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半生,你可曾有什么遗憾?
各位书友好,本篇我们来共读《半生缘》最后一部分。建议阅读15至17章,288页至345页。
上一篇,我们了解到曼桢要跟鸿才结婚,那么他们的婚后生活怎样呢?
八一三抗战开始了,鸿才又赚到钱了。
曼桢现在跟谁都不来往,“恨不得把自己藏在一个黑洞里”。
鸿才对她也很失望。从前觉得曼桢高不可攀,到曼露帮着他得手了,也“没有觉得占有了她”;直到嫁给他,日子一长,也就“没什么稀罕”了。
我们说,幸福的婚姻对女人是一种滋养,那么不幸的婚姻对女人就是一种摧残。
曼桢刚刚三十多岁,却也不收拾自己,脸色黄黄的,“带着几分病容”,穿着也不“入时”,见人总是沉默。整个人显得呆笨无趣。
曼桢现在这样,鸿才“愤恨”起来,就跟她吵架。都是鸿才在向曼桢寻衅,曼桢也不跟他翻旧账,她觉得自己已经躺在烂泥地里了。
这一天曼桢出门,在马路上就真的看到了世钧,她慌乱地逃走,差点被汽车撞倒。
曼桢母亲又从乡下回到了上海,就住在曼桢家里。
过了一个多礼拜,曼桢陪母亲去医院看病,恰好看见鸿才和他外面的女人,带着一个小女孩也去看病。
曼桢开始筹划着离婚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她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她恨自己嫁给鸿才。
很快,世钧跟嫂子分家了。沈太太跟着世钧夫妇到了上海。翠芝先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却出落得越发漂亮了。
战后,在国外呆了十年的叔惠回国,世钧和翠芝都去机场迎接。
原来叔惠结了婚,几年前又离婚了。许太太已经搬回老家,现在在上海是住在女儿家里,所以世钧邀请叔惠先住在他家。
翠芝只见过叔惠几面却记得他很多的爱好,跟世钧生活十年却不记得世钧爱吃火腿。
不止翠芝对世钧怠慢,就连她的朋友屏妮也认为世钧有点低能。
世钧虽然是个好人,但“庸庸碌碌”,没多大出息,连翠芝娘家的陪嫁钱都拿来贴家用了。
世钧对于翠芝的那些女朋友都不喜欢,翠芝认为世钧对她也“不过如此”。
脾气如此温吞的世钧,最为热情的也就是跟曼桢的恋爱。一辈子也就那么一回。
世钧去拴狗,无意间拿起一本书,里面有封曼桢当年写给他的信,就是他父亲生病他回南京时写的。
中年人的时间总是觉得过得飞快,因为一切都已经固定下来,每一天都像是昨天的重复。
第二天,世均家迎来了叔惠,世钧又想起曼桢,他们三个好像永远在一起。
叔惠饭后去找一个老同事,打听到了曼桢的地址,就这样联系上了。听说曼桢结过婚,又离婚了。
世钧尝试过,给曼桢打电话,那头接电话的人去喊曼桢了,他却又想起自己的两个小孩,又把电话挂掉回家了。
几天后,世钧约叔惠去家里吃晚饭。
他想着提前去找叔惠说说话,于是就去叔惠的妹妹家找他。却不想正遇见曼桢在那里,叔惠却已经出去了。
许太太知道他们曾经是恋人,只在一旁帮着说话,填补沉默地空隙。
两个人一起离开的。
在饭店包间,曼桢把大衣脱下来,一下子想起从前,她一脱下大衣,世钧就吻她,现在呢?
两个人就那么对站着,这就是“铁打的事实”。世钧“眼睛里一阵刺痛”,说不出话来。
曼桢颤抖着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这是真话,也同样让人“震动”。世钧抱着她,曼桢去吻他。她问世钧“你幸福吗”?
张爱玲写道,“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世钧也只有一句“只要你幸福”在那里了。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说“只要你幸福”这句话,也就意味着这辈子无缘。
世钧听懵了,但是现在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法冲进去救她了。世钧也猜到曼桢是听说自己结婚才灰心,自暴自弃嫁给祝鸿才。
世钧又说起当年曼璐骗他,误会曼桢跟豫瑾结婚的事。
曼桢告诉世钧,抗战时,豫瑾的太太死在日本人手里,他自己逃出来了,前几年曼桢跟豫瑾联系上,还帮她还过债。
世钧却大惊,豫瑾又结婚了没有?当然是没有。曼桢说,他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从前他是突然分开的,并没有正式道别。这一回从这里走出去,却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一样”。
相见不如思念,再见即是永别。
情难舍,爱难留,这一世的爱恨情仇,最后都化作烟云,消散在岁月的更迭里,无处寻觅。
当然也明白,他们也回不去了。叔惠只是微醺地看着她,走过去摸了摸翠芝的头发。
叔惠的前妻仪娃,就是一位有钱、美貌的女子,她好像一直在追着翠芝的影子。
人到中年,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属于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不得不跟现实妥协。
知道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这就是成熟。
哪怕坎坷半生,只要不放弃自己,早晚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宁静与力量。
最终,我们还是要跟过往的一切,跟自己,和解。
- END -
感情会变?婚姻不幸?
离婚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夫妻没有感情却不离婚?
扫码报名,观看直播
共读丨余生漫长,留一份温情在心底共读丨她俩是一母同胞,却活成了不同的模样共读丨你避之不及,他却高攀不起共读丨婚姻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共读丨人生这场博弈,从来就不曾停息共读丨原来人生的风雨,还是要自己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