、唱歌等节目,然后以接龙的方式在群内汇报。
家长热情高涨,有位妈妈说:“除了单位群,我就只有家长群了。”
这本是网络提供的便利,更好的方便家校沟通,但也有个弊端,那就是真正的主体并不知情。
接到群内最高指示,吃罢晚饭便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自卫反击战”和“家园保卫战”。
这场战役往往以家长的某一个信号开启:“快点吧,赶紧写作业”。
开始还好,双方是联盟,共同对付的是一道道数学题和默写背诵,随着敌人的顽强抵抗,孩子们就力不从心了。
“怎么那么慢,还有一门没做呢”
“又错了,和你说多少遍了”
“罚写50遍!一遍也不能少”
“你怎么那么笨啊,烦死了”
“别拖了,还睡不睡啦”
此时孩子也很委屈:“怎么又错了”、“时间怎么过的那么慢啊”。
这些感受就会引发种种行为:
激进派:
对孩子大吼大叫、责骂、
撕掉作业、惩罚孩子、摔门而去
……
中间、保守派:
心中默念“亲生的”、出去冷水洗脸再回来、
……
那么,你有没有反思过这些情绪行为的背后?
其实不外乎这几种因素:
攀比——别人孩子做得很好,为何我的孩子这样。
孩子写不好作业,引发的都是你的需要不被满足。
所以,家长的焦虑来自心中不够好的自己,而不是孩子。
现在,每个小学门口都有很多家小饭桌,几乎每家小饭桌都爆满,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吃饭方便。
更重要的,小饭桌缓解了家长许多焦虑。
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可以不用面对令人头疼的“陪孩子写作业”,因为所有小饭桌都有项主要功能:指导孩子写作业。
为此我也问过一些妈妈。
一位妈妈,一开始把孩子送到小饭桌,后来又接回来了,原因是“不放心”。
她说,
小饭桌阿姨没耐心,辅导作业草草了事,甚至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不会让孩子思索。
这位妈妈似乎道出了很多家长心声,自己是省心了,可耽误了孩子呀。
还有位妈妈说:
“我宁愿在单位加班也不愿陪儿子写作业,太头疼了”。
很多时候,妈妈们的焦虑就来自“大家都在做”:大家都让孩子报辅导班、都陪孩子写作业,自己并不愿意被他人当做另类。
事实上,妈妈总过不去心中那道坎儿:“我可不愿做个不负责的母亲”。
最终,陪孩子写作业这事,就面临两种抉择:
要么不陪
根本上作业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不管写错多少或不写,都要自己承担后果,自己面对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因为顾虑太多:孩子小、自控力差、孩子被批评怕损害他的自尊、怕不被老师喜欢、被同学孤立、怕孩子自卑。
这些顾虑也不是没道理,也和现在教育体系相关,陪孩子写作业也是老师希望的。
老师可不愿意面对乱七八糟的作业,家长的参与让批改作业这件事变得井然有序,毕竟家长很少会算错“3+6”。
所以完全让孩子自己写作业,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目前行不通。
要么陪孩子写作业,怎么陪?
接下来就是不得不陪孩子写作业,问题就集中在了“怎么陪”?
既然是陪伴,就不要忘了主体是谁,是孩子,你只是陪。
一个简单例子:
向孩子传达作业内容后离开,做自己事情。
他不会,让孩子第二天问老师。结束。
简单吧,你能做到吗?
做不到就不算是陪伴,就是控制。
做不到的地方都是你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
再好点的是这样:
孩子写作业,别总盯着他,在有点距离地方做自己的事,但不是刷手机。
然后,让父亲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目前基本模式是:妈妈和孩子为作业纠缠,爸爸在外加班应酬或在客厅刷手机看电视。
男性的陪伴基本上界限感会强一点,不会陷在里面出不来,但需要克服的是简单粗暴。
若还有什么要补充的,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
通过一些任务、游戏、奖励、计划,记住,是你们彼此都要有,而不是用这样的方法对孩子一个人使用,任何协议都是双方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写作业,所有亲子教育中,你越强调的,孩子越拖延和反抗。
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不认为这是他的事。
因此,所有技巧都是招式,重要的是你的人格和关系质量、关系氛围,这才是内功。
之前在公众号发布过2篇非常相关的文章,再次分享给大家。
1.陪孩子写作业是个技术活!
2.如何协助孩子制定一个计划
关于作者:冰千里,客体关系取向心理咨询师,一个孤独又温暖的老男人,主要研究亲密关系和书写治疗。个人公众号:冰千里(b)
你可能还喜欢:自从把小孩当植物来养,整个人都好多了人生至暗时刻,谁是那个为你托底的人心乐土青岛、上海、成都团体小组,正在报名中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