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40年代中期的外公已经走到了人生的暮年,可他依旧闲不下来,每一年春天外公总要把自家的那几亩地翻一翻种上谷子、玉米、辣椒、白菜……外公总说“自己家里的地上有东西过日子才不会慌。”想来外公一定是被饿怕了。
早在50年代初期因为家境贫寒没有吃食,无奈还是孩子的外公就跟着自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开始了逃荒。他们从陕北出发一路向东一直走到了山西,可是当时的贫穷是全国性的,他们本以为在山西这片土地上可以安身立命,结果山西照样让他们失望了。在这条长长的逃荒路上外公一度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失去母亲让外公非常伤心,然而这种失去至亲的痛在饥饿面前似乎倒也失去了分量。饥饿,这份来自身体上的煎熬麻痹了人对母爱及亲情的渴望。后来因为饥饿外公的父亲更是将外公的哥哥送给了当地的一户相对富足的家庭(这种富足也只是不缺吃食)换得了两斗麦子。就这样外公与他的哥哥一别就是一辈子。
后来外公和他的妹妹被他的父亲担在两个筐子里重又担回了陕北。回到陕北日子照样煎熬,但总算是熬过来了。到改革开放之时外公这个曾经逃荒的孩子却有了一份工作。每个月都有工资可拿日子再也不像之前吃了上顿没下顿了。虽然当时外公也已经是一个父亲了,但兜里有钱地里有庄稼,外公却再不用为老人妻儿吃不饱而担忧了。我站在现代的视角上糊涂地以为外公的工资一定非常可观,然而当时外公每月的工资却只有四十几元不到五十元。(这笔钱在当时确实是可观的)和我的工资比在数额上却不知道差了多少倍。
外公总喜欢给我们讲他上班时的故事。外公是建筑公司的工人,他见证了我们县甚至是我们市的发展。外公常说时代变化真是快啊!想当初咱们县城只有两栋楼,再看今天处处都是楼房。当时城里面也没有多少车,人们出行非常的不便,因此他上班时回家也非常不方便,再看今天从县城到他们老家也就一个多小时车程。车已经不是一个稀罕物件,今天县城处处都是车遇到上下班高峰期还会出现堵车的情况。今天村里都铺上了柏油路,班车都放在了他们家门口。提起这些外公脸上总是喜气洋洋,每逢这时他总不忘虔诚地说几句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的话。每次我都为老人的这一份虔诚感到震惊。时代让外公在饥饿在丧失亲人的痛苦中成长起来,一路走来从吃不饱饭到衣食无忧。或许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才会对今天的幸福生活体会的更深刻。
外公的故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也从中感受到了许多许多人性的东西。今天能够衣食无忧,今天能够不妻死子散或许我们还真得虔诚的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